姚启圣字熙止 真实的姚启圣和康熙王朝中完全不同 不蔑视满族处处为清朝效力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电视剧康熙王朝把康熙一生的功绩都做了介绍,其实康熙如此的成功,主要还是善于用人,比如电视中的姚启圣,他就是位很精彩的人物.康熙对他恨之入骨,

电视剧康熙王朝把康熙一生的功绩都做了介绍,其实康熙如此的成功,主要还是善于用人,比如电视中的姚启圣,他就是位很精彩的人物。

康熙对他恨之入骨,恨得想杀他一千次一万次,康熙说姚启圣有太多的恨,愤世嫉俗,藐视朝廷官员,讥讽皇亲国戚。让许多人拿他没有办法,你不是不能做官,你是蔑视朝廷官员,宁愿在荒原喂马,也不愿意入朝做官。姚启圣觉得皇上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康熙说,姚启圣之所以这样,是他死守汉族的王道,看不起骏马弯刀的满清。

面对这样一个看不起的自己,看不起自己民族的人,康熙没有杀他,也没有继续把他放在东北,而且准备启用他,因为只有他才能收复台湾。

而从这次谈话之后,姚启圣也被康熙帝折服,准备出来为朝廷效力,后来被派到福建,任福建总督全面负责平台方略,在职期间实行海禁,最后依靠施琅最终收复台湾。

上面是电视中的介绍,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姚启圣和电视中完全不同,根据《清史稿》记载,姚启圣,年少时比较冲动,有点类似于梁山好汉一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就出手,喜欢见义勇为。早在顺治初年,因为受到土豪欺负,所以去当兵投靠了清朝当了官,杀死土豪之后,又弃官回家,这是姚启圣第一次辞官。

到了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姚启圣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之后被任命为广东香山县令,后来因为私自开放海禁,被罢官。这是姚启圣第二次离职。这两次做官其实品级都不高,不是像康熙王朝中说的,姚启圣的官越做越小。其实不是这样的。

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吴三桂造反耿精忠造反,康熙皇帝命令康亲王杰书统领部队进军讨伐,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第二年1675年因为战功,姚启圣被破格提拔为温处道佥事,官位不是很高

耿精忠投降后,朝廷提拔姚启圣担任福建布政使,相当于福建的副省长了,派他率领部队讨伐郑经。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打败郑经,完全占领了漳州、泉州。福建算是收复一半了,郑经战败逃到厦门。这个时期的姚启圣,不仅和他的儿子姚仪多次立下战功,还自费购买军马,盔甲弓箭。姚启圣是又出钱又出力,对清朝是相当的好。

还有最大的不同就是,姚启圣实行海禁,实际情况是,因为郑经多次入侵,迫使沿海居民内迁。是姚启圣帮助难民回家,并请求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使老百姓的生活慢慢变好。

还有不同的就是,当时台湾想和清朝和谈称臣纳贡做附庸,姚启圣是同意的,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是康熙帝不同意,催促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征讨。可见康熙还是真正的主战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进攻台湾,夺取了澎湖。姚启负责运送粮食,用大船装载钱币、丝绸、货物、稻米送到部队,大大赏赐投降的士兵,送他们回台湾,台湾百姓果然怀有二心。同时使用反间计让郑克爽和刘国轩互相猜疑,很多(优秀将领)都没有被任用。施琅于是平定了台湾,郑克爽、刘国轩等人都被迫投降,姚启圣回到福州,不久,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

其实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姚启圣,虽然不像电视中那样精彩,但确实是收复台湾的功臣。这才是真正的姚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