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人张新科 张新科为你揭秘《远东来信》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远东来信>是张新科历时18年,自费投入50万元,访遍欧洲十几个国家,倾注情感与心血完成的近40万字长篇小说.是一部"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过犹太人的中国

  《远东来信》是张新科历时18年,自费投入50万元,访遍欧洲十几个国家,倾注情感与心血完成的近40万字长篇小说。是一部“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过犹太人的中国人”的作品,被誉为“犹太孤儿的抗战漂流记,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

  在最新一届的“紫金山文学奖”获奖名单里,《远东来信》位列长篇小说第一名。省作协对这部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

  “《远东来信》描写的是抗战期间3万名犹太难民逃亡中国,身处日寇蹂躏的中国人冒死拯救他们的真实历史。小说情感真挚,展现了中国人的博爱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别样思考,是江苏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张新科39万字的长篇小说《远东来信》实现了文学领域此类题材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战争是残酷的,但战争并不只有残酷,再残酷的战争也无法完全掩盖人性的光辉。这篇小说并不仅仅止于回顾历史,讲述往事,在创作中,张新科一直有着自己的思考,“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哲学思辨毋庸我赘述,对战争的哲学思考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站立不能只是经济上的腾飞,不能只讲述自己过去遭受的迫害和不公,更需要‘在文化上和精神上站立’起来,以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张新科一直寻找一个中西相通的载体,为中国人从精神上站起来做点什么。“我想创作一部文学作品,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二战期间,中国人民在自己遭受日本侵略者迫害和屠杀的苦难岁月,无私地庇护着大批面临被屠杀境地的犹太难民。”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新科在德国留学期间,《辛德勒的名单》开始热播,影响很大。每当和外国朋友聊到电影,聊到民族与人性光辉时,总会有人提到中国人在二战期间只为自己而战,没有为其他民族作更多贡献的国际情怀。西方社会在人道人性领域对中国人颇多微词,这让张新科内心十分酸楚,一直希望寻找一种东西方之间均能接受的“载体”,希藉此“载体”于无声处来呈现中华民族大爱、大仁、大义的民族本性。

  1995年,张新科偶然在当地德文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二战期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以及近三万名犹太难民在上海得到救助,免遭纳粹杀戮的事件。这让这个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心底激起了巨大的浪花,张新科仿佛找到了一个久寻未得的“证据”,他终于可以为自己的民族发声了。

  理工出身的张新科没有学过文学创作,但他知道要想写好这样一部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需要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结合。这些年,他自费50万元,进行了大量的史料查阅、实地考察、人物采风。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张新科运用“文本分析,实地调研”的方法,马不停蹄地奔波忙碌。留德7年,他利用周末和假期,几乎走遍了整个欧洲,造访了各地的“二战”纪念馆、博物馆、集中营,查阅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回国后,他又多次到上海、开封等地考察犹太人当年生活、居住、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包括码头、学校、教堂、民居等。他还走访很多曾经跟犹太人比邻而居的老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当初,准备以中国人救助犹太人为题材创作长篇小说时,张新科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重大题材,跨越时间、国度、区域,涉及政治、战争、种族、宗教等诸多问题,必须谨慎对待。从结构到细节,从事件到人物,都要精心构思,巧妙安排,力求完美,不留遗憾。因此,尽管创作素材已经准备得相当充足,他还是迟迟不敢动笔。这并非是他对写作没有信心,而是出于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的敬畏。

  之所以选择以小说的形式再现这段历史,张新科认为,比起学术论文、散文或报告文学,小说更通俗,影响力更大,而且也只有长篇小说,才能承担得起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道义。为积累经验创作好《远东来信》,张新科以农村说书先生、电影放映员、农村戏曲艺人作为故事题材,进行了丰富的练笔和铺垫,先后在《当代》《十月》《钟山》《小说月报》《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作品80多万字。

这其中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讴歌小人物的可爱、隐忍、仁义与坚守”。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树上的王国》、中篇小说《天长夜短》《偃旗息鼓》、短篇小说《信人》《大喷》《老满》、散文《面道》《说书先生》《过早》等等。

  2011年初,经过15年的酝酿和沉淀,张新科终于开始《远东来信》的创作。2013年5月,作品完成,字数达39万字。18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写就命运之作。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评价说,“每位作家一辈子都有一部‘命运之作’,《推拿》是我的‘命运之作’,《远东来信》可能就是你的‘命运之作’。”

  对张新科而言,花费十几年光阴呕心沥血创作《远东来信》,不是为了谋取什么利益,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肩负起知识分子的文化义务,这才是支撑他坚持写下去的强大动力。

  多年的创作使他对文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健康优秀的作品展现的不仅是文字、逻辑和故事,更是善良、情怀和担当。而广大读者对作品的肯定更是给了他极大的激励,激励他潜心生活深处,躬身平凡人间,继续用作品关注人性悲悯,讴歌平凡劳作,敬畏善良正义,彰显时代风潮。

  近期,张新科根据史实创作的一部30万字的谍战小说《鲽鱼计划》刊发在文学期刊《十月》上,正被拍摄成电视剧;受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之托,他正在创作一部以革命烈士事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