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的老婆李珂家世 对话王传福:汽车能不能成为下一个苹果?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过去十年,比亚迪面临了产品扩张过速.新能源产品受到争议的困境,也积累了经验,确立了未来方向.此后五到十年,互联网冲击汽车行业,将带来更大的变

过去十年,比亚迪面临了产品扩张过速、新能源产品受到争议的困境,也积累了经验,确立了未来方向。此后五到十年,互联网冲击汽车行业,将带来更大的变动与重塑。在王传福眼里,汽车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苹果?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

以下为专访王传福实录:

记者:您怎么看待比亚迪的海外市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状?

王传福:其实从IT出来的人,都会比较关注国外市场。我们也一样。想打开国外市场,只是普通的车型,优势很小,比亚迪是切进了另外一个角度,以新能源车型作为切入点出口。目前比亚迪在全球已经成功运行了K9、e6的整合解决方案,而国内虽然相对复杂,但是,也更紧迫。国外是为了减排,国内除了这个,还有石油危机、环保等因素存在,所以新能源车、公交电动化都是能够获得差异化优势的。

至于你说的这点,比亚迪不会放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我相信这个市场是可以做大的。

记者:早在此前,除了国外宝马、特斯拉的电动方案,吉利等自主品牌,也发布了混动车型、插电混动车型的量产计划,甚至就在一年内。您如何看待比亚迪今后的竞争?

王传福:比亚迪所在的新能源市场,还真谈不上竞争。销量还不能跟汽油车比较。就这像是抬轿子,一个人抬的再高,也是歪的,得有更多的车企参与进来,扩大规模。

国内的车企也好,国外的也好,先把轿子抬起来了,再考虑彼此的差异化竞争才是现实的。

记者:去年比亚迪有款合资车,叫做腾势。这实际是与奔驰合资、合作的电动车型。此前,奔驰在海外也发布了与腾势定位很像的电动B级车。您如何看待比亚迪与腾势的关系?

王传福:首先,比亚迪与奔驰的合资有点不一样。以往合资企业,大多是拿钱换技术、拿技术换市场。腾势的车型里面,比亚迪与奔驰同样有技术合作,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奔驰的造车技术,这种比较新的模式,政府也很支持。

至于市场定位,腾势肯定是基于中国市场的。而这个品牌也是主打高端市场,先期这一款,就比e6要高一点,以后也会保持这个路线。与比亚迪的车型是不会产生冲突的。

记者: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已经四年了,甚至也跟着比亚迪度过了艰难的调整期,他是如何看待比亚迪现在的转变的?

王传福:巴菲特是非常著名的投资家,也很看重所投资的团队本身,以及企业的成长历史。此外,他对社会、环境的改善非常关注,这可能也是他与比亚迪比较契合的一点。私下里,我们每年也都会见面,一起聊一聊比亚迪的这些事情,他也看了我们的财务数据,包括未来的前景,还是满意的。

记者:比亚迪颁布“542”战略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比亚迪到了怎样的阶段?

W:坚持新能源,说实话挺难,面临亏损的时候,我们也在反思怎样才能找到新能源的市场。现在,全球十四个城市已经开始了K9的运行,而今年开始的新能源销售额,比起去年也有提升,如果说拐点,我觉得到了。

记者:那未来三到五年,比亚迪面临最大的困境可能是什么?

王传福:我觉得不会是产品,我们一直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观念问题。老百姓该怎么看待新能源这个还有点远的事物,甚至该怎么消除一些误解成分。很多时候,厂商是没有进行一个好的观念疏导。

另外的困难,就是方方面面的政策。目前政策、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我们也会尽力说服投资商、政府来完善这些。就像充电设备,实在没人做,比亚迪就来做呗。

记者:电是比亚迪的优势,那么传统造车部分呢?比亚迪会不会研发新的造车平台?

王传福:我们目前还是遵循“542”的战略规划,注重电控系统的研发。我觉得,在汽车变革里,企业首先得找到自己的优势。一百年前,技术综合性强的企业处于领导地位,比如奔驰、福特等等,拥有强大的产业链和技术。而这一百年里,推动行业变革主要靠管理,推动效率的提升。效率起来了,专业化分工就能够收到效果。

我们认为目前汽油车的未来肯定会面临资源矛盾。也就是石油的紧缺。所以比亚迪还是会沿着这个路线来做。

记者:您觉得苹果、谷歌等互联网、IT企业都在向汽车领域渗透,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王传福:这个很有意义。比亚迪本身就是IT出身,诺基亚、三星等等都是我们的客户。所以对于这个变化,很能理解。汽车的确太慢了。我们这边也尝试了一些产品,比如蓝牙钥匙、云钥匙还有远程遥控等等。通过云服务器处理汽车数据,用软件思维做钥匙,实际上能实现一些机械、硬件上实现不了的东西。

比如你借车,我可以设定密码有效期。这些以后想做好,都需要互联网思维进入。所以我们也欢迎各大软件商、互联网公司参与进来。我们即将在未来发布一个iPad的产品,把汽车各类数据都整合起来。

记者:您觉得小米造车的传言,有戏吗?

王传福:难度很大。造车比造手机,真的难上好多倍。互联网思维喜欢说用户体验,而现在汽车还是用产品性能来定义用户需求,这其中是存在差异的。

记者:互联网的渗透,会让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吗?

王传福:汽车更新周期平均七年,互联网的加入,可能会加快这个周期,但也不会太快。互联网靠软件,就像写文章,几次定稿,而汽车是模具,并且流程也更复杂,再快也不会超过互联网的。不过加速是肯定的。以前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

记者:汽车有没有可能最终像苹果手机一样,一个标准平台用来组装零件,然后自己挑选功能性服务,实现车联网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王传福:对于汽车来说,肯定要有平台性质的东西存在。零件依靠平台组装,互联网、多媒体同样是这个平台里的几百分之一。不过,汽车很难去强调说完全将汽车属性变为互联网属性。但改变还是存在的。比如之前说过的iPad计划。我们不去强制改变用户习惯,你觉得车载多媒体不好用,下载个软件应用,把iPad往车上一插,就可以了。

至于这个iPad谁来做,苹果或者其他人,或者我们自己,都无所谓。这是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