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宪平的夫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使城镇的新老居民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金松 3月30日至31日,"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于在上海举办,论坛邀请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相关人士就城镇化问题进行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金松 3月30日至31日,"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于在上海举办,论坛邀请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相关人士就城镇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该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共同举办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发言中表示,人口众多、资源环境紧张的现状,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的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首先是要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城镇化的转型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要使农民有基本的收入,有基本的保障和发展机会,使城镇的新老居民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其次是合理布局,主要通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小区域集中,大区域均衡的方向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是集约低碳,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集约紧凑,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现有城镇的潜力,严格限制城镇空间的无序扩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是统筹城乡,中国的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安全为代价,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是制度创新,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城镇化发展制度的安排,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对于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的战略认任务,徐宪平认为,首先是要有序推进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要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民工的半市民化的问题。通过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居民,全民放开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小城镇的限制。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第二,要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合理的规划未来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要以城镇化为主体形态,用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连接起来,促进各类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优化提升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方,要培育壮大新的城市群。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的中心镇、中西部的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第三,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的预防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绿色低碳、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要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中心城市功能,规划新城新区建设。

要把人均的城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作为重要控制指标,避免走摊大饼式的老路,要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城互动,增强城市就业、创业、创新的活力,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水平,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设,完善城市的治理结构,提升城市内在平衡。

第四,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推进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牢牢守住十八木耕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家园。

第五、创新体制机制,理清政府和市场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加快消除制约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城镇化的潜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持久的动力。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和大力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区划等方面的改革。

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专业人口落户数量相挂钩的政策。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融资机制为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