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董必武 两党上将董其武:文武双修 坚决把私宅也交给党
造反督军府,参加北伐“铁军”,投效傅作义
1924年3月,离董其武毕业不到半年,斌业专门学校安排学员植树,要求董其武班在宿舍附近栽种30棵杨树。董其武当时是班长,他带领10个同学进行栽树。干活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但离阎锡山办的体育馆很近,他们征得了馆长同意就近取水。
当曹杨同学去挑水时,碰到了督军府的一个副官,副官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狠狠打了一顿。董其武追上副官进行评理,那副官却动手打了董其武。同学们忍无可忍,一拥而上,把**跋扈的副官教训了一顿。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督军府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最大衙门,岂肯善罢甘休。督军府的人找到学校兴师问罪,校长荣鸿胪答应一定查明惩办。由于董其武不肯写悔过书,被迫离开了学校。
1926年夏,董其武几经周折参加了号称“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董其武被任命为该军特务营党代表,后任该军北伐先遣纵队少校营长、少校支队长(相当于团长编制)。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的北伐战争时期,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武汉三镇的革命形势也如火如荼。
董其武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先遣纵队,在武胜关附近经过短期训练后,纪律严明、士气高涨,在革命形势鼓舞下,向河南进军。纵队进展顺利,原来盘踞在该地区的残部及一些地方武装,经不住北伐纵队的勇猛进攻,狼狈溃逃。
打下信阳后,北伐纵队沿京汉线攻取了驻马店、漯河、许昌后,与第四军全军会合,进军开封。不久,第四军被调回武汉,先遣纵队又奉命沿江东下,攻克了巢县、合肥、霍丘、颖上、阜阳及六安等地,董其武也改任营长,不久又升任中校副团长。
1928年,“宁汉合流”后,将北方军队编遣,并命令编遣的军官一律到南京军事教导团集中受训,然后另行安排工作。实质上这是蒋介石排除非嫡系部队的一种手段。董其武认为北伐军第四军先遣纵队在转战豫皖各地中,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打下了若干城池,连战连捷,但因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被编遣,实在气愤,决定不参加教导团受训,便与14位北伐时的校级军官一起到了上海,另谋出路。
董其武到上海后,听说傅作义在天津接任警备司令,正在扩编军队,于是投到了傅作义麾下。董其武踏踏实实,从底层做起,他严守军纪、埋头苦干,跟随傅作义出生入死,参加了多次战斗,很快就被提升为少校参谋、联络参谋等职。
董其武的内心对军阀长期混战深感厌恶,“九一八事变”后马上写请战书呈送傅作义要求抗日。1933年,董其武参加长城抗战,在北平东的怀柔县阻击日军连续血战15个小时,打退日军10次进攻。1936年11月,绥远抗战开始,头一仗便是董其武指挥的红格尔图战役。
他以奇袭捣毁了日军及匪首指挥部,并击落敌机一架。当时,毛泽东派南汉宸携其亲笔贺信及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表示慰问,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董其武参加忻口作战被日军炮弹炸伤臂部。
当时,他怕影响军心不许身边的人声张,只简单包扎了一下仍坚持在火线指挥。他曾与八路军的贺龙师长结识,系统聆听了抗日战争持久性和游击战术的理论阐述,打破了一味追求正规战的保守思想,当时便感慨地说:“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此后,他在河套一带运用灵活战术同日军作战,取得了不少成功。1973年董其武参加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出访时,同当年日军将领会面,对方回忆说:“如果国民党所有的部队都像傅作义的部队那样有战斗力,恐怕我们早就失败了。”
董其武解放前先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中校团副,陆军第二十八师上校团长,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陆军第一○一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7年6月蒋介石为了收买人心,授予董其武上将军衔,然而此时的董其武已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权完全失望,同老上司傅作义私下商量应另找出路,他从内心不愿接受和对外宣称这个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