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淼诗词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亲近诗词 滋养心灵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上海女孩武亦姝会背2000首诗很了不起,但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她的背诗能力,而是她人文素养之高."郑欣淼认为,诗词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亲近诗词,能让人受益终身.    "我们鼓励孩子从小学古诗词,是因为诗词能涵养一个人的精神.中华诗词学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诗教.我们不可能让人人都写诗,但可以要求每个人都接受诗的教育,从诗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心灵."郑欣淼说.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中

    “上海女孩武亦姝会背2000首诗很了不起,但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她的背诗能力,而是她人文素养之高。”郑欣淼认为,诗词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亲近诗词,能让人受益终身。

    “我们鼓励孩子从小学古诗词,是因为诗词能涵养一个人的精神。中华诗词学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诗教。我们不可能让人人都写诗,但可以要求每个人都接受诗的教育,从诗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心灵。”郑欣淼说。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诗脉从未中断。诗词遗产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继承极为重要的方面,诗词的教化作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郑欣淼希望现代教学不要走向功利性,要重视增长见识、开阔思维的教育,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词熏陶。“对多数人来说,会背几十首、几百首诗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普及诗词知识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写诗,而是人人需要用诗词来丰富心灵、塑造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数学家都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苏步青、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对诗词艺术都颇有研究。许多地方,诗词已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特征,如白居易、苏轼等大诗人为杭州西湖所创作的诗词作品,历千年而光辉依旧,大家一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就知道说的是西湖。

    “国学的概念太大了,相比之下,诗词是传统文化的小切口,形态更为具体。”郑欣淼认为,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应该更加重视诗词文化的传承教育。

    2012年,郑欣淼就提出了加强中华诗词知识传播与普及的建议。他呼吁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重视中华诗词的传扬,可以在适当的频道开办固定的诗词节目,包括传统经典诗词赏析、现当代诗词名家名作介绍、诗词创作知识讲座、诗教经验交流和当代诗词活动动态等。

    “看到这个节目这么受欢迎,我很欣慰。”郑欣淼期待央视趁着这个好势头继续推出新的举措。

    诗词作为最纯粹的中国声音,我们该如何将它推向国际?对于外国人来说,学汉语已经很难了,是否还有必要学古诗词?

    “我们要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而诗词无疑是中国声音里最为悠扬动听的一种。”郑欣淼肯定中华诗词走向国际的必要性,就像中国人熟悉俄国的普希金、德国的歌德、美国的惠特曼一样,外国也有很多被中国文化吸引而对李白、杜甫等文化名人做深入研究的学者。对普通外国朋友来说,学习中国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对汉字的认识,也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他说,目前在国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设立在各国的孔子学院等。我们需要建立起更多有影响力的中华诗词国际传播渠道。

    传承离不开创新。郑欣淼认为,诗词文化的创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承方式的创新,二是对精品诗词作品的创作鼓励。

    “我每次出差都带回来满满一行李箱当地诗词作者的作品,可惜精品力作不多。”郑欣淼说,诗词作者要精益求精,好好下功夫才能出精品,只有精品才会产生好的社会效果。

    除了对精品创作的呼吁,郑欣淼也特别注重传承方式的创新。“以前我们学习诗词靠书本,现在有了各种新媒体技术,这是传承手段的升级。去年上海举办了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江苏举办了全国少儿诗会。中华诗词学会每年也会联合各地举办各类诗词比赛。”在郑欣淼看来,这些活动的主办方都很认真,正是这股认真劲儿,才能有力推动诗词的复兴。

    “中华文化的复兴,诗词的传承和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诗词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情怀、境界和精神之体现。有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有无数喜爱诗词的人,我对中华诗词的未来充满信心。”郑欣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