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的皇后郭圣通

2017-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皇后.东海王刘强被废后优宠善终,门阀士族发展的结果后汉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后汉王朝政治舞台上主要的特权势力.后汉王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皇室与

郭皇后、东海王刘强被废后优宠善终,门阀士族发展的结果

后汉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后汉王朝政治舞台上主要的特权势力。后汉王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皇室与门阀士族联合的王朝构建形式。这种势力贯穿于后汉王朝的政权的各个阶层,甚至影响于后汉王朝的皇室家族。

门阀士族势力的存在使得后汉政权在权力分配上形成了权力制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统治阶层权力分配上的稳定,也保证了皇室内部的稳定,使得皇室成员利益上达成了暂时的妥协。可以说郭皇后被废优宠东海王刘强的善终就是得益于后汉王朝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

郭皇后被废仍被冠以皇后的待遇,刘强作为废太子能保全终身,可谓中国历代王朝的实属罕见的特例。郭皇后被废优宠东海王刘强的善终可以说是后汉王朝门阀士族发展的结果。 《光武十王列传》记载:东海恭王彊。

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刘强作为光武帝的长子,同时其母后是为皇后,将来继承皇位似乎已成定局,但是皇位却因其母郭皇后被废而转变。十七年而郭后废,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

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在郭皇后被废之后,刘强出于本能的自保意识主动要求备藩国,让出太子之位,这种让国行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可以说是实属罕见,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皇权的强大。

因为光武帝能够在河北地区站稳脚步,并以此为根据地建立后汉王朝,而在光武帝占领喝杯地区之时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光武帝与郭圣通

的结合是皇室与门阀士族的结合。这就是说太子刘强身后有着强大的河北门阀士族的支持,但最终刘强选择放弃太子之位恰恰显示了在后汉初年皇权的强大。但是在废除刘强的太子之位时光武帝也是推迟了几年,并不是立刻废除其位,可见当时门阀士族的势力虽弱于皇权,但是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

刘强作为皇子起身后的门阀士族的力量主要是为其母后郭圣通身后的政治力量。《后纪》记载: 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槀人也。为郡著姓。父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弟,国人义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

昌早卒。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郭圣通的家族是其郡的豪门大姓,当时其家族财力丰厚,这从郭皇后其父给予其异母弟百万财产可以看出。

此外郭圣通的父亲作为郡里的功曹,这个相当于现在一地级市的组织部长的官员竟能与皇室家族结成姻亲,可见此时郭氏家族势力的强大。更始二年光武帝北击王朗,此时王莽势力非常之大,《王昌纪》记载: 王昌一名郎,赵国邯郸人也。

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郎缘是诈称真子舆,云“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

赵后欲害之,伪易他人子,以故得全。子舆年十二,识命者郎中李曼卿,与俱至蜀;十七,到丹阳;二十,还长安;展转中山,来往燕、赵,以须天时”。林等愈动疑惑,乃与

赵国大豪李育、张参等通谋,规共立郎。会人间传赤眉将度河,林等因此宣言赤眉当至,立刘子舆以观众心,百姓多信之。王莽末年,王朗诈称成帝之子刘子舆吸引了无数的支持,而正是这种支持使得王朗成为河北地区最大的势力,这就为光武帝与河北地区门阀大族的联姻提供了可能。

光武帝在河北地区讨伐王朗,被王朗逼入绝境,《光武帝纪》记载: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而故广阳王子刘接起兵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

于是光武趣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可见此时光武帝被王朗逼迫的相当狼狈,以至于装作使者诈取食物。在这种窘迫的情形下光武帝为了在河北地区站稳脚步,获得自己的根据地,只能是与当地的门阀士族结成联姻,而这时最好的就是郭氏家族,因为其与真定王是姻亲,这就获得了平定王朗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

可以说正是在郭氏家族的帮助下光武帝才最终平定河北,有了称帝的资本,也是在河北的鄗称帝,完成了自己的帝王大业。

在光武帝称帝后,对真定王这支刘姓家族的首领刘杨依然封为真定王,郭圣通自然成为皇后刘强也就成为太子。此时汉朝并没有统一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依然存在,知道光武帝十五年才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确定了汉王朝再次对全国的统治。在外乱平定后光武帝开

始将眼光放到内部,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安排之后,最为皇帝自身家族的问题被提上日程。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则是废除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对于郭皇后被废的原因《后纪》记载:其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进后中子右翊公辅为中山王,以常山郡益中山国。史书记载郭皇后被废是因为其对皇帝对自己不再恩宠怨恨所致。

但是郭皇后在被废后家族依然受到恩宠,而其本人也被尊为中山太后,后为沛国太后,享受皇后的待遇,可以说这在中国历代被废的皇后中是没有的。《后纪》记载: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那么这个有母仪之德的郭太后怎么会因为自身的一点怨恨而被废除?可见郭太后被废除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光武帝的原因。

郭皇后被废是因为一是阴丽华本身与光武帝的关系较郭皇后要好。《后纪》记载: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可见光武帝与阴丽华的关系非常好。二是光武帝抑制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郭皇后身后有个势力强大的家族,而阴皇后家族却不显赫,王莽窜汉可以说是对光武帝最好的教训,这就使得光武帝注意抑制外家的势力,终光武帝之世外家不得在朝中任险要之职,而这应该是废除郭皇后的主要原因。在光武帝继位选立皇后之时《后纪》记载: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

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说是阴皇后是让与郭皇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郭皇后有子,这次阴皇后强烈要求回避皇后之位,但是这种谦让之人为何在光武帝废除郭皇后之时未加阻挠,并名正言顺的当皇后?可见第一次的立后并不是史书说的因为阴皇后的谦让。

在后汉建立之初,北方地区深受卢芳、彭宠的危害,此时光武帝只能是依靠郭氏家族维持河北地区的统治。若河北地区丧失则直接威胁都城洛阳。因此光武帝还必须加强自己与门阀士族的关系,来稳定自己的统治。

但是建武十七年后,汉朝基本确定了对全国的统治,此时光武帝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皇权,由于前段建武二年刘杨的叛乱,就使得光武帝必须加强皇权,消除门阀大族对政权的干涉,此时首当其冲的则是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可以说郭圣通的被废是光武帝抑制门阀大族的措施之一。但是光武帝在今后的处理郭圣通的问题上也显示了当时门阀大族势力的庞大。

《后纪》记载:徙封况大国,为阳安侯。后从兄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为新侯,官至东海相。竟弟匡为发干侯,官至太中大夫。后叔父梁,早终,无子。其婿南阳陈茂,以恩泽封南侯。帝怜郭氏,诏况子璜尚阳公主,除璜为郎。可见此时郭皇后虽被废除但是门阀大族的势力依然很强大,光武帝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妥协。

所以说刘强作为太子身后是有着相当大的门阀大族的支持的,但是在郭皇后被废后就使得刘强感觉到自身的危机,因此刘强主动提出让出太子位,自己常备藩国。但是由于刘强的身份特殊,光武帝迟迟未能

下定决心,终于在十九年下诏封刘强为东海王,阴皇后之子刘阳为太子改名庄。光武帝在此事之上对刘强采取了优待措施,《光武十王列传》记载: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宫殿设钟之县,拟于乘舆。

彊临之国,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皇太子固辞。帝不许,深嘉叹之,以彊章宣示公卿。初,鲁恭王好宫室,起灵光殿,甚壮丽,是时犹存,故诏彊都鲁。可见对刘强的赏赐之厚,光武帝之所以如此厚尚刘强其原因有二:一是对刘强的愧对之情。

因为刘强被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过错,相反却是刘强主动让出太子之位,而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不易。二是也是为了安抚以刘强为核心的围绕在其身边的世家大族。对于刘强的加封并且是超出了普通王的加封会使得门阀大族稳定,可以说这是光武帝与门阀士族的再次的妥协。

光光武帝之世刘强安然度过,明帝之时刘强依然安然度过,并最终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总归是善终。

汉明帝即位之初发生了一次可以置刘强于死地的事件,但最终这次事件确使得汉明帝的同母胞弟被废,刘强有惊无险的躲过一劫,这就是广陵王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光武帝去世之初,而此事件却将东海王置于刀俎之下。

《光武十王列传》记载: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彊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彊曰: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

狱者。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阳吏以次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丧,已弩张设甚备。间梁松敕虎贲史曰:“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

”郎宫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若归并二国之众,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于太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事者,皆云白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

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当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辄变赤。夫黑为病,赤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除沉没之耻,报死母之仇。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强者为右。

愿君王为高祖、陛下所志,无为扶苏、将闾叫呼天地。彊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这封信映射就是让东海王刘强起兵造反,而且这封信是以刘强之舅郭况的名义发出,此时若是刘强不及时应对那么就会面临着被诛灭的危险。刘强看信后立刻呈报中央,使得这次精心的阴谋未能得逞,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同时也是通过这个行为显示了自己无心皇位的态度,将自己置于皇权之外,可见此时的刘强为人之谨慎。

刘荆发出此信的目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让引起中央和东海国的矛盾,引发战争冲突,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但是此时广陵国也并不是

过大,势力在所有兄弟中并不是最强,那么其坐收渔翁之利的可能并不会真正成功,更不会因此而登上皇位,那么刘荆的此举可谓愚蠢之极。另一种则是纯属要消除刘强。刘强作为前太子,对皇权最为威胁,并且 刘强并不是因错被废,而是因为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此外其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世家大族的支持,这一切都对汉明帝形成威胁,刘荆作为汉明帝的同胞兄弟,自然站在汉明帝一边,而替汉明帝除去刘强,消除刘强对于汉明帝的威胁。

这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且这事被揭露后汉明帝也未对刘荆采取必要的处罚,《武帝十王列传》记载: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所以说这次事件应是精心安排的除去刘强的事件,但刘强处理的方式表现了自己无心皇位,使得自己躲过一切。此外这封信是以郭况的名义发出可见当时郭氏家族的势力很大,有威胁皇权的可能。最终事件不了了之,但这次事件后刘强也不久离世,但是汉明帝和章帝对郭氏家族依然优宠备至。

汉明帝在世之时依然对郭氏家族和阴氏家族同等对待,《后纪》记载:显宗即位,况与帝舅阴识、阴就并为特进,教授赏赐,恩宠俱渥。礼待阴、郭,每事必均。永平二年,况卒,赠赐甚厚,帝亲自临丧,谥曰节侯,子璜嗣。章帝之时也是对郭氏家族优宠备至,《后纪》记载: 元和三年,肃宗北巡狩,过真定,会诸郭,朝见上寿,引入倡饮甚欢。以太牢具上郭主冢,赐粟万斛,钱五十万。永元初,璜为长乐少府,子举为侍中,兼射声校尉。

郭氏家族历经光武帝、明帝、章帝时备受恩宠可见郭氏家族的强盛。正是因为这种世家大族的存在使得郭皇后、刘强被废后依然受到优宠,终其天年。可以说郭皇后、刘强被废优宠而善终是后汉时期门阀士族发展的结果。正是这种门阀士族的发展使得其成为皇权的重要支柱,最终形成了皇帝与门阀大族的联盟,最终形成了二者的相互妥协,保存了二者相互利益的阶层。

正是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使得门阀士族成为皇权稳定的主要支柱,这就使得门阀士族下个政治势力相互妥协,以保证皇权的强化和不专移,而这也无形中是统治阶级各阶层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利益网,保证了统治阶层的共同利益,这就稳定了统治阶层内部的关系,有力的加强了皇权,此外也为门阀大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郭皇后、刘强被废后依然受优待正是这种利益关系的反应,同时也是门阀大族势力发展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