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孙女婿 曾孙忆董其武抗战 称支持台抗日将士参加大陆阅兵
原标题:曾孙忆董其武抗战 称支持台抗日将士参加大陆阅兵
董其武夫妇与五个女儿。受访者供图(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新网8月21日电 在新中国最早授衔的57位上将中,有一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即第69军军长董其武。日前,香港文汇报专访了董其武曾孙董百胜。董百胜说,回望抗战,国共两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表示非常支持台湾抗日将士参加大陆阅兵。国共一同庆祝携手奋战的胜利,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光荣。
董其武(1899-1989),国民党陆军中将;从1933年长城抗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12年间,他所属的傅作义部队对日进行大小战役近300余次。1936年,参与组织指挥绥远抗战,获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率部转战平绥一线,并与八路军紧密配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等。1949年9月19日率绥远军政人员起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董百胜说,回望抗战,国共两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表示非常支持台湾抗日将士参加大陆阅兵。国共一同庆祝携手奋战的胜利,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光荣。
董百胜从小听父辈讲述曾祖父的故事,得知许多董其武将军亲身参与创造的历史。访谈期间,董百胜透露了北平和平解放后,董其武选择坚持驻守绥远、义不南撤的考虑。董其武从未把这一考虑公开,即使在他的回忆录《戎马春秋》也只字未提。
董百胜的父亲董海龙曾3次飞赴大陆与董其武见面,董其武一改往日不甚多话的习惯,与孙辈畅谈一生经历。也是在此次会面中,董其武透露了他选择绥远和平起义的初衷和考虑。
董百胜说,曾祖父选择在绥远起义的首个原因,是为防范北方边患。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有10万军队,拿出来跟共产党打,对民众影响很大。第三个原因是傅作义将军做了功夫,让他坚定了走人民的道路。综合这些原因,他最终还是决定和平起义。
粉碎日军觊觎西北
1936年冬,绥远抗战爆发。如今绥远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但当时还是塞北四省之一,战略意义重大。此时日军已经收买了民族叛徒,希望利用收买民族败类来实现“以华制华”。在绥远战役,董其武率领一旅之师主动寻找战机,将日伪军进行分割包围,并在夜晚发动突袭。突袭开始后,还在酣睡的敌军霎时间一命呜呼。
在激战七昼夜的战斗中,董其武部捣毁了日军田中隆吉和匪首王英的指挥部,击落敌机1架,缴获汽车数辆,军马百余匹,更重要的是基于董其武的初战告捷,傅作义趁敌人难以集结再犯,先发制敌攻取了百灵庙。绥远一战歼敌近万名,击毙日本特务、顾问近百人。
几十年过后,回首那场战事,董其武认为,自“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签订了《塘沽》、《何梅》、《秦土》等丧权辱国的协定。而绥远抗战不仅打击了侵略者,收复了失地,更为重要的是此役粉碎了日本掠取绥远、觊觎西北、截断中国与苏联的国际交通线的目的,日本人的“满蒙政策”被绥远抗战所粉碎。
遗憾未能活捉板垣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打响,董其武入晋作战,并参与了抗战初期华北方面的忻口战役。这场战役战争规模大,伤亡惨重,也是在此次战役中,董其武在敌攻我守的胶着态势中,釜底抽薪,出奇制胜地率领精锐部队,于夜间奇袭捣毁了敌军板垣指挥所。
董其武时任35军218旅旅长。发动偷袭前,董其武左臂中弹,血流不止。但他始终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即使参谋发现,董也要求不要大惊小怪,并向旅部的人再三叮嘱,不许声张,以免影响军心。也是在战后董其武才得知,在其部袭击指挥所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朱德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在敌后不断袭扰敌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在董完成任务撤离时,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焚毁敌机24架,消除了忻口上空威胁,耄耋之年的董其武在后来回忆,在缴获的战利品中,有板垣第五师团的,还有东条英机蒙疆兵团、铃木旅团的,可见敌人投入兵力之多。然而受制于兵力不足,未能扩大战果,活捉板垣,成为了董其武的一大憾事。
董百胜曾到五原战役的发生地,聆听参战老兵讲解傅作义所部利用黄河解冻流凌,1940年围困五原敌军,一举大胜的事迹。黄河在春分前后解冻流凌,此时泥浆泛滥,敌军人马辎重陷于河中,失去机械化机动能力。傅作义部队利用此天时地利,上演了振奋人心的围点打援战役。
五原战役计划用掏心战术猛插入敌人心脏五原城,其他部队对付五原外围增援敌人,董其武率领101师在河畔阻击援敌。早在援敌到来之前,董其武师已将河上桥梁炸毁。敌军在8架飞机和猛烈炮火的掩护下,用橡皮艇强渡乌加河,敌我双方完全处于人海、火海、水海之中。战斗从3月20日夜间董其武部炸毁日军守桥哨所开始,一直打到22日五原日军全军覆没。
敌增援部队始终无法突破河防,日本皇族水川中将在仓皇突围中也丧命,日本考察绥西的“帝国蒙疆矿业调查团” 100多名日本矿业专家也或死或俘。此次攻打五原,董其武决心不让败局再次上演,所以苦撑不放,终取得五原大捷。
台海相隔五十载 长孙迂回赴京
董百胜表示,1949年董其武率部起义,长子董呈祥被作为人质赴台,董家也因此意外在台湾留了一点血脉。1950年,董呈祥在于右任的关照下,同郭寄峤的女儿郭英华结为连理,并育有一子董海龙。董百胜便是董海龙的儿子、董其武的曾孙。郭寄峤的二女儿后来嫁给了曾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郝柏村,因这一层关系,董百胜称郝柏村为“姨公”。
董百胜透露,郝、董两家十分亲近,同住一栋家属楼,郝柏村对其父亲董海龙也十分疼爱。董百胜谈到祖父处于重重监视之中,无法施展抱负,30几岁郁郁而终,无缘与父亲再见一面。所幸祖父育有一子董海龙,改革开放初期他辗转跨过海峡,与董其武3次相见,才一补家人隔海相望的遗憾。
祖孙首相见 谈心一下午
1986年,董海龙前往美国旅行结婚,在香港途中打电话,表示想前往北京探望爷爷。最后在通过荣毅仁的帮助下,董海龙在美国办理了回陆签证,终于见到日夜思念的爷爷董其武,可惜此时董海龙的奶奶已经去世。
据董百胜讲,当时父亲董海龙先从台湾飞到加拿大,再转机日本,最后从日本飞北京。爷孙相见时董其武已80多岁高龄,住在解放军301医院病房。为免让董其武情绪激动,亲人并未提前告知他董海龙来京的消息。但奇妙的是,董海龙刚到病房门口就听到房里有人问,“是不是海龙来了?”待董海龙走进病房,董其武已从病床上坐起来,好像有所感应。
董其武第一次见到长孙,十分激动,跟董海龙一直谈了整个下午。董百胜说,“曾祖父平时不怎么说话,但是见到我爸爸后,心扉打开,很多以前的事情都讲了出来。”董海龙访京回台后曾对郝柏村说,“爷爷在大陆离休快20年,待遇远比外祖父(原国民党‘防长’郭寄峤)的待遇好。”郝柏村得知此情,为稳定军心,赶紧为台高级将领改善住房条件。
出身寒门 家教严格
2012年董百胜选择来大陆读书,为追寻父辈足迹,他广泛阅读抗战史料,也多次探访抗日战争遗址。谈及曾祖父对整个家庭的影响,董百胜说,从小听着曾祖父打日本人的故事长大,曾祖父威严守纪的风格一脉相承地传承到了台湾的晚辈身上。他说,曾祖父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家教非常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