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的任之堂半年学习总结(于晓欣)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早知道任之堂是在油麻菜的博客上,知道有那么一个中医,年纪不大,但挺有本事,很多人慕名而来求医,他能双手诊脉,除了药钱分文不取,他的药房还有很多各地而来求学求交流的中医爱好者们...这么一个地方,真正是学习中医的天堂了吧.抱着好奇与憧憬,12年6月我来到了任之堂. 我认真的思考者该用什么方法系统的总结在这里学习的这些日子,最后还是决定,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孙膑兵法·月战 第一方面:天时这里的天时,不仅仅指天气

最早知道任之堂是在油麻菜的博客上,知道有那么一个中医,年纪不大,但挺有本事,很多人慕名而来求医,他能双手诊脉,除了药钱分文不取,他的药房还有很多各地而来求学求交流的中医爱好者们。。。这么一个地方,真正是学习中医的天堂了吧。抱着好奇与憧憬,12年6月我来到了任之堂。 

我认真的思考者该用什么方法系统的总结在这里学习的这些日子,最后还是决定,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孙膑兵法·月战 

第一方面:天时

这里的天时,不仅仅指天气气候,我将它引申指代这个时代,这个中医的大环境。这是个中医没落的时代,遍布全国的西医院,发热了就挂大瓶,感冒了就康泰克,更严重的就开刀,中医对很多人来说是大多西医院都治不好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更有很多人的观念里,中医就是那种贴小广告的“老军医”、游医,直接等同于坑蒙拐骗。

各大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是中西医各半,几年学下来感冒了第一时间还是去买盒白加黑,毕业出来很多都从事了与中医无关的专业。 

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个中医饱含希望,蓬勃发展的时代,国家已经拨款专门大力发展中医国粹,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中医在调理身体,根治病因方面的独到之处,各地的民间、山区还有许多世代相传不为人所知的传统中医,他们就好像星星之火,默默发光发热,将来有一天终将燎原! 

时代的发展,通讯的便捷为中医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人们可以发帖求助,也可以现身说法,为别人推荐好的名医名方,有本事的医生将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无数病人!我来的时候正是六月,天气炎热,但病人照样络绎不绝,实在热得不行,就坐在药房门口的屋檐下。药房门外的台阶上,来学习的学生们有的在捣药,有的在背书,有的在与病人交流,伴着煎药房传出的阵阵药香,这不就是一个怀揣中医梦想的求学者梦寐以求的地方么!

 第二方面:地利 

十堰是一个多山的地方,位于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之一。气温和降水的充足,使这里树木茂盛,草药繁多。 

在我到来的当天下午,余浩老师就带着我们这些学生爬山采药去了。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而余浩老师的爬山方法也是与众不同——赤着脚踏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沿着浅水的溪滩往上游而去!这对我的体力和脚丫都是个考验,路上的石头不总是易于攀爬的,我们免不了互相拉扶,手脚并用。

一路上余浩老师时不时停下来,指出一些草药,问我们名字和效用,再仔细讲解一番,那一个下午的收获比得上看一天的书,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这么直观的触摸和分辨草药,闻一闻再尝一尝,记忆无比深刻,而那天分辨的草药我也一种没忘:菟丝子、木通、葛根、桑叶、茜草、野核桃、穿破石、牛膝、艾草、野花椒、女贞子、两面针。。。 

之后余浩老师总是隔三差五的带我们上山,锻炼身体、辨认药草、采集药材,老师说一个好的中医就是要能自己认药采药,只能在药房里认认药,到了野外就一抹黑是不行的。 

由于药房与湖北医药学院十分近,我们也常去医药学院的百草园认药,采药,种药。我们在百草园里钻进钻出的采过瓜蒌,被通草花的粉末呛得睁不开眼、咳嗽连连;弯着腰,一条条沟种蚤休,再盖上药渣。。。

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上四方山采苍耳,认扛板归、鬼针草,挖白茅根、茜草,采皂角,被皂角的味道刺激的喷嚏不断。。。 

冬天我们到不远的小山上采女贞子,手脚灵活的爬上树去,有时只踩着细细的枝条,看得树下的人心都悬起来,熟练地只用头上带钩的杆子一勾一转再一拉,整束的女贞子就掉了下来。。。 

第三方面: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人和,这也许是我坚持在任之堂学习的最重要的一点。 

来这里学习交流的人,有的是执业医师,有的从中医院校毕业,有的已经从事了几年与中医没有任何关系的工作,有的已经呆了经近一年,有的断断续续有空就来,有的只停留一个星期,但是只要他们喜爱中医,对中医感兴趣,想学点东西,任之堂就对他们敞开大门! 

这里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里的学生都是友善的,谦和的,好学的,共同促进,相互交流,一起进步。 

每天早上,任之堂还没开门,就已经有病人等在门口。每天上午看病时,余浩老师身前必定围满了人,但老师还是镇定的诊脉,开方。他说过,脉要诊得准,一定要心静,在环境嘈杂的时候,要静下来很难,所以来任之堂的第一关就是背《清静经》。 

任之堂的每个人都会背《清静经》,有时晚上来上课时,开讲之前会背一遍,有时做药丸,动手之前会背一遍,药房里免费赠阅的书架上,还有《金刚经》、《道德经》、《地藏经》多读经使人心静神清。 

我刚来药房时,余浩老师问我想干什么,我选了抓药,于是这大半年都在认药抓药中度过。之所以选药房也是有原因的,我虽然学过中药学,但说实话,刚来的时候药房里随便选十种药让我认,能认出三种来就很好了,这就是死读书的弊病,有文字而没有实物概念,渐渐的连文字也记不住了。 

来到任之堂的第二关就是背《药性赋》,于是那段日子,我抓药时,抓一味药就背一句对应的药性。刚开始时速度奇慢,有时只注意背药性反忘了抓药,有时想不起药性站在药柜前发半晌的呆。之后慢慢的,速度才快了起来,对各种药的样子有了概念,比如:路路通就像个多孔的刺球,名字很形象,作用也好记;我们的当归都是整枝买来自己剪开,当归和归尾分开用,尝起来又甜又苦;蒲黄又轻又散,抓的时候容易吹散;老师买的好朱砂更压秤,看上去很有光泽非常漂亮,曾有个老人来买五克朱砂包在纸里用来给小孙子压惊驱邪;海浮石轻轻的没什么分量很容易掰碎;猪甲打成粉味道很大,药房里除了周师傅没人喜欢闻,分量轻很容易扬起来,在药房的几个常常一头一脸的猪甲味;桂枝嚼起来一股甜味,还会有点麻舌头;扣子七一般地方还买不到,闻着一股子参味。

。。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在抓药空闲时一一分辨散落在台子上的药材,认不出就请教周师傅,问清楚相似的饮片怎么区分,药材的好坏怎么分辨,周师傅都会很有耐心的一一讲解。 

然后,我开始背汤头,背中药,在抓药的时候,会看看这张方是治什么病,看不明白的时候,周师傅和创涛都会仔细的讲解,会给我指出这张方的基础方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怎么样的加减,达到什么目的,还有一些常用的组合药,比如:杜仲、寄生、川断(补肾中精气,以助气血生化)、通肠六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屎藤、红藤),理气药(枳壳、桔梗、木香)。。。 

有空时,我也会和等待的病人交流一下,问他们什么地方人,得了什么病,大多时候他们也会乐意让我把一下脉对照他们的方子好好琢磨琢磨。 

任之堂的晚上也常常是热闹的,大家在一起配药,一边轻松地闲谈;有时是余浩老师讲课,大家听讲做笔记;或者是来交流的人有什么独门的绝活,也不藏私的给我们讲讲。 

有时间的时候,余浩老师那一书柜的各种中医相关著作、经典也绝对值得借来细细研读。悠然的沉浸在中医浩瀚的文字海洋中,读前人经典而启发自身,每每都能让我受益匪浅。 

任之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提高,不仅仅是开方抓药,拍打、正骨、揉腹,余浩老师也在不停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治病方法,并在实践有效之后,在药房中推广,服务更多需要的人。 

这种学习的过程是轻松的生动的快乐的,我常常沉浸在这种慢慢积累慢慢收获的过程中不可自拔。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求学者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这里对于中医学习者来说,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地方。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我也依旧会回到这里,更积极地,更认真的继续学习下去!

                                          浙江 于晓欣  壬辰年腊月于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