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蒋方舟师哥刘文科博士的第一封公开信
致蒋方舟师哥刘文科博士的第一封公开信
文/谭敏涛
按语:在蒋方舟刊出致清华的一封信后,同为清华学生的刘文科亦刊出了自身对师妹的批评,但刘文科的文字却被诸多网友批判,由此,刘文科做了一番回应,现我就其回应做一评说。针对其《致蒋方舟师妹的一封公开信》一文我会另行评说。
(特此说明:《致蒋方舟师妹的一封公开信》一文的作者姓名是否为刘文科,现在还不太确定,据我所查,清华的确有刘文科这样一位法律学生,且是位法学博士,我们暂且就当致师妹的公开信一文的作者为刘文科博士吧,如果事后经查作者另有他人,那么,并不会因为我回应之文的观点和认知)
蒋方舟师哥,清华博士刘文科同学在刊出了《致蒋方舟师妹的一封公开信》一文后受到诸多网友的大批判,由此,刘文科博士随即在其博客刊出了《论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与网友商榷》一文,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认知,而我作为一名网友,甚觉得有何刘文科博士商谈的必要,因此,做了商榷之回应。
(说明:段落之前加"刘文科"的均为蒋方舟师哥《论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与网友商榷》一文的段落划分,其他文字均为我的回应之文)
刘文科: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长大之后看看,现实完全不是这样。有些失望,但是更多的是渺茫。所以,我曾经说过,包括我自己在内的80后是一代没有世界观的人,不知道应当相信什么,不知道应当有什么理想。
谭:我们接受的教育应该是从小学到初中或到高中或到大学,而不是说,小学接受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应予看到的世界模样,小学教育也承担不了让我看清世界的责任。长大后看现实完全不是这样也很正常,本身世界就变化很快,哪来得急我们慢慢观察呢?因现实不是这样而失望的原因在于,小时候我们很天真,总以为世界就是我们认为的那么善良和公正,等长大了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这就导致了免不了的失望,还有面对现实无所适从时的渺茫。
说80后有没有世界观,这得看你首先如何定义自己对世界观的认知,绝对化的说80后没有世界观那未免太过肯定,毕竟,世界观不是对世界不了解,而是本身我们对中国就很难理解,以前学英语是为了了解世界,现在学英语是为了了解中国,这恐怕也可以说明,在80后身上,缺乏的不是世界观,而是在现实社会的导引下一些人背离了社会的基本规范和做人准则,但至少在我看来,80后人人都有自身的世界观,而且每个人都有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只不过一些人的认知和看法不符合主流一些,但我们却不能否定他们没有世界观。
至于说80后应予相信什么,这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相信的当然有所不一,例如身在大学我们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走向社会后我们又发现哪怕努力了也可能找不到一份适合工作,毕竟,社会上现在流行"拼爹",在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的当下,诸多大学生不断涌向体制内就足以说明,我们之前的相信很可能会被之后的现实所击碎,由此,不是我们不相信什么,而是说,我们相信的总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和更改。
还有,80后应当有什么样的理想,这于每个人都不一样,一份适合的专业对口工作,一份稳定的公务员职位,一个不用太辛苦的文职人员,等等这些工作都可以是80后的理想之一,难道那些身处职场的80后真的不知自身理想是什么吗?我看非也,每个人都有理想,只不过有的人把理想放在脚下,有的人把理想扛在肩上而已。
刘文科:爱祖国,就应当爱她的全部。我们的祖国现实就是这样,我们能抛弃她嘛?有人说:"我可以移民,我可以抛弃她。"但是我不能,因为生在这片土地上,就要为她做些什么。
谭:爱祖国,就应当爱她的一切,这话没错,但是,爱国就不能批评她吗?爱国就不能指出她的不是和不对吗?爱国就不能指责她的不法和不义吗?如果您真正爱这个祖国,你期望她一切更好,而不是看着她不断走向人民排斥的国度却不加阻拦,这个国家的现实不是不容更改,而是在人民的不断监督和督促下慢慢走向昌盛和富裕,改革开放不也是一种对计划时代的批判吗?当然,祖国的富有和昌盛首先得保障人民的富有和昌盛,这是起码的前提不得更改。
面对祖国的不甚乐观现实,难道很多人都想选择抛弃吗?非也,他们指责国家的不法和不义,正是期望国家不断走向依法和公正正义,这样,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移民只是一小部分人之举,更多身在这个国度的人民都为这个国家的建设增砖添瓦,他们生于此而长于此,他们批评她的目的就在于,期望她不断改进和改善,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生活。
除了您不能抛弃这个祖国外,诸多中国同胞也不会抛弃这个祖国,毕竟,我们深爱着这个国家,批评她只在于期望她更为民主法治,更为繁荣昌盛,更为人民幸福,而这就是每个人都为她做的事情。
刘文科:小的时候,大家都说自己的理想是要当科学家,现在还有谁这样想呢?难道不是我们自己放弃了什么嘛?
谭:如果我们以小时候的理想来作为放弃与否的标准,那我们可以断定,百分之99的人都在放弃,小时候的理想能作为未来的职业目标吗?大学的专业学习都难以保障未来的职业方向,更何况小时候的戏言呢?再者,小时候都想当科学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能做的了科学家,小时候的"理想"是基于天真烂漫,长大后的理想是基于现实和能耐,万不可等同,也不可就此断定我们每个人都在放弃,这不是放弃,而是认识了自己后的慎重选择。
刘文科:祖国的未来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手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将来也肯定只是普通的百姓,我没有任何能力、也没有任何权力去指点江山。但是我深深地知道,我可以通过我自己的行动做点什么。
谭:祖国的未来一直都掌握在年轻人手中,这在每个时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之事,您没有任何能力没有任何权利指点江山,那么,谁要求你指点江山首先是个疑惑;再者,你所说的没有任何能力是指那方面的能力为第二个疑惑;网友于您的批评我想更多在于您的思想有违大众认知,而不在于你获得了权力后会怎样是第三个疑惑?而每个人在做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都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做点什么,这个,难道可以否定吗?
刘文科:我是法律出版社的一名编辑,我总可以通过普法推动一下法治的建设吧。我总可以通过退稿来抵制一下不良的学风吧。这就是以我现在的身份和能力我能做的,也是我想做的。
谭:学法之人,以我所学,服务社会,普法法治,弘扬法治,作为法律书籍编辑,通过普法宣传法治建设,但是,如何宣传法治建设当有个方式和方法,依您的工作而定,推出高质量的法学著作,编辑出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法律好书,这首先是您的工作职责,再者,至于说抵制不良的学风通过退稿这种方式,我不知您在此所说的不良学风指的是什么?是抄袭之风还是学术垃圾成群之风,是学生文章导师署名之风还是掏钱就能出书之风?而这些依您的能力,有些您并不一定能做到,毕竟,社会的现实很残酷,这些——想必——您懂得。
总之,期望您坚守学术之风,做一位合格的法律图书编辑。
刘文科:我昨天在网上发表的博文《致蒋方舟师妹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网友的大批判。我只是想说,以蒋方舟师妹的能量和能力,她没有做她该做的事。我有些失望。
谭:您在网上刊发的《致蒋方舟师妹的一封公开信》引得网友大批判,您虽然想说,以蒋方舟的能量和能力,她没有做她该做的事,我不甚明了的地方在于,您认为蒋师妹应该做什么呢?又应该为清华写出什么样的纪念文字呢?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清华人都说清华的好,毕竟,清华的好与不好,每个人清华人还有社会人都有自身的主观看法和认知,并否蒋方舟说清华不好清华就一定不好。
此外,歌功颂德之文或许您可以写出,但是,于每个大学而言,能写出自己好的一面的文字,宣传部门就已经足矣,我们现在也不缺乏歌功颂德之文字,而是缺乏引人深思的反思和反省之文,刚好,蒋方舟的文字正切合了当下的社会现实,针砭时弊不说,更是对清华人在纪念百年诞生时的一种警醒和警示。
其实,您不必失望于蒋方舟师妹没有做她该做的事情,而是应该庆幸清华还有这样的学生存在而且还可以包容的姿态接纳她,这才是清华之幸,也是我们这个国家之幸。
刘文科:鲁迅先生曾经有一篇演讲,叫娜拉出走后怎样。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如何去解决呢?我想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推动中国的进步。
这就是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担当。
谭:鲁迅提出的问题,我们这代人一直在力求解决,但却阻碍重重,困难颇多,但这丝毫未能阻挡国人对这个国家的美好期许和善意批判。而我们这代人的担当还远远不是您说的推动中国的进步那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推动她的进步,如何阻止一些人阻碍她的进步,如何更好地让她进步,谁都知道应予推动中国之进步,但进步的标准何在,进步的目标何在,进步的进度何在,这些都需要理清:按我大致看法:进步的标准在于国之昌盛,人民之幸福,居有其所,幼有其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进步的目标在于保障每一个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进步的进度在于我们需要不断的对国家各种建设提出批判和建议,这样她才能更好的改良和改善。
而在我看来,这才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份担当,但却不是唯一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