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奇羽毛球 向羽毛球世界最高处攀登——记南通首位青奥会冠军石宇奇
向羽毛球世界最高处攀登——记南通首位青奥会冠军石宇奇
要闻
昨晚8点35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南京体育学院体育馆内冉冉升起,掌声经久不息。18岁的南通籍小将石宇奇登上南京青奥会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最高领奖台,成为首位获得青奥会金牌的南通人,也为中国军团增添一枚金牌。
父母全程观赛很自豪
赛前接受采访时,石宇奇的父亲石磊说:“我不紧张,国家队那么多运动员,他能够成为拥有参赛资格的两个人之一,我们就已经很自豪了。”
但比赛正式开始后,石磊一直表情严肃,目不转睛盯着儿子在场上的一举一动,手上的矿泉水瓶也攥得紧紧的,只在全场高喊石宇奇的名字后,跟一句“加油”。
虽然青奥会不以竞技为主要目的,赛前石宇奇仍然倍感压力,父母只能和启蒙教练姚一平沟通。“我就让他放松心情,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2012年春节到现在,石宇奇只有去年过年的时候回家呆了两天。虽然想儿子,石磊夫妇还是愿意服从队里的安排,希望石宇奇安心打球。
这次在家门口比赛,夫妇俩早早请了假、买了票,全程守在南京看儿子打球。关于那个“花了3600元买票,三天才和儿子见上一面”的故事,石磊笑笑说,“父母不都是这样,以后孩子越飞越远,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不能浪费任何一次机会。”
爱上飞在天上的球
“他是我去幼儿园挑出来的。”石宇奇的启蒙教练姚一平说,当时在一群孩子中看到他,从眼睛就知道这孩子机灵,就给他留了张字条让他带回家给爸妈。
几天后,石磊牵着6岁的石宇奇来到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从一楼到顶楼挨个场馆走了个遍,体操房看看说不要,乒乓球也不喜欢,到了顶楼的羽毛球馆,石宇奇就不想走了,说喜欢这在天上飞来飞去的球,“就这样,他开始跟着我打羽毛球。”姚一平说,石宇奇在同批的孩子中一直很拔尖,“灵活性、掌握动作的能力都很好。”
业余体校的训练都在课后,那时候每天放学后,石磊都要把他送到儿体校,陪着他打两个小时的球,再带他回家,风雨无阻。外表机灵的石宇奇在生人面前比较内向,这也让他每次训练都能一个人默默地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
教练一个人要带二十几个人,顾不过来,有时石磊就自己上阵,要求也很严格,“但是他练了三四年之后,我就没法儿当陪练了,只能督促他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
10岁起,石宇奇就开始参加全省的比赛,成绩不错。2009年,石宇奇在全省同年龄段的比赛中勇夺第一,收到了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入学通知。在打球还是读书两者间,他坚定地选择了打球,“要像陶菲克那样,站在羽毛球世界的最高处。”
风雨后才能见彩虹
初到南京,石宇奇遇到了羽毛球人生的第一次危机:同批进校的孩子因为年龄比他大,身体开始发育,速度力量都处于下风的石宇奇在和他们的对抗中负多胜少。
看到以前的手下败将超过自己,自尊心很强的石宇奇一时无法接受。还好有父亲的鼓励和其他队友的帮助,石宇奇重新树立起了信心,“只要我努力,每天比他们进步多一点,一定能超过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石宇奇如愿以偿,进入省体工队。
2012年,石宇奇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便获得冠军。第一次参赛,拿下自己第一个全国冠军,石宇奇很兴奋。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因此入选国家青年队,并参加了当年的亚洲青年锦标赛。此后,石宇奇获得过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冠军、单打亚军,亚洲青年锦标赛团体冠军等佳绩,去年被评为江苏省“奥运希望之星”。
获得这些成绩并非偶然,“他的基本功扎实,打球靠脑子。”姚一平说,“我当教练快30年,他是唯一一个手指上有很多老茧的选手。这说明他是用手指在控球,每个指头都用到力了,球就很细腻,所以他的网前技术非常漂亮。”
石宇奇并不是拼体力的选手,更多是靠灵活取胜。“但一个真正优秀的运动员,必须体力和技术兼备。”姚一平说,过年回家看到石宇奇,已经长得比他高了,加上在国家队更专业的训练,石宇奇应该会有更好的未来。
“石宇奇从小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打球我们不会给他太大压力,他尽力打就是了。”石磊唯一的遗憾就是小时候对石宇奇管理太严格,所以他现在比较内向,和领队、队友沟通不多,“希望他放开了好好打下去。” 记者 何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