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谈新军事变革
本刊记者李敬臣赵利根编者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同志最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概述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介绍了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最新情况。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本刊特别推出熊光楷副总参谋长以及军事科学院有关专家的专题访谈、座谈,希望能够满足广大读者了解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的求知愿望。
记者:目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这一动向。请简要介绍一下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由来和意义。
熊光楷: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被称为“新军事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兴起的主要背景,一是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仍时起时伏;二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人类战争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记者:这场新军事变革有哪些基本特征?
熊光楷:概括起来,这场新军事变革主要具有五个特征,即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体制精干化、指挥控制自动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样式体系化。
武器装备智能化的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在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只占使用弹药总量的0.2%。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增至8%。而这一比例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更分别上升到35%和60%。在今年3月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精确制导弹药约占总弹药量的70%,超过前几场局部战争。
编制体制精干化就是要通过裁减数量、调整编制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等措施,使军队规模更趋精干,战斗力普遍增强。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1985年全球兵力总额为2794.66万,1999年降为2187.59万,减幅达22%。
指挥控制自动化则是把情报系统获得的信息通过通信这条生命线用于指挥部队和控制武器装备。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指挥控制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数据链的发展已成为整个指挥自动化的“神经中枢”。
作战空间多维化表现在作战领域正逐步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扩展。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高技术战场的主动权。而制信息权又离不开制天权。据统计,美国等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动用军事卫星33颗,在科索沃战争中共动用军事卫星50多颗,在阿富汗战争中也先后动用军事卫星50余颗。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的军用卫星达90多颗,为指挥作战特别是精确打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战样式体系化表现在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已发展到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在机械化战争阶段有陆、海、空的协同作战,但它只是协同。随着信息化战争阶段的逐步到来,“空地一体战”、“空地海天一体战”便向着真正的体系对体系的“联合作战”发展,这其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诸军兵种之间形成完整体系的黏合剂。
记者: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熊光楷:首先是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保持适度缩小的军队规模,战斗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由于广泛增加了信息化技术装备而不断提高。
其次是调整军兵种建设力度。各国陆军裁减比例较大,同时优化陆军结构,增加高技术兵种。此外,各国军队还普遍加大海、空军的建设力度,在经费投入、装备更新和人员编制方面予以较多倾斜。
第三是突出天、电(磁)等高新技术部队的发展。军事航天力量、导弹部队及导弹防御部队、电子战和信息战部队等成为军队建设新的重点。俄罗斯不久前将战略火箭军一分为二,分别组建火箭兵和航天兵两个兵种。预计到2015年左右,美国还可能考虑组建天军。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军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情况。
熊光楷:今年3月10日“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上明确提出,“我们要积极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趋势”。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我们要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6月6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看望了出席全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人才培养座谈会的代表。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军各级党委和领导要切实把人才建设摆到战略位置,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断开创我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记者:您认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需要着重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熊光楷: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思想,我们要做到“四个清醒认识”,即:对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世界新军事变革趋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我军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战争要求不相适应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要有清醒的认识。
为使这几个认识付诸实践,我们还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一方面,我们要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适当增加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更为强大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几年,我们的国防开支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增加,但这个增加是适度的。
外国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此为由说中国在扩军备战,甚至散布“中国威胁论”,这完全是不符合实际的。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国防费用一般相当于GDP的2%~4%,而我国只占约1.7%,还是比较低的。
第二,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和我军实际出发,突出这场军事变革的中国特色。我军目前还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机械化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今后要在信息化的引导下实现机械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最终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
不能把机械化和信息化二者截然分开,不能脱离我们的国情和我军的实际。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我们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又不能好高骛远。要发展一些有分量的武器装备,在强调科技强军的同时,注重科技练兵,不断提高我军官兵的素质。
第三,要坚持军民结合,重视在高技术条件下发挥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军民结合,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的国防建设中,历来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很多国防科研成果,都是军民结合、共同攻关的结果。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特点。
关于军事上人与技术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讲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邓小平同志也讲过,“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
江泽民同志在强调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时也强调,“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绝对不能忽视人的因素,不能忽视精神的因素,不能丢掉人民战争这个法宝”。世间万事万物都应以人为本,军事上最后也是要落到人身上。一句话,人是决定因素。
熊光楷同志简历
熊光楷,1939年3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1956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外语专科学校本科班和军事学院高级系速成班。先后在中国驻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大使馆工作。历任参谋、武官秘书、副武官,总参副局长、副部长、部长、参谋长助理。
1996年至今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2000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起兼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现分别受聘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兼职教授,并担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