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姜一郎 姜文深爱日本文化 从他儿子名叫“姜太郎”就可见一斑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翻完了Ruth Benedict的<菊与刀>. 即便你再讨厌.痛恨甚至想灭了小日本,也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日本的经济.文化是发达的.

今天,翻完了Ruth Benedict的《菊与刀》。 即便你再讨厌、痛恨甚至想灭了小日本,也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日本的经济、文化是发达的。 如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难逃过日本的影响,如电子产品、汽车、电影、卡通等。

就连如今最火的《让子弹飞》,也难逃日本的影响,如小六子切腹、张麻子斩首假黄四郎等。姜文深爱日本文化,从他儿子名叫“姜太郎”就可见一斑。 因此,客观认识日本民族性很有必要,《菊与刀》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成书没多久,Ruth Benedict就去世了,没来得及到日本走一走、看一看。 不在此山中,看山更清楚。这没啥奇怪,正如很多老外不在中国,反而将中国的痼疾看得明白。《菊与刀》并非中规中距的学术文章,也正因为此,它的受众甚广,不限于学术圈。

此书共分十三章。第一章,研究课题——日本。谈了老美战胜日本后,作者为啥想研究日本感。这不难理解,老美对难对付的对手还是兴趣颇大的。俺认为,老美骨子里对小日本、中国人有点发怵。

二战如果不是因为那两颗原子弹,老美想打败小日本,还得费不少时间、死不少人。朝鲜战争、越战,老美更是吃了中国人两次哑巴亏。所以,不管小日本这么使诈,老美坚决不让小日本搞核武器;不管中国人怎么韬光养晦,老美坚决要把航母开到黄海。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第十三章——投降后的日本人,似可连在一起看。小日本,鬼难缠,不好打败;可小日本一旦败了,就甘当老二,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反清复明的口号可以喊一、二百年。

第三章——各守本分。中国人也讲守本分,但这是讲做人,而不是讲阶层。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阶层固化、极少流动。中国自隋唐有了科举之后,各阶层的分化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

小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全面仿效唐朝,但就是没搞科举制,俺以为这就是小日本长时期阶层分化严重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点,以Ruth Benedict的知识背景,不可能想得到。 第四章——明治维新。

没啥可说的,小日本要感谢一个人、中国人要痛恨这个人——伊藤博文,他精通汉学、又不固步自封,强大了日本、打败了清国。当日之清国,并非没有伊藤博文这样的能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无察人用人之主。

Ruth Benedict只是以一个西方人的角度,讲了讲小日本明治维新不同于西方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第六章——报恩于万一,这两章可以合起来看,俺以为这是本书对日本民族性最重要、最独特的表述。

“恩”对于小日本而言,不是一个简单的字。涵盖了obligations,loyalty,kindness,love等意思,但不限于此。按Ruth Benedict的理解,“恩”表示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量的负担、人情债和责任。

所以,俺以为,小日本谦卑的礼仪表面之下,因此潜藏着巨大的原动力。这也是小日本能很快从二战废墟中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人在崛起道路上应学习的精神动力。

第七章——情义难当,第八章——洗刷污名,这两章也可以合起来看。有谁知道,情义无价?这个情义,如何理解?只关私情,不关公义。本章讲了一个浪人弁庆的故事,在西方人看来是难以理解,在中国人看来,没啥难度。

中国连《赵氏孤儿》这样的故事(不是陈凯歌瞎编的那个)都有,弁庆的故事算个鸟? 第九章——人情世界。这一章写得也不错,Ruth Benedict认为小日本的哲学观是:“肉体不是邪恶的,享受合理的肉体快乐也不是罪恶,精神与肉体并不是宇宙间相互对立的两大势力”。

这一点,俺认为能很好地解释,为啥日本和尚可以结婚生子,为啥小日本AV发达。 第十章——道德困境。这一章也讲了一个故事《四十七士》,西方人恐怕又是匪夷所思,中国人又是比较容易理解。

小日本47人自尽没啥了不得,田横手下500壮士不也自尽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西方人为自己活,东方人多少都有为别人活的味道。 第十一章——自我修养。

谈修养,小日本还不不够资格。西方人了解禅宗,大约是从小日本那里知道的,但小日本的禅又是从谁那里传入的?当然是从中国。这一点中国人不必谦虚。俺之所以说小日本不够资格谈修养,是因为小日本毕竟是岛国,器宇不够,当学生、做老二没问题,但当老师、做老大还真是差了“修养”二字。

第十二章——儿童教育。不说了,本章写的是二战前日本的儿童教育。如今,小日本的儿童教育是脱亚入美的路子,正如改革之后中国的教育路子以学英文为主。

这样对吗?满口之乎者也,固然腐朽;张嘴ABCD,怕也太过。 俺以为:作为中国人,切不可固步自封,以为天朝大国,不需向邻人学习。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时都说过:“我考虑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 又忆及今天是毛主席117岁诞辰,一并纪念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