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石美术馆 “我为孙大石先生设计美术馆”
11月30日下午,画坛巨匠孙大石先生与世长辞。12月4日下午,社会各界在高唐县殡仪馆送别孙大石先生最后一程。
几天来,与孙大石交往过密、堪称忘年交的高唐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杨善兴,向聊城晚报记者讲述了设计建设孙大石美术馆的经历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 陈金路 刘东坡 张福勇)
◎建馆
关于建筑命名
两人曾有分歧
"1989年,我受高唐县政府委托,在高唐为孙大石先生设计书画院,得以近距离接触孙大石先生。"11月6日下午,一见到记者,杨善兴就打开了话匣子。
杨善兴表示,当时高唐县经济还很落后,财政也比较困难,书画院投资初步定在50万元左右,由孙大石和高唐县财政共同解决。根据当时的建筑成本估算,也就是能建700-800平方米的工程。县领导要求一定要精打细算,标准不能高,预算不能超,其拮据程度可想而知。
书画院选址在北湖北岸,湖波荡漾、风景优美,是高唐当时最好的地方。平面设计采用庭院式自由布局,便于人们观赏、观看,并满足书画展览、收藏、交流、管理以及孙大石本人短期居住的基本要求。
立面设计力求体现画家工作特点。孙大石先生是中国画山水画家,中国画乃水墨艺术,也就是黑白艺术。于是,杨善兴设计选择了单层仿古建筑形式,体现了民族风格。屋面为单檐筒瓦卷棚,墙面上半部为白色粉墙,下半部为灰色面层,一扫北方古建灰顶灰墙的沉闷、阴暗之气。
拿出设计方案后,杨善兴征得高唐县领导同意后,和时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唐康和、建委主任靖思源,去北京向孙大石先生汇报。孙大石当时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但身体硬朗、声音洪亮。
他说:"我是在高唐这块土地上长大成人的,我最后还要回到这块土地上来。我不是商人,没有多少钱,但我愿在有生之年为高唐做点事。之所以建书画院,是想把我这些年画的一些画和我收藏的一些名人字画及文物放在里面,都交给高唐人民。我和高唐县政府签个协议,这些东西不属于我任何一个亲人,子女也没有继承权。"
工程竣工后,孙大石对杨善兴的设计非常满意。但在给建筑起什么名字上,杨善兴与孙老先生产生了一点分歧。
孙大石说:"我是落叶归根的,就叫‘落叶轩书画院’吧。"而杨善兴认为,轩为殿堂前一卷棚,况且"轩"和"院"同为建筑名称,有重复之嫌。孙大石则认为,"落叶轩"可以做一个词来读。一段时间后,孙大石告诉杨善兴:"我的字是‘大石’,叫‘孙大石美术馆’比较好。
并解释说,我小名叫‘石混’,实际是石磙的白音,名为孙瑛,"瑛"也是石头,同时又是张大千和齐白石名字中各一个字。我的理想是在有生之年,能跻入他俩的行列。"
孙大石又说:"我今年七十多岁了,再努力十年,争取能赶上苦禅大师。"至此,杨善兴深为孙大石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所感动。
◎结缘
两人一起在地摊
包头巾喝老豆腐
因为设计孙大石美术馆,加上老家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囤庄,距孙大石的老家三十里铺镇河涯孙庄仅一公里,当年35岁的杨善兴与相差36岁的孙大石成了忘年交。在随后的20多年中,二人经常来往。杨善兴向记者展示了因书画院设计建设问题,他与孙大石来往的书信。
孙大石在北京定居时,回高唐时常找杨善兴闲聊,并且经常到杨善兴家中做客。从杨善兴提供的老照片足以看出,二人友谊深厚。
1992年,孙大石看到杨善兴8岁的女儿杨雪画画不错,欣然在其作品上写下"画得真好!",并署上自己的名字。孙大石为杨善兴的书房、客厅分别题写了"附雅斋"、"忘忧厅"几个字,还为"高唐建筑设计研究院"题写了院名。
一次,孙大石从北京回到高唐,兴致勃勃地邀请杨善兴到汽车站附近地摊上喝老豆腐。喝老豆腐时,孙大石头上包一块毛巾,还为杨善兴准备了一块毛巾。头上包毛巾,像一个地道的农民,这是孙大石在寻找家乡农民的质朴本色。孙大石在与杨善兴闲聊时说,很想坐一次驴车去赶集。可见,平民思想一直镌刻在孙老先生的头脑里。
美术馆竣工不久,杨善兴曾经给美术馆写了一副对联:"清波碧浪传千古风流,素瓦粉墙载一代名人。"孙大石谦虚地表示"不行,不行",并解释说:"我自己不能说自己是名人啊。"
◎风格
曾参加国民党部队
自己节俭愿做公益
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后,孙大石经常给杨善兴讲自己的经历。
孙大石曾说,当年他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在孙庄抓走包括他在内共三个人。他们走到茌平吃中午饭时,其他两人趁去厕所之机准备逃跑,孙大石说:"你们两个跑吧,我回家也没好日子过,正想出去闯闯。"于是,其他两人在墙的缺口处翻墙而逃。回高唐定居后,其中一位当年被抓的同村人前来看他,孙大石半开玩笑地说,当时若也跑了,有可能还在家务农。
"节俭也是孙老先生一贯的风格。一次我和他吃饭,有一条鱼没吃完,孙大石感到非常可惜。"杨善兴说,先生生活节俭、朴实、正直,不隐瞒个人观点,令人起敬。有一个生活细节让他感动不已——孙大石作画的废纸空白处都裁下来,作手纸用。
孙大石回孙庄老家时,经常给孙庄小学的孩子们发一些本子、铅笔等文具,有时也给孩子们发一些零用钱。孙庄村百姓都知道,孙大石先生是从美国回来的画家,为本村出资修了路,给村里乡亲们安上了电灯,老先生出资建学校、设立学生奖学金,从不吝啬。
"先生今已离去,每每回忆起与先生近距离接触的段段往事,都被他的人格魅力和高风亮节所打动、感染,更为他的仙逝而痛惜不已。"杨善兴说,尽管孙老先生生前不愿接受,但现在他仍愿将"清波碧浪传千古风流,素瓦粉墙载一代名人"这副对联送给他,愿孙老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