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发判几年 采访原张百发青年突出队的队员刘强
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合影留念
今天上午,我们采访了原张百发青年突击队的队员刘强。10点多我们到了枣营北里29楼15层,正在找1501号房间时,刘强闻声开门就将我们迎进屋,原来他早就在家等着了。我们一进门,豪爽的刘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端茶倒水,拿糖果,忙个不停。
环视他不大的二室一小厅的家,家俱简洁利落,墙上挂着的照片却是十分珍贵。一张是北京市青年突击队成立50周年,与王兆国、周强、刘琪等领导同志的合影。另一张是戴着安全帽的12寸的照片,帽子上写着“俯首甘为孺子孙”。刘强解释到:我不是牛,所以叫孺子孙。张张照片中看得出,青年突击队是他生活篇章中的重要一页。
今年76岁的刘强,1946年来到北京做瓦工学徒。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了北京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职工。1954年参加了张百发青年突击队,转战了北京重大建设工地,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著名建筑物的建设。
听说我们要拜访他,刘老早早地做了准备。为我们准备了资料和照片,热情地为我们作了介绍。他说:“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些人,你们真应该好好地访问这些人。如果你们找不到,我带你们去找。”刘老提到的有:杨富林72岁,韩根学72岁,赵寿生72岁,张墨杰60多岁。
刘强介绍说,文革前他是建工局构件厂的团总支书记,专门管青年突击队的。1966年文革期间,因为包庇张百发青年突击队长张百发而挨斗。1971年,刘强调到石化总厂五厂任基建室主任,五年后又到了北京市环保局,后来又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干了五年,最后到昆仑饭店干基建,1990年退休。
刘老拿出保存多年的照片:一张是1954年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合影的照片,一张是1958年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在天安门广场的照片,以及一些近期老青年突击队员合影的照片。
拿着发了黄的老照片,刘老的思绪回到了50年前。1953年10月北京苏联展览馆开工,计划只用一年时间建成。面对这项技术新、难度大、时间紧的施工任务,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成立了青年突击队。1954年1月13日,工区的18名团员青年率先举起青年突击队的旗帜,成立了北京、也是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
胡耀林青年突击队在接手第一项任务时,就创造了用181个工完成原定478个工的新速度,一举奠定了青年突击队的地位。此后,在团组织引导下,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青年突击队,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强是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一员。突击队1954年4月28日成立,全队12人,平均年龄18岁。突击队刚建队的第一天,他们就承担了是挖下水道的任务。当时定额是每人2.5立方,实际挖了7立方,提高效率250%,之后突击队又承担了挖臭水沟的任务。
1958年的口号是搞社会主义,发动工人搞劳动竞赛,利用青年突击队这种组织形式提高劳动效率。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在四分指挥部,承担了常委办公楼工程的钢筋施工任务。常委办公楼在整个大会堂工程中不是重点,开工较晚,地基又处在辽金旧河道底,基础深达9米。
突击队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另一个钢筋队一起,在16天内绑扎完常委办公楼的680吨基础钢筋。680吨这个数字,相当于张百发队过去一年半的工作量。经过讨论研究,张百发突击队确定了施工方案,合理划分流水段,分三班包干,日夜突击,争分夺秒,并提出“技工1人带10人”“10人带100”等口号。
300多人,奋战9昼夜,提前3天,胜利的完成了任务,使常委办公楼的基础工程赶上了整个大会堂的施工进度。
刘强的老伴在一边插话说。“他整天在外面忙工作,家里事一点不管,我们家3个孩子出生,他都不在家。我要管两个老人,三个孩子,没有参加工作。”1957年腊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当时刘强就在离家仅一河之隔的钓鱼台工地上,却顾不上回趟家。
刘强在那火红的年代参加了青年突击队,在青年突击队里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付出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因此而自豪。他说:“那时候的年轻人干事没怨言,一心就想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新中国。现在每次看到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自己参与建设的建筑时,就觉得当时再苦再累都值得。”
当年轻时期的荣誉证书和证章,却在文革中烧掉了。刘老提起此事略有遗憾:“当时我们因为参加青年突击队,在批斗张百发时说我包庇张百发,所以也挨批了,所有证章也烧了。后来张百发当市长了,我什么事也没有找过他。他知道我为他挨批了。他答应我去长安大戏院看戏,但我没有去过。当时我们一家三代人住的是18平米的房子,也没有找他。现在我几经调动,最后到昆仑饭店退休。”
刘强1946年在沧州农村入团,后来当了团支部书记,来北京后1958年入了党。因为在农村入团,在填表时写的1949年10月1日参加工作,所以不能算离休,现每月工资1094元。
刘强他们这一代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很多,但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连一张荣誉证书也没有留下,反而因参加了青年突击队挨了批,现在的待遇又这么低,我问他,后悔吗?他说:”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不后悔。“是啊,参加青年突击队已成为他的财富,一直激励着他的人生。虽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他至今为他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激动,为他们开创的光荣事业而骄傲。
通过采访,我看到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不平凡的一生,看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我的灵魂又一次受到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