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叶建明 香港房屋问题已至临界点/叶建明
香港人很有创意,但有的「创意」令人心酸。比如这两年出现的一个新词——纳米楼,是继「劏房」之后又一针对房屋的特殊称谓,意指面积极小的住宅,用「微型」已经不能準确生动描述了。
媒体报道,自2014年开始出现160平方呎最小户型纪录后,在2016年更出现128平方呎的最细户型,真是没有最细,只有更细。而且,纳米楼去年大量推出,显示这一状况有上升趋势。
纳米楼凸显香港房屋问题的严重,凸显青年上楼的困难。进入新年,当大家都在互道祝福的时刻,我更祈祷,大家都来关心年轻人的置业梦,令年轻人置业不至于成为遥不可及的梦。这是解决香港深层次问题的钥匙之一,更是香港社会稳定的必要因素。
有人把纳米楼的出现归咎于发展商,平心而论这是不公平的,市场有需要,商家才会推出。
纳米楼出现的关键原因在于房价太高,青年人无力承担。房价总体上是供需矛盾所致。香港是个面积狭小的城市,而作为成熟经济体往往吸引大量流动人才,再加上港币长期受美元低利率政策影响,所以对房屋的需求始终保持旺盛。香港这些年经济结构转型缓慢,令年轻人普遍处于低收入状态,轮候公屋不易,购买居屋困难,在房屋购买上是明显的「弱势群体」。
土地供应积弊深
香港房屋问题积弊越来越深,没有大动作难以解决。而房屋问题事关衣食住行、是最大的民生,必须予以重视。不可否认,本届政府在住房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房屋一直是梁振英政府优先关注的问题之一。早在竞选期间,他就提出制定长远的房屋策略,上任后,更是加快、加大住房建设。
根据资料,私人市场方面,截至去年12月底,预计未来三至四年一手住宅物业的供应量达94,000个单位,比本届政府上任时高出45%,是十二年前政府开始定期公布供应数字以来的新高。在公屋和居屋方面,2016-17年度起的五年内,将提供公屋单位约71,800个,居屋约22,600个。
但即便如此,公屋用地供应仍落后,公屋轮候时间明显延长。私楼房价在辣招不断加辣中依然步步高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房屋用途的土地难觅。这几年,泛政治化令香港时时处在争拗中,社会上对土地利用和基建工程经常有争议,土地开发缓慢。
梁振英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检讨现有土地用途和适度增加发展密度,是短中期的有效办法。他特别提出社会应思考利用郊野公园内小量生态价值不高、公众享用价值较低、位于边陲地带的土地用作公营房屋、非牟利老人院等非地产用途。对于这个一直具有很大争议性的议题,社会如何达至共识,我们将拭目以待。
郊野公园要保护,但保育价值低,位于边陲地带、公众享用低的小部分地块能否释放出来,打破郊野公园所有地块一律不能动的「铁律」,令中低收入层包括年轻人受益,可能是令他们不会「饿死」的「粟米」。
纳米楼显示香港的房屋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若政府及社会不下定决心加快觅地建屋,房屋问题将会引发什幺样的后果,很难预料。安居才能乐业,这是一个基本道理,青年稳、社会稳。这些年我们看到香港年轻人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佔中」期间,年轻人的身影非常突出。这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不可否认,一些年轻人看不到前景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好的政策应沿袭
人们说,在香港这样一个世界数一数二高房价的地方,有房与无房就能划出两个阶级,而房屋问题久拖不决,会造成社会分化和阶级矛盾。我们常说,对于树上的苹果,跳一跳能摸到才能够激发人们努力的决心。若现实中青年人的期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他们将会採取什幺态度来面对这样的社会呢?破罐子破摔?期望打碎现行社会制度?古人的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迄今振聋发聩。
我们的政府、特别是社会各方力量,有责任关心青年置业,支持政府在房屋问题上的努力。
还有一个多月,香港新一届特首选举就要举行了。只要是秉持公正立场,都应该看到并承认,本届政府的房屋政策可圈可点,是历届政府中着力最多的。那幺,新一届政府将如何接受本届政府的「遗产」,社会能否支持新一届政府沿袭梁振英政府的房屋政策,这是我们对参选人的一个重要观察因素。
市民欢迎、市民受益的政策就是好政策,我们不能因人而废政策,更不能因为新一届政府沿袭本届政府的房屋政策而继续与政府对着干——除非,这些人是刻意要灭了青年的置业梦。
福建省政协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