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遗体告别式举行 梅葆玖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5月3日上午10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幼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众多著名艺术家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不少普通市民也赶来现场送老先生最后一程。梅葆玖先生于4月25日上午11时0分44秒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2岁。
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梅葆玖的一生始终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了弘扬京剧文化,表达对家乡的深情,从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到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的30年间,梅葆玖先生就曾9次回泰。在梅先生数次回泰的过程中,本报记者也曾多次采访他,听他讲述对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讲述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如今,斯人已逝,先生的音容笑貌却仿佛仍在眼前,本报记者写下采访先生过程中的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文字里再一次追忆这位温和、谦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借着这些文字,我们也向这位先去的乡人说一句:先生,走好!
梅先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 宋燕
2003年12月6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第45场演出在兴化举行,作为报社新人的我当时被分配到后台负责抓拍花絮。
梅葆玖演出的曲目是《贵妃醉酒》,和兴化一位10多岁的小京剧演员搭档同台,作为新人的小演员一直很拘谨和紧张,梅葆玖在和京剧小演员的沟通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不停地鼓励小演员,并对她的动作亲自作出示范,用和蔼的笑容消除小演员的紧张。
拍摄期间,主办方因为安全问题,要求记者们简单拍摄后随即离开后台,不要影响演员们的备演。当清场开始时,梅葆玖却意想不到的要求现场工作人员不要这样做。他说:“报道宣传是记者的工作职责,我们要全力配合他们。”简单的一句话顿时温暖了现场所有的记者。
当天下午的跟拍非常顺利,梅葆玖在临上台的过程中,看到我一下午几个小时一直敬业的采访,对着我的镜头竟然竖起了大拇指,并说:“好样的!”这一历史性的瞬间被我及时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并发表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这句话也成为鼓励我在记者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奋力前行的动力。
第二次见到梅葆玖先生是在次年的“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京剧名家大型演唱会”上。这场演唱会集中演唱了梅派不同时期的经典剧目《天女散花》、《西施》、《凤还巢》、《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唱段。而耿其昌、赵葆秀、李维康、杨春霞、刘长瑜、叶少兰、李世济等名家的到场更是让泰州这个城市为之沸腾。
还是在后台,我又见到了梅葆玖先生。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和蔼,一如既往的认真。我抓紧彩排的空隙记录梅葆玖台上台下的点滴。最终,当天的演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近距离采访梅葆玖先生。
回到家乡,眉眼间是掩饰不住的高兴
特约记者 王馨凤
2010年和2011年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梅葆玖大师都回乡参加,我也因此有幸连续两次专访老先生。梅先生为人非常谦和,对所有媒体记者都非常热情,不仅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个人的提问,对大家的合影请求也愉快答应。他给人的感觉,总是笑意盈盈,他说,回到家乡,高兴!
在专访中,梅先生特意引用唐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来真挚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他说,自家父率自己回故乡演出,转眼已经50余年了,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每次想起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都会感动万分。
这些年来,自己多次回到老家泰州,每一次都感受到故乡浓浓的亲情,特别是看到家乡发展日新月异,一座底蕴深厚的美丽城市正在崛起,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同时,也感到50年匆匆过去,沧海变桑田,而家乡人民的情谊一直没变。他还希望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能一直举办下去,若家父在世,也会倍感欣喜并为之祝贺。
说到兴处,梅先生还跟我聊起京剧,并现场来了个漂亮的兰花指。秀完身段,他依旧满面微笑,叮嘱我们:“好好宣传京剧,让国粹继续发扬光大!”
老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时光冲刷不掉他的回乡足迹,他的音容笑貌会永远印在泰州人民的记忆中。
他提得最多的是“泰州是我的老家”
记者 周书卉
2014年梅兰芳艺术节期间,80岁高龄的梅葆玖在下榻的宾馆接受了我的专访。
当天我赶到宾馆时,已经临近中午,市区有位叫朱长保的老戏迷,辗转到酒店找到梅先生,请他在梅兰芳大剧院落成的照片上签名。梅先生非常认真地签好名,并客气地送朱长保到门外。“泰州人民对父亲、对梅家的深厚感情,也是我们梅家的光荣。父亲如果在世,看到家乡人民的热情,也一定会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是梅先生折回室内,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梅先生谈吐温和儒雅。采访过程中,听他提得最多的是“泰州是我的老家”。他为老家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那段时间,他非常繁忙,但是,按照惯例,每年一度的梅艺节,他还是赶了回来,他说,“老家的事儿,除非身体原因,再忙,也得来!”
已经过了饭点,工作人员催他吃饭催了好几次,他依然心平气和地等我采访完。临别时,他不忘提醒我,要寄两份《泰州晚报》给他。“在北京,看到家乡的报纸,会非常开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