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扔金牌】你所不知道的奥运故事:拳王阿里曾扔掉奥运金牌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腾讯体育6月4日讯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拳击运动员,拳王阿里,还是未能敌过病魔的侵袭,离世而去.阿里传奇的一生不仅仅只因为他在拳击场上的无敌制霸,更多还在于

腾讯体育6月4日讯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拳击运动员,拳王阿里,还是未能敌过病魔的侵袭,离世而去。阿里传奇的一生不仅仅只因为他在拳击场上的无敌制霸,更多还在于拳击场之外的奇闻趣事:

一 反种族主义 怒扔奥运金牌,奥运金牌对于大多运动员来说,是职业生涯至高的荣耀和梦想,但拳王阿里在拿到奥运金牌之后却弃之如草芥。1960年罗马奥运会,阿里击败波兰人皮埃茨克斯基拿到奥运会81公斤级拳击比赛冠军,第一次让世界看到蝴蝶舞步的威力,成为当届奥运会知名度最高的运动员之一。

志得意满的阿里第一次成为中心,阿里以为自己的成功改变了美国国内对有色人种的看法,但在一次就餐受到冷遇之后,阿里愤怒地发现一切只是美好的愿望,于是愤怒地将奥运金牌扔进大海,表示再也不会为这样的国家效力。

二 反战被判刑五年 拳击执照惨遭吊销,2003年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拳王阿里》忠实地展现了阿里上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越南战争表现出来的态度。阿里旗帜鲜明地在媒体上表示“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这里,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

如果我要死的话,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与中国人、越南人、日本人无关。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阿里也因为这些言论惨被吊销拳击执照,更因拒服兵役而被判徒刑五年。

三 击败乔丹、泰格伍兹 获世纪最佳运动员,1999年,美国最有影响的体育杂志《体育画报》挑选了42名本世纪优秀运动员角逐八个体育奖,其中包括高尔夫球员泰格-伍兹和尼克劳斯,以及全球篮球运动员的偶像,篮球代表人物是迈克尔-乔丹。

三次获得重量级拳王称号的阿里最终获得了最高奖─世纪最佳运动员。值得一提的是,阿里还曾练习高尔夫球以便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平衡感,并在练习中第一杆就打出了140码的好成绩,在这个前提下,击败两位高尔夫界的大拿,拿到世纪最佳,也算是冥冥中自有宿命。

四 为女出头 父爱爆棚,在阿里女儿写的回忆录里,回忆到阿里从未正式迎娶过他的第二任妻子,导致女儿从未同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有一段时间,学校里的其他孩子还嘲弄我,说他们不相信默罕默德·阿里真是我父亲,因为我长得不像他。

我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从未见到父亲和我在一起,再加上我白皙的皮肤和浅色头发,就更让人怀疑了。”为了打消女儿同学对女儿的质疑,阿里在女儿打电话的第二天就搭飞机到了学校,带着女儿在街上来来回回地走,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并告诉嘲弄女儿的小伙伴们:她的爸爸就是拳王阿里!

五 惺惺相惜 阿里自曝曾暗恋女阿甘,被称为女版“阿甘”的鲁道夫在罗马奥运会大放异彩,无论她走到哪里,人们总会把她围得水泄不通,请她签名,与她握手。据传,阿里也被鲁道夫的飒爽英姿迷倒,许多年后,阿里在《阿里自传》中承认,在罗马时,自己曾深深爱上获得3枚奥运金牌的美国短跑明星鲁道夫,只因当时鲁道夫身旁有男友相伴,阿里才不得不罢休。

六 坐拥土豪级老爷车 车身宝石超270颗,提起拳王,给普通大众的第一感觉往往是“印钞机”,“炫富”,梅威瑟就是典型的例子。但阿里作为史上最伟大的拳击运动员之一,当然也是印钞机,却从不炫富。

阿里曾有一辆参考阿拉伯宫殿,内外部包23K金,并镶嵌超过270颗各色宝石的土豪级奔驰老爷车。值得一提的是,这辆老爷车2014年曾被展出,预估拍卖价达到150万,当时的车主也考虑将拍卖所得用于慈善事业。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人对于早期现代奥运会的知识了解得并不丰富,不是由于中国人不想了解,而是因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与奥运会的关系若即若离。当然,即使是在资讯不够发达的时代,人们也仍然知道有一个人叫顾拜旦,知道一个词组叫“更快、更高、更强”,也知道奥林匹克圣火的存在,知道那里有一些人在冲击人类的极限。

我们今天讲出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的奥运故事,既不是为了普及,也不是为了补课,只是为了把这些没有被充分展示过的奥林匹克历史完整地展示出来,那时的奥运会究竟是怎样一个神秘而可爱的面目。历史需要铭记。

人们在他的纪念碑上刻下这样一句话:“吉姆·索普,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可惜的是,他生前并没得到这样的公认。

1912年7月6日,第5届奥运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科罗列夫运动场正式开幕。美国运动员吉姆·索普报名参加了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的比赛,这是最考验人的耐力和意志的项目,但索普不可思议地全部折桂,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十项全能成绩高出第二名700多分。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亲自为他颁奖,授予其一只银质的北欧海盗船奖杯,上面镶满黄金和宝石。国王说,“你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能和你握手,我深感荣幸。”

但在奥林匹克冠军的史册中却没有索普的名字。这是因为,一件比勇夺两枚奥运金牌更让索普成为全球焦点的事件发生在半年之后。报纸披露,索普曾在1909和1910年以15美元的周薪在北卡罗来纳打了半职业的棒球,用以为贫困的家庭偿还债务。这在尚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当时,是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随后,索普不得不交出他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两枚奥运金牌和海盗船奖杯。

1953年,索普被发现因酗酒过度在一个停车场离开了人世。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最伟大的传奇英雄,41年后以这样的方式默默逝去。他曾愤愤地喊出“还我金牌!”可惜说者有心,闻者无力。

1982年10月,国际奥委会决定为索普恢复名誉。3个月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赴洛杉矶将追回的金牌重新交于索普的女儿和他的孙子威廉·索普。

冤案得雪,斯人已去。掐指算来,两枚金牌失而复得,中间相隔70年。

1936年柏林奥运会,使用电视作现场转播的技术首次被使用,奥运新闻传播步入新的阶段,但在这届奥运会上,最让人津津乐道、但又最容易引起人们非议的,还是著名女导演莱妮·雷芬斯塔尔的体育纪录片《奥林匹亚》。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举办之际,雷芬斯塔尔受国际奥委会之托,为奥运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后来被命名为《奥林匹亚》的纪录片,几乎成了所有体育纪录片的“圣经”。雷芬斯塔尔在其中创造的许多拍摄技巧被无数后人所效仿,例如使用同步器拍摄百米赛跑、在地上挖深坑、用低机位拍摄跳远运动等。同时,这部影片在画面审美方面同样达到了极致,它所纪录的人体之美和仪式之美,又的确让以后的电影人叹为观止。

可惜的是,雷芬斯塔尔毕竟是纳粹的宣传机器,影片中过强的种族意识,让她尝尽了来自各界的批评与压力。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召开之际,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1938年,雷芬斯塔尔出访美国,为她的《奥林匹亚》进行宣传,但好莱坞给了她这样的欢迎词:“莱妮,滚回家去!”──制片商们都不敢见她,怕从此影响公司的声誉。最后她竭尽所能主持了一场《奥林匹亚》的非公开放映,好莱坞不少圈内人在黑暗中偷偷溜进影院。

美国评论界毕竟无法忽视《奥林匹亚》的成就,《洛杉矶时报》曾这样评论道:“这部影片是摄影机的胜利,是银幕的史诗。”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美国人约翰尼·魏斯穆勒一鸣惊人,他获得3枚游泳金牌,还和队友一起获得了水球比赛的第三名。

1904年,魏斯穆勒出生于奥地利。在他7个月大时,全家移居美国。幼年时,他身材瘦小,还得过小儿麻痹症。从8岁开始,魏斯穆勒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练习游泳,当初只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变得强壮一些,没有人会想到,在10年后,他会被游泳教练发现继而成为奥运会冠军。

1924年,魏斯穆勒来到巴黎参加奥运会,在7月18日进行的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他轻松夺冠。两天后的100米自由泳决赛,他的对手是曾在1912年和1920年两夺奥运会冠军的卡哈纳莫公爵。两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最终,魏斯穆勒用时59秒游玩全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100米自由泳用时缩短到1分钟内的游泳选手。同一天,他还和队友一起赢得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冠军。

魏斯穆勒被称为“20年代最好的游泳运动员”。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他再次拿下了100米自由泳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金牌。

魏斯穆勒所取得的成就并不单单限于竞技场上,退役之后,他的身影在又活跃在银幕上。

1932年,整个好莱坞都在寻找一位能够演好“人猿泰山”的演员。这时,他们发现了改行做模特和游泳运动代言人的魏斯穆勒。魏斯穆勒演绎的“泰山”深入人心,甚至让《泰山历险记》的作者埃德加·巴勒斯都不得不相信自己笔下的泰山就是这个样子。后来,魏斯穆勒又演过很多电影,他在银幕上的成就几乎可以和在奥运赛场上的荣誉相媲美了。

每当人们提起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英国男子网球选手班尼·奥斯汀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他与众不同的穿衣风格。当年的班尼·奥斯汀成为世界网坛第一个敢于穿着短裤上赛场的男子网球运动员。

实际上,在班尼·奥斯汀的“壮举”之前,早已有一位非凡的女子网坛巨人,勇敢地向上世纪初保守而沉闷的网球服装发起挑战。她当时所穿的短袖并露出小腿的连身网球裙、及膝白色长筒袜和头带为女子网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位勇敢的革命者,就是有着“网坛女皇”之称的法国选手苏珊·朗格朗。

朗格朗的网球生涯始于1919年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那一年,这位右手持拍、年仅20岁的女孩子以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势头,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与她对决的,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网坛女英雄、年近40岁、已经夺得7次温布尔登女单冠军的多罗西娅·道格拉斯·钱伯斯。

钱伯斯依然穿着高领、及地的长裙,打球时行动也显得迟缓。朗格朗则大胆地穿着裸露脚踝和小腿的宽松网球裙,像一颗炸弹抛向全场,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并从老将手中夺得温布尔登冠军宝座。

在随后的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朗格朗夺得网球女单冠军,在全部10盘比赛中,她只输掉了4局。

1938年,这位网坛巨人因患败血症逝世,年仅39岁。法国人为了纪念自己这位传奇的女英雄,用“朗格朗”命名了每年举办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场地。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年仅18岁的美国黑人拳击运动员穆罕默德·阿里如同一只迅猛无比的美洲豹。他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获得奥运会81公斤级拳击比赛金牌。年轻的阿里一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他不停地抚摩着挂在胸前的金牌。对于出身贫寒的阿里来说,一枚奥运会金牌或许可以改变他的一生。可惜,事与愿违。

从罗马回到美国路易斯维尔时,一个由25辆汽车组成的车队在机场恭候阿里——看来,一枚奥运会金牌确实意味着荣耀、地位······

一天晚上,阿里和朋友走进了一家餐馆。餐馆门口,挂着一张写有“黑人不准入内”的牌子。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类似的牌子在美国的公共场所比比皆是。

阿里懒得管这些所谓的“禁令”:我有奥运会金牌,我为美国赢得荣誉,我理应受到人们的欢迎。出乎意料的是,阿里和朋友刚刚坐下,一名白人女服务员便走过来,不屑地说道:“我们这里不招待你们。”于是,阿里从脖子上取下闪闪发光的金牌,彬彬有礼地说:“小姐。我是阿里,奥运会冠军。”

此时,站在一旁、一直注视着他们的餐馆老板突然大声地嚎叫:“我不管你是什么人!我已讲过,我们不招待黑鬼!”随后,一群白人流氓在一旁起哄:“噢、噢!奥林匹克的黑鬼!”

走出餐馆之后的情景,阿里在自传中是这样描绘的,“1960年夏天罗马归来后所遇到的各种事情中,最令我难忘的不是那英雄式的欢迎,或者是庆祝会,警长、市长、州长或是那10名路易斯维尔的百万富翁,而是一个漆黑的晚上——我站在杰佛逊大桥,把奥运会金牌扔进俄亥俄河里。”

在山东潍坊的埃里克·利迪尔墓地前,有一块苏格兰马尔岛花岗石制成的纪念碑,上面镌刻有中英文碑文。正面是:“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劳。”背后则记载了这名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400米冠军如何以其行动“体现了友爱互助的美德”。

1902年1月16日,利迪尔出生于天津,父母均为苏格兰人。1907年,5岁的利迪尔跟随父母回国,后来,他进入苏格兰史达灵郡伦敦中学,大学时考入爱丁堡大学攻读科学学位。利迪尔从小富有体育天赋,在大学期间加入了苏格兰国家橄榄球队。

随后,他的长跑才能又被一位知名的田径教练发现,于是他“改行”专攻径赛。“利迪尔的双腿似乎在闪耀着一种精神,他总是怀着必胜的信念去比赛,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他,他总能获得最后的冠军。

”英国媒体这样评价利迪尔。1924年,利迪尔来到法国巴黎,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该届奥运会上,他参加400米跑,以47秒的成绩打破男子400米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并夺取了金牌。

奥运会后,利迪尔拒绝了众多英国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到了天津——他出生的城市,在新学中学(现天津17中学)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1943年,侵华日军把天津1500多名侨民分批送往山东潍坊基督教长老会集中营,利迪尔也在其中。在集中营的日子里,利迪尔还不忘自己是名老师,他每天都会带着60多个不知道父母在哪里的孩子补习功课,带他们进行体育活动。

1945年2月21日,年仅43岁的利迪尔在集中营中病逝。尽管去世前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但他把和平友爱互助的奥林匹克精神倾注到了中国,并感动了整个世界。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奥委会和联邦德国奥委会就一直在就一件搁置了几十年的悬案进行磋商。其中的来龙去脉并不为外人所知。最后,大家看到的结果是,在1986年8月17日举行的“纪念柏林奥运会50周年大会”上,联邦德国奥委会主席维利道默把一个古希腊骑士青铜头盔交到一名74岁的韩国老人手里。头盔上刻着老人真正的名字——孙基祯。此前,在奥运冠军的史册里,他被人叫做“孙龟龄”,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

1912年在韩国新义州出生的孙基祯获得过多项中长跑比赛的冠军,甚至在1935年还创造了马拉松的世界最佳成绩。1936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不仅禁止使用朝鲜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强迫韩国人把自己的姓名一律改成日本名字。孙基祯当时用的是日本名字“孙龟龄”。

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孙基祯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跑进2小时30分大关的马拉松运动员,并获得金牌。登上领奖台时,孙基祯却毫无胜利的喜悦,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自己虽然是韩国人,但在比赛时却必须代表日本,韩国人连代表自己国家参赛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孙基祯感到十分屈辱与痛苦,这位本该为金牌自豪的冠军,深深地低下了头,用手里捧着的一盆颁给冠军的月桂树挡住了自己运动服上的日本国旗标志。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韩国脱离了日本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孙基祯作为韩国的旗手参加了奥运会的开幕式,终于堂堂正正地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了,但阴霾真正消除,最终还是等到了1986年。

新浪与奥运唯一指定实时数据提供商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