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历史回顾:邓力群与邓小平1986年的谈话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6年9月18日上午,***把我找去.一进家门坐下.--***:文件(按:指<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草案)第11页你的修改意见几句话(原书按:指的是:资本

1986年9月18日上午,***把我找去。一进家门坐下。……***:文件(按:指《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草案)第11页你的修改意见几句话(原书按:指的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在中国也有约百年的历史,在某种条件下也并非绝对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是中央领导同志所再三警告过的。)是谁提的?

***:你们的那个书面意见,一条一条分开看,每一条都是好的,但是汇总起来就给人一个印象: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政策改变了。邓力群:我的看法恰好相反,稿子使我感觉,新的决定同原来的政策衔接得不好,有些重要问题、重要经验、重要方针,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现在不提了,。

如果发出去就会引起人家的怀疑:过去对的东西现在为什么不坚持了?我们的整个修改意见,就是为了维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是改变过去的方针,而是坚持过去的方针。


***:你是想把文件往“左”的方面拉。
邓力群: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书面意见中的每一条意见,都不是我个人发明的,都来自中央过去的决定,包括你的讲话。实践证明这些是正确的。这次文件稿中没有体现

***:关于城乡雇工问题,我说过多少次,看几年再说,你就一直有不同意见。
邓力群:这不符合实际。关于雇工问题,从1981年起,我一向的意见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下面,发展一点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可怕,问题是头脑要清楚,因此多次主张雇工超过***规定的,可以允许存在,但是报刊不要公开宣传,不要公开报道。

因为中国的情况复杂,各地方的情况又不一样,需要在全国范围之内,对雇工问题做详细的、周密的、系统的调查研究。

就是在规定人数以内的,各地也不一样。也需要调查研究。经过调查研究,在看看雇工有没有剥削,在什么情况底下可以叫剥削。剥削的情况也不一样,有小业主的剥削,也有资本家的剥削。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我们才能分别制定适合情况的正确政策。

***:你这次对决议草案提意见的方式不好。(原书按:指邓力群的书面意见除分送常委以外,还分送了列席***处会议的几位同志)
邓力群:根据中央的要求,这个稿子现在在全党好几千人的范围里面讨论,北京的各机关也都在讨论。参加或者列席***处会议的同志,有的希望知道我对这个稿子有什么意见。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常委以外,我还分送了几个同志。这样提出意见的方式,我觉得在党内是应当允许的。

***:你和***不要扩大我和***同志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邓力群:小平同志,你们两位之间在有些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我看出来了。我一向采取的态度和办法,不是扩大分歧,而是缩小分歧或者回避分歧。***同志的主张,我宣传过,这是事实,也不止一次;你的主张,我宣传过。

我可以向你报告,宣传你的主张比宣传***同志的主张多得多,多好多倍。我自己的讲话、自己的文章,我批阅的文件,件件都在,如果需要审查,可以全部拿来,看看究竟是宣传你的主张多,还是宣传***同志的主张多。


***:明天开会,你就讲一句话:完全赞成这个稿子。
邓力群:不讲话可不可以?
***:当然也可以。
邓力群:我不讲。


***:你不讲,别人会讲。
台湾现在讲,一国两制,他们集中起来就是要我们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要我们在宪法里头去掉四项基本原则。
我问一下你对一些人的观察。***怎么样?
邓力群:政治上没有把握,不稳当。

在耀邦同志面前不敢讲不同意见。至于***……
***:***不必提了。***怎么样?
邓力群:这几年参加***处会议,就这么点接触。从他的历史来看,留过苏,在苏联那种教育制度下,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教育,专业学得好。

回国以后从基层干起,是一步步地上来的。据我看,他管工业是有经验的。在***处政治生活中间,给我的印象,他能够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怎么样?
邓力群:他没有搞政法工作以前,我的印象,在***处会上的表态,基本上是随声附和,到了政法小组工作以后,有一点变化。

可能是政法工作比较复杂,不能不谨慎。
***:这就是进步啊。
邓力群;是。

***:谈谈对耀邦同志和***的看法。
邓力群:和耀邦同志共事多年,同***比,他学习是用功的,读马列的书,读中国的古代文学,都很用功。这方面***同志不如他。据我观察,也听到别的同志说,***读马列的书很少。

在***处的会上,对于不同意见,耀邦同志还能够让人家讲出来。你讲完了,开完会,他自己还是干他自己的。如果在会上对***提出不同意见,他是听不下去的;一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把你驳倒,强词夺理,盛气凌人,非把你压倒不可。

他的意见碰到钉子以后,行不通了,他也会说,原来我没听你的意见,现在证明你的意见对。耀邦同志最大的特点,心思用在怎么让他的讲话、他的意见,把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激动起来。赢得掌声愈多,他愈高兴。

他的精力主要用在这方面。而没有或者很少用在使他的意见符合实际。
***:这是他的老毛病,一向如此。
邓力群:***同志做经济工作,从基层搞起,县、地、省到中央,有经验,对经济工作中的问题比较敏感,也有办法。我最担心两件事。一是我听起草

198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同志讲,赵说马克思主义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他那个东西对我们不管用(原书注:1986年5月5日,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的理论工作简报刊登了***谈话。)二是他搞经济工作,热衷于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

这两条对于高级干部来说,都是大毛病。像赵这样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这样的毛病,实在让人担忧。……
***:(谈话结束时,邓力群再次说到退下来的事)以后再说,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