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之一 活在民间的“华佗爷”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华佗是属于民间的.他深入民间,足迹遍及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床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

华佗是属于民间的。他深入民间,足迹遍及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床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旷野之中的墓苑 308路客车在许昌县苏桥镇张月村路口停下。记者走下车,穿过狭长的村庄,又走上一条被冰冻的泥泞的道路,远远的前方,便呈现出一带白墙。白墙里面,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三国时代名医华佗的墓冢。

2005年1月11日,不久前的一场大雪尚未完全消融,田野上刮着刺骨的寒风。太阳虽然耀眼,人们却感觉不到阳光的热力。脚下本来宽广的道路被村民 “开荒” 种上了小麦和蔬菜,只留下窄窄的一带,暗示着行人的稀少。我想,在这冰冷的季节,在这旷野之中,或许又要进行孤独的探访了吧。

福建华佗庙

刚才在客车上,恰好遇到一位张月村的姑娘。她对同伴说:“将来有时间,我带你去参观华佗墓。”她向记者介绍了华佗墓的神奇。她说,华佗墓上面有一株秋天开花结果的榆树,墓前有一通古老的石碑,心诚的谒拜者可以在上面黏附硬币。

她还说,每年的正月十五华佗墓有茶会,这是张月和石寨两个村子的节日,场景热闹非凡。 我问她:华佗墓是什么样子?“也是一个土堆呀。但现在建起了院墙。前些年说要发展旅游,开工修建大殿,不知为什么却停了。

”她答道。 走进华佗墓苑,先看到的是门前植下的两片幼林。两扇铁门是虚掩着的,仿古的门 柱上,写着这样一句告白:各位先生,此处因农忙无人义务值班,如有事,请拨打电话……。 大门里面有一座高台,显然是将要建设的大殿的基础。

大门东侧,也是未完工的一排平房。地面上闲置的两台水泥搅拌机还在等待继续开工的使命。绕过大殿的基础,两座朴素的瓦房映入眼帘,像是一户普通的农家。不同的是,房前立着两座冒着青烟的香炉,还穿插着不少人影。

香客多是妇女,她们作揖、磕头、念念有词。她们的声音很大,真诚地呼唤着“华佗爷”, 请求他保佑亲人安康。 香炉的柱子上涂满了字迹。有“好人平安”之类的祝语,也有民间的顺口溜,表达着村民对神医的敬重。

被神化了的神医

在名为华公大殿的屋子内,华佗的汉白玉塑像端然而坐,身上系着重重的披风,显然是香客们敬献的,遮挡了长长的须髯。四壁挂着许多匾额、锦旗,上面写着“妙手回春”等颂词。在香客们看来,这位死去1000多年的技艺高超的医生,真的就是神仙,他的灵魂仍为后世赐福不已。

墙上的一首诗表达了香客们这种朴素的愿望:“不怕路远来烧香,华佗爷奶听衷肠。您本是中国大神医,永保俺的身体常健康。” 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今也很难称得上完善。

华佗作为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为推动这一进程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被神化、被膜拜,对于深深渴望健康的百姓来说,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些是否有违科学的精神,是否有违华佗的本意呢?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屋内有一男一女两个“管事儿”的,见到记者对着塑像拍照,便警觉起来,意欲阻挡。他们自称是石寨村的村民,有10多个人轮流到这里服务。那位男士不肯透露姓名,只是说:“神医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我也是到这儿服务的。

”又道:“你虽然没有捐钱,但写文章也是为人民服务。”在这样的环境里听到如此高见,不禁令人莞尔。我抬头又在墙上看到更让人惊奇的字句:“为人处世,利人之善才算真善,利己之善则是假善;发自内心的善行是真善,装给别人看的善行是假善;无所求而为之善是真善,有所谋而为之善是假善。

”“二老在世多孝顺,强似烧香出远门;父母在世不孝顺,何必灵前奠鬼魂?”华佗以其特有的号召力,竟使这里成了农人们接受教化的场所。

在早些年见到的一张华佗墓照片上,我看到的仅是孤零零的一堆黄土。如今,这里的内容要丰富多了,墓前的墓碑除了清代的一通外,新添置的就有五六通。上面记录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及省卫生部门的领导多次前来视察;1983年,有关部门在这里建立了围墙,将华佗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有关部门在这里树立了华佗墓石碑。

此后,国内外华人多有捐赠。这些捐赠用来塑造雕像并进行进一步的建设。记者在这里看到陕西某单位应邀所做的壁画和雕像样稿:一幅壁画是《刮骨疗伤图》,另一幅画着华佗为百姓诊治的场景。

两组雕像中的华佗,青衣长髯,古貌古心。其中一组是华佗和夫人端坐像。华佗夫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000多年之后,她会因这个四处奔波、有家难回的丈夫而接受后人的祭祀,真是夫荣妻贵。

在华佗墓土冢的后侧,记者看到人们用搭脚手架的竹排围起一个大圈,圈内是那棵秋季开花的奇异的榆树,如今树叶已经掉光,但枝梢上还挂着一串串榆钱。这棵树为华佗墓增添了几分神奇,自然受到了当地村民格外的呵护。

属于民间的华佗

在人们的印象里,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疾苦。他不肯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并因此殒命。这样的一个人,理应得到百姓的同情与爱戴。 在长期的游历生活中,华佗从民间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医学经验。

他对民间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常汲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就茵陈蒿的药效反复进行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中年以后,华佗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谯县(今安徽亳县),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

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

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华佗与许昌结缘,却由此酿成让人感叹不已的悲剧。在那广为人知的三国故事中,他身不由己地被卷进了政治漩涡,成了曹操个人意志的牺牲品。

今天,许昌城周边还留存着一些有关华佗的传说。距华佗墓不远,有两个村子,一名滹沱,一名夏庄。传说,当年曹操要杀华佗的消息传到前一个村子,村民们恸哭不已,便将村名换作哭佗(滹沱)。消息传到另一个村子,村民们被吓得目瞪口呆,村名便被叫做吓庄(夏庄)。

也就是说,华佗是在人们的哀伤与惊愕中被杀害的。时至今日, 人们仍然以同样的心情,缅怀着这位以绝妙医术点燃无数人间希望的英雄。“华佗爷”,农人们的这种叫法,是这样深情而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