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韦化团 桂林群众艺术团体把歌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
漓江声乐艺术团的指挥韦海曦被成员们戏称为“麻辣教师”。十年来,他义务教团队里的成员唱歌,风雨无阻,几乎每天都不间断。
在出发前两个月,桂林漓江声乐艺术团的成员们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这样的排练。
2010年,漓江声乐艺术团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与来自80多个国家的合唱团同台竞技,获得铜牌。这是我市业余艺术团在世界级合唱比赛中拿到的最高奖项。(图片由桂林漓江声乐艺术团提供)
“漓江烟雨雨霏霏,醉了山,醉了水,不见艳阳心也醉……”轻柔舒缓的歌声如春光中燕子的呢喃,在歌声的间隙,一串如流水般灵动的音符倾泻了出来,化作烟雨迷蒙中的漓江水……
1月14日,在桂林师专音乐厅内,身着亮丽长裙的“阿妹”们和憨厚淳朴的“阿哥”们互相应答对歌抛绣球,歌声时而柔美,时而高亢,让在场的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台上站着的真的是“阿妹”和“阿哥”。可稍加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这些“阿妹”和“阿哥”平均年龄都到了4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已近古稀,最小的则是“90后”。这个由老中青三代组成的群众艺术团体有个好听的名字——— 桂林漓江声乐艺术团。
可别小看这支群众艺术团体,建团十年来,它先后斩获过多个国际国内大奖。2013年1月18日,它还作为广西首个群众艺术团体受邀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在这个“世界音乐圣殿”里演绎桂北风情。
“非专业的队伍唱出了专业的歌”
说起桂林漓江声乐艺术团,还得扯扯它的板路。韦海曦,漓江声乐艺术团的“元老级”成员兼指挥,说起创团的初衷只有一条——— 让身边的人热爱生命,热爱音乐。由于自己是音乐系的副教授,韦海曦有过硬的专业基础,他便义务地教大家唱歌,久而久之,这群热爱音乐的人一拍即合,成立起了漓江声乐艺术团。
在采访刚开始时,就有成员“严肃”地告诉记者,这个团“不好混”,“很辛苦”。原来,建团时韦海曦给这个艺术团定了一个目标:唱原生态歌曲,走专业化道路。所谓的“专业化”,韦海曦说,就是要通过几轮考核后,选拔一些底子较好的成员,再通过强化训练,唱专业表演唱的歌曲。“在这里绝不能抱着‘玩玩看’的心理。既然要唱歌,就要唱得像样!”韦海曦说。
付南萱是声乐艺术团的一个成员。与其他老成员相比,她是团队中的新血液。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加入了艺术团。“我半辈子都搞审计,跟数字打交道,从来没有想过我还能唱歌。当时进来也是韦老师鼓励我‘试试看’,结果一试就着迷了。
”付南萱告诉记者,团队里排练要求很严格,每周一、周三、周五和双休日都得排练。有时候是一对一纠正唱,一口气要唱15首歌。她打趣说,由于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女同志们再也不必担心身材走样。但是,为了让台风更漂亮,团里的成员,无论男女每周都还坚持上形体课。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一开始并不为大家接受。不少人抱怨,自己又不拿团队里一分钱,也不考音乐专业证书,何必要那么拼命?然而,在大家边抱怨边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出来了:
2007年,漓江声乐艺术团代表桂林市参加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唱大赛,获得银奖;
2008年,在首届中国民歌合唱比赛中,以成人组、混声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斩获金奖;
2010年,受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邀请,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与来自80多个国家的合唱团同台竞技,获得铜牌,这是桂林市业余艺术团在世界级合唱比赛中拿到的最高奖项;
2012年,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获得铜奖……
拿着沉甸甸的奖牌,看着一张又一张的荣誉证书,大家纷纷感慨:真是“非专业的队伍唱出了专业的歌”!
把桂北民歌一路唱到维也纳
小荷才露尖尖角,漓江声乐艺术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2年9月,由奥地利奥中文化艺术促进会、德国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办,中国合唱协会承办的“盛世华章———2013维也纳金色大厅迎新春合唱音乐会”启动海选。在进行严格筛选后,桂林漓江声乐艺术团闯入了评委们的视线。试唱、表演,评委们给艺术团点亮了通往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绿灯”。这也是广西首支以群众艺术团身份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合唱团体。
为了“备战”,艺术团日常的排练量几乎翻了一番。练声、形体训练、表演台风,几乎没有一天空闲。团里的一些成员是“上班族”、“学生族”,他们几乎是挤出时间来排练。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李岩和王颖颖,是团队里的“90后”,王颖颖刚刚毕业,而李岩还在师专读大二。
平常,李岩上完课就来到学校里的音乐厅,和阿姨叔叔们排练,格外刻苦。“我把受邀去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消息告诉父母时,他们很高兴,也很为我自豪。我要将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外国友人看。”李岩说,他还有个蛮大的愿望:以后能再去一次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场个唱”。
经过大家的挑选,四首原汁原味的民歌被选定为表演曲目,它们是《漓江烟雨》、《羊角追》、《绣球歌》和《捶布谣》。
漓江声乐艺术团的团长蒋景云介绍,合唱团成立十年来,所排练的每一首歌都是颇具桂北风情的民歌,有歌颂漓江美景的《漓江烟雨》,有赞美桂花的《桂花颂》,还有体现苗族姑娘心灵手巧的《捶布谣》,表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纯洁爱情的《羊角追》等等。
一边说着,蒋景云索性将手拢在了嘴边,清唱起了《羊角追》:“哎哟——— 月亮圆圆挂天边,阿妹的手铃叮当叮当响山间,笑声脆,歌声甜,飞过一山又一山……”在她的带领下,大家纷纷和着旋律清唱,情景好不热闹。
维也纳时间1月18日,桂林漓江声乐艺术团抵达金色大厅,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彩排。当晚,“盛世华章———2013维也纳金色大厅迎新春合唱音乐会”拉开了序幕。漓江声乐艺术团的节目为第七个节目。在钢琴伴奏下,具有浓浓桂北风情的歌曲瞬间萦绕在大厅内。在唱到《绣球歌》的时候,艺术团的成员们解下裙边的绣球,向观众抛去,掀起了音乐会的高潮。
“漓江烟雨醉桂林,捶布飞歌维也纳。”在演出后,记者联系上了团队里的成员,大家声音嘶哑,却难掩兴奋“演出很成功!回想这十年,我们一步步走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难以置信,难以忘怀!”
合唱最动听,和谐最动人
“记者同志,我们这个团,不仅是‘非专业队伍唱出了专业的歌’,而且还做到了‘以歌声送和谐’哩!”出发前,艺术团成员谢志敏特别说了几个小故事:
团队成立十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到外地或者是国外演出,演出的费用都由成员自己负担。成员家庭情况各不同,有的经济相对紧张,无法负担这些费用。副团长田漓江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上了钱。而这次维也纳之行,因为要交纳出国担保金,有几个队员一时拿不出。正在发愁时,田漓江默默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以他们的名字交上了担保金。而当记者向田漓江提到这些时,她只是笑了笑,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在几个月前,漓江声乐艺术团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世界合唱峰会。在参加完比赛后,大家遭遇了北京61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雨,整个首都顷刻间成了泽国,包括飞桂林在内的500多次航班被取消。
更糟糕的是,北京各大酒店全部客满。为了让队友们吃上热饭,睡个踏实觉,队员朱爱红千方百计联系上了她在北京的朋友,解决了食宿问题。第二日,朱爱红先是将队员们一一送上飞机,将北京方面事宜处理完毕后才回到桂林。
团内友好互助、亲如一家的氛围感染了所有的成员“我们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这个称谓。独唱固然风光,可要说好听,怎么都比不上合唱。推而广之,社会是一首歌,我们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个音符,我们和谐了,社区就和谐了,社区和谐了,城市就和谐了,城市和谐了,国家就和谐了。”队员揭小英和刘小又说。他们是团内的“夫妻搭档”。有时他们笑言是“音乐让家庭更和谐”。
在合唱团的感召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甚至有市民要求递交“入‘团’申请书”“我感觉这个业余的声乐艺术团要‘火’了。”在采访末尾,指挥韦海曦笑着说,愿他们能将合唱的快乐分享给每一个人,愿歌声能传递一分和谐,一分关爱,一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