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拯救男孩 孙云晓:拯救男孩 亡羊补牢
孙云晓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在那场较量中中国孩子无论体质还是意志力都输给了日本孩子。
17年后
孙云晓推出《拯救男孩》,在中性化潮流风靡,“伪娘”成热门话题的当下,“拯救男孩”的呼吁具有同样的冲击力。
人物
孙云晓,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叙 述
你知道吗——中国男孩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日本男孩比中国男孩变“矮”了:7-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2.54厘米;
你知道吗——男孩比女孩的情绪更脆弱,北京儿童医院7年间19196个病例中,男性患儿占69%,其中6-11岁男孩心理疾病发病率是女孩的两倍;
你知道吗——国家奖学金“阴盛阳衰”,男生学习佼佼者比例呈自由落体式下降,初中和小学的男孩更是早就掉队了,男孩学业全线告急……
今年1月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披露了当下正在发生的、让家长、教师和公众深感震惊的一些事实和数据。本书作者孙云晓1993年曾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主要讲述中日少年在夏令营中的不同表现,引发了教育大讨论。
而今天他提出“拯救男孩”,概括出中国男孩的四大危机: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男孩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孙云晓说:“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之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
同时,面对“拯救男孩”的呼声,也有一些人提出疑问: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非要把男孩教育得“像个男孩”,把女孩教育得“像个女孩”。有没有必要?
对此,孙云晓表示,人们应该首先接受性别差异,并正视其带来的影响。
提出“拯救男孩”算“亡羊补牢”
现在,不少学校大多数“差生”都是男孩。广西一所中学曾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班级,班里53名学
生全是男生,并被认为是纪律差、不好好学习的“差生”。
而且,男孩不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皮实”了。一些老师不敢批评男生,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他们露出极其尴尬的表情,要是再说上两句,看起来马上就要哭了”。
“有些男孩娇滴滴的,行动扭扭捏捏,比女孩还要胆小怕事,而有些活泼好动、敢冒险、敢质疑的男孩却被看成问题孩子。”在孙云晓看来,男孩“全面溃败”乃至趋向“女性化”的现象,已成为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
甚至在高校,男生的气场也不够强大。2006年8月,在新生录取工作结束不久,清华大学校内BBS上出现了一个帖子,列出1991年至2006年清华新生中的男女生比例变化。比如1991年,2032名新生中男生1643人,女生389人,男女比例为422.37∶100。随着女生比例大幅度上升,到2006年清华3313名新生中,男女比例为194.23∶100。
《拯救男孩》还提供了一系列数据表明:体质上,男孩在视力不良、超重、肥胖发生率方面持续走高,呈现“胖无力”特征,健康持续恶化;心理上,男孩更容易染上各种成瘾行为,出现情绪问题乃至心理疾病。
“我们发现从幼儿园起,一直到大学,男孩学业成绩全
线溃败。男孩还身陷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并且越来越严重。”孙云晓说,现在提出“拯救男孩”都有点晚了,算是“亡羊补牢”。
更让研究者们着急的是,社会对此茫然不知或熟视无睹。孙云晓说,《拯救男孩》一书是在发出呐喊:“男孩的父母和老师注意了,前面到悬崖边了!”
男孩危机并不是中国特色
男孩危机不是中国特色。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而在孙云晓看来,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使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出现男孩危机。据他分析,应试教育对男孩女孩都不利,但对男孩的伤害更大。首先,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男孩的一些好动、竞争与叛逆的天性往往被看作缺点,“资产”变成了“负债”;而且,应试教育强调动脑而不注重动手能力,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被按在座位上学习,缺乏应有的运动锻炼;接着,学校和社会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使男孩深感挫败;此外,现在学校里大部分教师是女性,教育环境中缺乏男性教师,这种教育方式也对男孩的成长不利。
孙云晓先后主持过4次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以及中、日、韩三国首都小学生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孩子的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是最大的,中国的父教缺失现象也是最严重的。
甚至,中国男孩更容易“女性化”。孙云晓分析,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父教缺席、母教溺爱是男孩女性化的两大主因;二是流行文化,主要指商业运作所塑造出“男不男女不女”的榜样形象。“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男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化的环境中,在家里缺少爸爸这个男性榜样,在幼儿园和小学,缺少男教师的榜样,在社会上是一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娱乐明星榜样,这对于性别形成过程中的男孩是有危害作用的。”
在另一个方面,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不尊重、不鼓励独立,往往“圈养”孩子,导致男孩的开放、开拓意识得不到发展,男孩的阳刚气质得不到培育。
关于拯救和不拯救的辩论
“拯救男孩”的呼吁者常常与人“辩论”。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袁军曾不认同“拯救男孩”。他认为,一些选秀节目里中性化的男孩优胜,并不意味着会引导所有孩子都喜欢“不男不女”的装束与举止。“没必要见到偶然的中性化得宠就惊慌失措,男孩还没有糟糕到需要拯救的地步。”
对此,《拯救男孩》的另一位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李文道解释说,选秀节目对成年人没有伤害,但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直接模仿其外在形象,导致审美观、价值观混乱,“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有一些女权主义者则直言:中国是个男权社会,男孩根本不需要拯救。孙云晓有一个相交20多年的知名学者朋友,一个有理论素养的女权主义者,正是持这个观点。
“就整体而言,中国目前依然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但这并不表明男孩成长的危机不存在。”孙云晓说,“真理越辩越明,《拯救男孩》是有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的理论为依据的。”
孙云晓笑着说:“男人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不负责任的男人多了,女人还会感觉到安全吗?如果不拯救男孩,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缺乏责任感的男人,这肯定会危及女性和社会的和谐。”
性别教育首先要尊重性别差异
几个男孩在河边玩,其中一个溺水了。其他几个男孩没有呼叫、没有找人,反而平静地各自回家,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事后当大人问起,他们说自己害怕,怕担责任。
孙云晓提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说,男孩首先要成为男孩,女孩首先要成为女孩,然后吸收对方性格中的优点。面对灾难时,比如遭遇歹徒袭击,女孩当然也要勇敢,但这时如果男孩懦弱,躲在女孩身后,或者丢下女孩自己逃之夭夭,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这也是写《拯救男孩》的原因之一。
孙云晓表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男童子军、女童子军,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但在中国,人们几乎不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即使是体育课,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男女一起上体育课。在“男女平等”的大旗下,中国学校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这恰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给男孩和女孩选择的自由,并在法律上保障这种自由。例如,根据男孩的生理特点和需求,让男孩有足够的运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就是尊重性别差异。
“性别教育,第一位是要尊重自然的、先天的性别差异。”孙云晓说。
对 话
“伪娘成风”对男孩影响消极
记者(以下简称记):1993年您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表达了对中国青少年的担忧。如今这些孩子已长大成人,您觉得当初的担忧还存在吗?
孙云晓(以下简称孙):17年后的今天看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但创新能力、心理承受水平依然较差。
记:今年您又提出“拯救男孩”,包不包括现在所谓“伪娘”?
孙:“伪娘”大多是成年人,我们提出的拯救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但“伪娘成风”对未成年人是有消极影响的。“伪娘”是“中性化”的表现。我们提倡“两性化”,“两性化”指男女互相学习,男性学习女性的温柔和细心,女性也应该学习男性的勇敢和豁达。
记:“男孩危机”跟“剩女现象”有关系吗?
孙:“剩女现象”说明现在优秀女孩越来越多,而优秀男孩相对较少。优秀女性找不到能对话的男性,这是阴阳失调的表现。
记:有人认为,提“男生危机”太夸张了。您怎么看?
孙:隐患可怕,在于它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危险,“男孩危机”正是如此。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作过一个国家奖学金获奖情况的调查发现,男女生的获奖比例为1∶2,几乎所有省市都是这样的。
父教缺失会致男孩终生缺钙
记:您为什么写《拯救男孩》?
孙:很多朋友对这本书感到意外。谁都知道中国有重男轻女传统,男孩地位很高,还需要“拯救”吗?可在我看来,男孩危机日趋严重。其实早在20多年前,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已和同行们感受到许多男孩很脆弱,偏向女性化,也很容易受到伤害。
记:有人认为“拯救男孩”是个伪命题,因为在很多重要岗位上,仍然是男性多于女性。
孙:确实有人这样说。男孩在很多方面表现得不如女孩,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做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发现了男孩危机的根源,这与我们原来的感觉是一致的。现在很多重要岗位都是男性,这是历史造成的,因为以往女孩上学比较少。
记:现在,对男孩的负面评价过多,这种情况如何改变?
孙:是的,本来“男孩落后”是男孩一个特点,如果把“男孩落后”当成男孩一个缺点、问题甚至罪过,这就可能危及男孩一生,这在心理学上叫标签效应。在儿童时期,这种误导的评判非常可怕,如果老师说你没有问题,你很有潜力,你很努力,你能学好,这就大不一样。
对男孩家长的几点建议
记:您认为男孩成长危机不仅仅是男孩发育晚,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中最凶猛的杀手?
孙:是的,应试教育对男孩的伤害确实很大,作业多,实践少,这对男孩的成长很不利。比如,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坐在课堂上,考虑到安全因素,禁止课间奔跑,取消了春游、秋游及社会实践活动,男孩擅长的运动技能、空间和视觉技能等都得不到发挥。
记:您对于家里有男孩的家长有啥建议,男孩应该怎么养?
孙:第一,家长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因为男孩发育比女孩晚,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理解和宽容,在遇到挫折和问题时多些帮助和鼓励,不要一味指责。
第二,不要让男孩早于6岁上学,否则就是麻烦的开始。现在很多家长急于让孩子早入学,男孩的发育迟于女孩,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水平仅仅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读写能力也会迟上1年到1年半左右。尽管男孩看起来比女孩更擅长操作设备,但这个时候男孩的手指活动能力尚未发育成熟。
第三,加强父教,父亲是最好的榜样,父教缺失将会导致男孩终生缺钙。
第四,男孩教育与运动教育结合。运动是男孩的天性。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使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运动同时也能刺激男孩的大脑和身体活动更好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在教学中,要实行因性施教。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新闻晨报》《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