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红楼梦 王国维说《红楼梦》及由此想到的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样精彩的文字后四十回还有吗?有.你看,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写黛玉那个梦就非常好.梦前心思的铺垫,梦境的恍惚迷离,

这样精彩的文字后四十回还有吗?有。你看,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写黛玉那个梦就非常好。梦前心思的铺垫,梦境的恍惚迷离,惊恶情景,梦后的思来想去。真是绝妙的文字:

黛玉一翻身,却原来是一场噩梦,喉间犹是哽咽,心上还是乱跳,枕头上已经湿透,肩背身心,但觉冰冷,想了一回,“父亲死得久了,与宝玉尚未放定,这是从那里说起?”又想梦中光景,无倚无靠,再真把宝玉死了,那可怎么样好?一时痛定思痛,神魂惧乱。

又哭了一回,遍身微微的出了一点汗。扎挣起来,把外罩大袄脱了,叫紫鹃盖好了被窝,又躺下去。翻来覆去,那里睡得着?只听得外面淅淅飒飒,又像风声,又象雨声。……自己扎挣着爬起来,围着被坐了一会,觉得窗缝里透进一缕凉风来,吹得寒毛直竖,便又躺下。正要朦胧睡去,听得竹枝上不知有多少家雀儿的声儿,啾啾唧唧,叫个不住。那窗上的纸,隔着屉子,渐渐的透进清光来。

文字何等细,何等真!这样的水平比曹雪芹差吗?我看不出来。如果硬要比,拿出《葬花辞》来可以。另外还有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的黛玉听曲一段也是可以的: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动神驰,眼中落泪。

曹雪芹的这段文字如何?非常之好!好在这里有一个细致入微的心理历程,它为第二十七回的葬花及《葬花辞》的产生做了极好的心理环境的铺垫。也是后来第八十二回噩梦的缘由、第八十七回“琴曲”心声的初露。这是一条线,一条心理轨迹。

这个心理的核心就是“自叹身世,悲伤前途”。她想的是:过去的就过去了,可目前的处境并不好,那也就忍了,可未来怎么样呢?茫茫一片雾蒙蒙/ 江山忽隐又忽现/ 秀峰初闻泉水响/ 步到近前都不见。

希望是有的,但最终可能的大失望、大悲伤却时时揪着黛玉的心,使她隐隐作痛,时缓时剧,摆脱不了。这条心理轨迹曹雪芹画得好好,而高鹗接得好好,没有破绽。你看:听曲——葬花——噩梦——抚琴——惊变,难道不是很清楚的一条线吗?这条线浑然一体,贯穿全书。从语言说更是全部锦绣文字中的几颗珍珠。

不要那样贬斥《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当然,对《红楼梦》的结局及主要人物的命运有不同看法,是允许的,完全可以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切记不要以己之见去镇压别人之见。更不要说高鹗如何歪曲了曹雪芹的本意,高鹗就是高鹗,不是曹雪芹,他既然公开去写后四十回,也没有人给什么稿费,颁什么大奖,那是他的自由,你不用干涉,更用不着生气。

我们如果真的对《红楼梦》有放不下的兴趣,不如把精力投在钩沉曹雪芹的后四十回的意向上,从而写出比高鹗更精彩的新后四十回,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合成一书,像现在流行的曹、高本子一样。

一段时间后,人们或许忘记了后者,只记起,而且永远流传着你和曹雪芹合著的本子,叫做“曹雪芹与某某著”,那该多好!我——恐怕不光我,很多人——实在是翘首踮足而望,希望早点看到这样的惊世之作问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