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杂谈赵国柱 赵国柱做客天山访谈 聊新疆杂话品书法艺术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疆著名杂话家赵国柱做客天山访谈天山网讯(记者林庆霞 阿尔斯郎摄影报道)"一个是二杆子,一个是二流子,两个人都是二混子,没啥水平的黑肚子,没事一搭里谝传子,蹲到

新疆著名杂话家赵国柱做客天山访谈

天山网讯(记者林庆霞 阿尔斯郎摄影报道)“一个是二杆子,一个是二流子,两个人都是二混子,没啥水平的黑肚子,没事一搭里谝传子,蹲到太阳坡里晒嗉子,看见过来一个丫头子,嗖嗖的打哨子,跟到后头拉辫子,丫头回家告诉他老子,老汉气的跳绷子……”说起这段耳熟能详的新疆杂话,很多网友都会想到一个人——新疆著名杂话家赵国柱。

11月28日,赵国柱做客天山访谈,与网友畅聊新疆杂话,共品书法艺术。

土语方言成语言艺术 一夜红遍边城

到底什么是新疆杂话?对于喜爱新疆杂话的网友来说,能说上一两个段子,可要说出个一二三却有些难了。

“杂话是一种民间语言,但不是单纯的土语方言,而是具有风趣幽默、合仄压韵艺术特征的土语方言。经过人们多年来口口相传、加工、整理,越说越有味道。”赵国柱解释道。

赵国柱结缘新疆杂话,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当时在乌鲁木齐县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一次到农牧区演出,发现当地农牧民口头流传着一些俗文俚句、民谣、谚语、顺口溜等杂话,这些段子朴实无华、幽默诙谐,而且极富节奏感和音乐感,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于是,赵国柱精心搜集、整理、编写新疆杂话,创作了《民间杂话梳理》《民间笑话梳理》两本书,并配套出版了盒式录音带、CD光碟。没有想到,这些录音带、光盘在哈密、昌吉、木垒、阜康等北疆地区非常受欢迎,甚至比很多歌唱家的音像制品还要畅销。一夜之间,赵国柱红遍了整个边城。

“我的新疆杂话老新疆人听了特别亲切。”赵国柱脸上洋溢着喜悦,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难忘的时代。在这些作品里,三言两语就能编成一个故事,土语方言琅琅上口,成为了语言艺术。而在享受艺术的同时,大家又了解了新疆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明白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大家之所以喜欢赵国柱的杂话,是因为这些作品贴近百姓生活,并进行了很多创新,寓教于乐,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程万里认为,赵国柱的杂话不是对民间原始杂话的简单收集发布,而是艺术的创作,是他自己的创作。

采访现场,赵国柱表演了杂话新作《好日子就要好好过》,听起来依旧那么“土”味十足,却又风趣、幽默,富有哲理。“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我们吃的是大锅饭,从早到晚干一天,工资才有两毛钱,还不如母鸡下个蛋……把人苦的像个龟孙子,锅里头还没个油花子,你想吃个饺子没馅子,想穿个皮袄没面子,头上顶个布布子,锅里头煮的糊糊子……”

“(今年)年底之前,再录制一盘全新的《新疆杂话》光盘。”赵国柱高兴地向记者透露。

今年9月20日,在新疆华夏艺术馆举办了一次个人书画展,展出的120多幅书画作品让观众流连忘返。对于这次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于小山评价“别开生面,赏心悦目”。

这是哪位名家大师的展览?其实,展出的全部是赵国柱的作品。

熟悉赵国柱的人都知道,他多才多艺,新疆杂话说得好,书法、绘画也擅长。令人赞叹的是,他能将杂话艺术和书画艺术巧妙结合,趣味横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新疆、国内展出,一些作品被收入《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等,并在国内十几处名胜景区刻立石碑。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经常用石头、树枝在地下画,上学了在作业本上画,工作了还经常在账本上画。”赵国柱笑着说:“今年举办的书画展很成功,我计划明年到阜康、哈密等地举办巡展。”

在天山网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之际,赵国柱泼墨挥毫,写下“纵观天山南北 网络天下大事”两幅题词,表达对天山网真诚的祝福。

赵国柱,又署养怡轩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乌鲁木齐市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乌鲁木齐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

赵国柱的书法作品多次在新疆和全国书法展中获奖,先后参加中国大陆·台湾书法联展,中韩书法交流展,中国·新加坡书法作品展,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等活动。作品入选《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中韩书法交流展作品集》《中国楹联书法作品集》等,并在国内十几处名胜景区刻立石碑。

1972年以来,赵国柱创作的歌词、戏剧、曲艺、散文、论文在报刊发表,在文艺团体演出,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播出。主编有《乌鲁木齐民间文学集萃》《新疆曲子戏选》《乌鲁木齐新咏》,编著有《民间杂话梳理》《民间笑话梳理》《引叙走西口的歌谣》,编演录制了《新疆民间杂话》《民间笑话》《杂话新疆》等音像制品(录音带、CD、VCD)。2009年,荣获自治区“天山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