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大庆 即墨大夫被齐威王“封之万家”从此即墨一鸣惊人
原标题:即墨大夫被齐威王“封之万家”从此即墨一鸣惊人
“即墨”二字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不是因为地名,而是源于四个字即墨大夫。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方行政长官。即墨历史上曾经出过三位著名的大夫:被齐威王“封之万家”的即墨大夫;燕军围攻即墨时,出城战死的即墨大夫;劝谏齐王田建不要降秦的即墨大夫。
连大史学家司马迁都对他们大力褒扬,将他们的故事收入到《史记》中。遗憾的是,史书中并没有留下他们的真实姓名,只是代称为即墨大夫。人们为了怀念这三位无名英雄对即墨的贡献,将他们并称为即墨三大夫,位列即墨九贤之首。本期《发现青岛》就让我们去寻找这三位传奇的即墨大夫,看看被司马迁夸奖的这三个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齐威王从不务正业到纳谏如流
简单梳理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姜子牙协助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分封齐地,姜子牙成为齐国的始祖。春秋时期,姜子牙后代齐桓公姜小白拜管仲为相,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利用渔盐之利,重工商流通,成为强国。
春秋末期,经过几代不作为的君王后,齐国逐渐衰落,被田氏夺取了政权。虽然之后的齐国还叫齐国,但历史上为了区分这两个时期,称之为姜齐和田齐。第一位即墨大夫的故事,便发生在田齐的齐威王统治时期。
齐威王是齐桓公田午的儿子,名叫田因齐,公元前356年即位。当时的齐威王二十几岁,即位之初他并没有像其他新上任的君王一样,雷厉风行实行新政,迅速树立国威,而是整天沉迷酒色、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下属,这样执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吏治腐败、土地荒芜、国防松弛、屡遭侵扰。
齐国的有识之士对国家非常担忧,学者淳于髡有一次在面见齐威王时,很隐晦地问了个问题:“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聪明人一听就明白,这只“大鸟”隐喻齐威王,齐威王自然也明白,听完这个问题后,齐威王一本正经地回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当然原创者应该是楚国的楚庄王。
不管“一鸣惊人”究竟是谁发明的,此后的齐威王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开始了整顿朝政的一系列措施。齐威王非常重视人才,只要是正确的建议他都能听得进去,这里有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齐国的相国。除了才能卓著,还是位远近闻名的美男子。他问妻子:“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妻子回答:“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邹忌不相信,又问妾,妾也是同样回答。第二天有客人前来拜访,他又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客人赞赏:“徐公比不上您美。”听了这么多人的答案,邹忌笑了。可真正见到徐公,邹忌才明白,自己根本没法跟徐公比,只是“妻子偏爱我、妾怕我,客人又有求于我,才说我美。”
他将这件事讲给齐威王后,劝谏他:“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觉得邹忌说得对,立即下了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被“封之万家”的即墨大夫
鼓励纳谏的金口一开,齐威王确实收到了很多中肯意见,但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比如有人告状称:即墨大夫不作为,百姓生活困苦。相反,齐国西部有阿邑(今山东东阿),负责那里的阿大夫却被很多人称赞。先跟大家解释一下“大夫”,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西周以后的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即墨大夫就是即墨的地方行政长官。
齐威王并没有被这些声音左右,在作出最终判断之前,他先派心腹之人实地去了解情况,结果恰恰相反。到即墨看到的情况是:绿油油的庄稼丰收在望,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秩序井井有条。提到这位即墨大夫,百姓感激涕零地说,他上任以后组织农民开垦土地,让原本荒芜的土地大变样,粮食收获得多了,百姓日子好过了,赋税也交得多了。
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说即墨大夫的坏话呢?原因很简单,他忠于职守、为人正直,从来不会去阿谀奉承别人,更别提去讨好齐威王身边的人为自己说好话了。正因为如此,才得罪了那些小人,为自己招来麻烦。
考察完了即墨后,齐威王的人又去了阿邑,这个被近臣称赞的行政长官掌管的地方究竟怎么样呢?结果到那儿一看,人们全明白了:整个地方毫无生气,不仅田地荒芜、仓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敢怒不敢言。更过分的是,阿大夫竟然大肆压榨民财,以此行贿,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
齐威王不动声色地做完调查后,有一天把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全部召集到一起,命人在大堂中摆着一口锅,里面盛着滚烫的热水。针对这次会议的议题,齐威王发话了:“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史记·滑稽列传》)。
赏一人、诛一人?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齐威王把即墨大夫叫了出来。即墨大夫知道自己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这次又被第一个点名,恐怕凶多吉少。齐威王反而笑着说:“自子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自从你治理即墨,天天有人说你的坏话。可是我派人去即墨视察后却发现,荒野变成了良田,百姓丰衣足食,各种事务都处理得很及时,东部地区民富国安。那为什么没人为你说好话呢?是因为你没有贿赂我身边的人。
为了奖励即墨大夫的功绩,齐威王当即“封之万家”(把一万户的租税作为即墨大夫的俸禄)。
赏一人的议题说完了。随后,齐威王把阿大夫叫了出来,严厉斥责:“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甄,一作鄄邑,在今鄄城北),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在今阳谷东北),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不用多解释大家也能看得懂是什么意思了,阿大夫的所作所为最终被揭穿。齐威王当场下令将阿大夫烹死,同时将那些收受他贿赂、不辨是非乱说话的近臣也一块煮了。
这便是即墨大夫的故事。此事之后,即墨大夫便成为齐威王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即墨这个地方也一鸣惊人。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
有人推断他叫田种首
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来,人们一直查不到即墨大夫的真实姓名,一度认为他的名字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但平度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高瑞吾查众多史料发现,他的名字应该叫田种首。答案出自西汉刘向编纂的一部历史故事集《说苑》中,这本书共二十卷,分君道、臣术、建本等二十门类,记录着从春秋战国到汉有关国家兴亡和政治成败之遗闻轶事。田种首其名其事便收录在《臣术》中。
据《说苑·臣术》记载,相国邹忌在向齐威王夸耀自己的功绩时说:“忌举田居子为西河而秦梁弱;忌举田解子为南城而楚人抱罗绮而朝;忌举黔涿子为冥州而燕人给牲、赵人给盛;忌举田种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高瑞吾介绍:“这里所说的‘田种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不仅明确点明了邹忌举荐为即墨大夫的人名叫‘田种首’,而且还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
之后,田种首成为齐威王的重要辅臣,甚至成为齐威王手上的宝。这事还得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及《资治通鉴·周纪二》中记载的齐威王与魏惠王相互夸宝的故事。
那是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一同打猎,魏惠王向齐威王夸宝,说魏国“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则以人才当宝向魏王夸耀说:“我有大臣檀子守南城,楚人不敢靠近;我有大臣朌 子守高唐,赵人不敢靠近;我有大臣黔夫守徐州,又保障了这边的安全。
另外,我还有一名叫种首的大臣,他负责维持社会治安,打击盗窃犯罪,致使盗贼闻风丧胆,道不拾遗,人民安居。他们的‘光辉’能照耀千里,岂止是仅仅照亮十二辆车子的距离而已!”此时的田种首已经不是即墨大夫,而是成为主掌刑狱、诘盗的齐国五官(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之一的司寇了。
他还是即墨最高军事长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墨任职时,他不仅是位政绩卓著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还是即墨的最高军事长官。关于这一点,从高瑞吾查到的史料也能看得出来。
战国时期,各国为谋求霸业,纷纷改革,以秦国为代表的其他各国都实行郡县制,唯独齐国实行的是都县制。那时齐国设有五都七十二县,“都”其实就相当于其他各国的“郡”,而即墨就是齐国的五都之一。
高瑞吾说:“当时五都都设有自己的常备军,是齐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又称‘五都之兵’或‘五家之兵’。所以,田种首这个即墨大夫不仅是即墨的最高行政长官,还是最高军事长官。他修整武备,忠于职守,很快将即墨建设发展成为齐国东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使其成为齐国名副其实的五都之一。”
这一点在公元前284年,燕国攻齐时便显露出来,那时燕国迅速拿下了很多地方,唯独即墨迟迟攻打不下。即墨成为齐国的军事重地,这跟当年田种首加强军事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
种种迹象表明,即墨历史上的第一位即墨大夫是位难得的父母官,他不仅让即墨一鸣惊人,也给即墨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的影响下,即墨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两位优秀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