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蔡志强 总参军训部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纪实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总参军训部,别样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用砺剑文化打造的“名片”,穿越时空,律动着时尚的脉搏,焕发出无限魅力,在官兵心中筑起一座座精神高地。
传统文化熔铸砺剑之魂
2011年1月1日,该部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砺剑文化建设的决定》,确立了“用先进文化催生战斗力、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的目标,又一次吹响了向文化进军的号角。
档案室里,一本仍留有淡淡墨香的大型图册《陆军兵种建设历史档案图册》抓住了记者的眼球——一幅幅泛黄的珍贵照片,一段段简要的图解文字,清晰地记录着各兵种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灿烂的军事文化。这种文化已悄然在官兵的灵魂深处撒下种子,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正如该部政治部主任蔡志强所言:“砺剑文化的孕育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历史与传统、思想与精神、时代与使命的融合与彰显,蕴含着悠远的文化历史、先进的文化理念、优质的文化血脉、厚重的文化精神和优秀的文化品质,引人向前,催人向上。”
翻阅该部历时10个月、十易其稿完成的近15万字的文化专著《砺剑文化概论》,记者惊奇地发现:砺剑文化不但嵌入了用战火和鲜血积淀而成的优良传统,还将和平时期的优秀文化汇入其中。一段段军史收藏,一个个故事传诵,都在这本书里找到源头,让人醉心不已。
“折子戏”奏响砺剑之歌
一项文化工程是否成功,其标志不是看宣传阵势有多大、投入经费有多少、文化设施有多好,最重要的是看官兵们是否被“文化”了。如果不能达到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那就与文化建设的初衷南辕北辙。
2011年3月,该部召开了文化工作部署会。一次文化专题学习、一项文化课题研究、一次歌曲征集、一届文化系列赛事、一次文化观摩研讨、一批文化人才队伍、一个文化活动载体,这些活动为今后几年砺剑文化的蓬勃发展上演了一出“折子戏”:
——“永远跟党走”广场歌咏大会举办,11支合唱队、3000余名官兵引吭高歌,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征》等20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唱得震天响。
——“砺剑长歌献给党”主题文艺演出现场,“核心引领”“堡垒基石”“潮头勇立”“党建模范”“先锋战士”五个篇章,激励着官兵们一心为党的赤胆忠心和敢打必胜的豪情壮志。
——军事博物馆内,该部举办的“翰墨掠影砺剑情”书画摄影展,400余幅作品以书言志、以画传情,既奔放不羁又精微严谨,既优雅恬淡又和谐统一,既阳刚有度又柔情似水,砺剑文化铁心忠诚的品格在黑白笔墨间流淌。
砺剑文化滋养了一批文艺人才——砺剑艺术团青年歌唱演员赵伟,在“金号奖——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评选中,跻身全国“十大金牌歌手提名”的行列。创作员向东一曲《我们拥有一个追求》成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会歌,专辑《永远的怀念》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被军事博物馆等中国十大博物馆永久收藏。
如今,长城艺术团、战神艺术团、业余军乐队、舞龙舞狮队、威风锣鼓队、少林棍操队等近百个群体性文体组织活跃在该部的角角落落,文化“轻骑兵”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弘扬砺剑文化的“排头兵”和开展基层文化的“领头雁”。文化育人,砺剑铸魂,已成为该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化催生战斗力闪耀砺剑之光
金声玉镝激荡人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砺剑文化渗透在平凡岗位,流淌在官兵心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英雄军事五项队”三十年如一日,视使命如生命,把赛场当战场,用军体雄风展示国威军威,创造了男子团体“十五连冠”和女子团体“十连冠”的辉煌战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尊严,为中国军人赢得了荣誉。
“世界和平卫士”郁建兴先后两次奔赴伊拉克执行联合国武器核查任务,血染巴格达,倒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谱写出了一曲民族精神和时代魂魄的深情颂歌。
某工程兵防护工程研究所第八研究室主任刘瑞朝,十年磨一剑,潜心铸造我军精确制导武器防护盾牌,用执着和智慧托举起了我军工程防护的明天。
“砺剑文化”以其巨大的能量,铸就了该部官兵“风浪面前撼不倒,困难面前吓不倒,任务面前压不倒”的铮铮铁骨,也为催生战斗力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砺剑-2007”演习、“砺兵-2008”演训、“跨越-2009”陆军跨区机动演习、“和平使命-2010”上合组织的联合军演……该部官兵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在使命履行中得到了最好诠释。
“砺剑文化缘何能有如此魅力?”该部政委贺江波的回答掷地有声:“先导与推动相统一的导向功能,规范与熏陶相统一的育人功能,动员与整合相统一的凝聚功能,吸引与感召相统一的激励功能,吸纳与突破相统一的创造功能,这就是砺剑文化的魅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