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院长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北京故宫“有宫无宝”是误解
故宫博物院藏红山文化C形玉龙 本报记者 李韵摄
故宫博物院藏唐冯承素摹兰亭序卷(局部) 本报记者 李韵摄
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本报记者 李韵摄
近日,故宫博物院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院长单霁翔首度公开对“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的说法予以澄清。他介绍,由于时间紧迫以及装箱人文物知识所限,“择精品文物装箱”的要求,实际上并未完全做到。对此,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于日前回应“北京故宫的藏品确实比较多,但两岸故宫各擅胜场,无须比较”。单霁翔日前也就此再次接受记者采访,强调“故宫有宫无宝”是误读。
两岸故宫藏品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记者:对于冯明珠院长所说“北京故宫的藏品确实比较多,但两岸故宫各擅胜场,无须比较”,您怎么看?
单霁翔:我个人非常赞同她的观点。
根据最近一次文物清理的结果,截至2010年12月故宫博物院藏品为1807558件(套),台北故宫典藏文物总数696112件(截至2013年6月),两岸故宫藏品均主要来自清宫旧藏,是历史原因致使其分隔海峡两岸,其源流清晰、数据明确。
一方面,两岸故宫藏品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可谓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另一方面,两岸故宫都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都在为如何更好地保护、研究与利用这些文物藏品,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等职能而不懈努力,这也是两岸故宫共同肩负的职责与任务。
记者:有人说,故宫博物院的大量文物都经南迁后运至台湾了。
单霁翔:这是误解。当年,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仍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此外,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南迁文物的20余倍。另外,南迁文物与运至台湾的文物不是等量的,南迁文物中只有部分运到了台湾。
倒金字塔式的藏品结构
记者:有人说,到北京故宫只见建筑不见文物,甚至建议把文物藏品从故宫分离出去。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印象?
单霁翔: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建筑理所当然是故宫博物院最为珍贵的文物资源之一。
故宫博物院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建筑与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深邃、氛围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区别性特征就是文物藏品与文物建筑间的不可分割性,文物建筑为文物藏品提供了展示空间和存储空间,陈列文物也构成了文物建筑的一部分,反映了文物建筑的功用。而这一特点恰恰可能造成了观众参观时只见建筑而忽略文物藏品这一现象。
记者:刚才您介绍故宫藏品有180万件(套)。除了数量远大于台北故宫外,在藏品结构上还有什么特点呢?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不仅文物藏品丰富,而且它是“倒金字塔”藏品结构。世界其他博物馆的藏品比例都是“金字塔”结构,即文物资料最多,成为塔基,而比重最小的珍贵文物是塔尖。但故宫博物院截然相反,我们的藏品以珍贵文物为绝对主体,1684490件(套),占全部藏品的93.2%。
记者:作为明清皇宫,故宫在明清文物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综合性博物馆,故宫有完整的藏品体系吗?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不仅在明清藏品上独具优势,更有藏品体系的优势。从品类来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等25大类,品类完整。从历史脉络来看,故宫博物院藏品的重要类别历史序列整齐,例如馆藏陶瓷可以举办中国陶瓷发展史;玉器收藏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没有断档的时代,这一点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可以媲美的。
善本谁家牛
记者:有媒体报道称“善本图书典藏为台北故宫的特色之一,不论质或量均非北京故宫所能相比”,是否属实?
单霁翔:清宫旧藏以美富著称于世,善本特藏也不例外,各代版本皆有,流传有序。抗战期间避敌南迁,造成南北分存的局面,皆因时势所迫,但它们“清宫旧藏”的共同属性,以及它们的完整性并未因此而改变。
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有元、明、清版本总数在36万册(件),较南迁善本旧籍数量多一倍以上。其中,选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善本在10万册以上。
北京故宫的满、蒙、藏文图书品种、数量较台北故宫多7倍以上,部分明清刻本和清代稿、钞本,可与台北故宫藏本互补。一些大部头经典,如清康熙年内府刻蒙文朱印本《甘珠尔》等等,台北故宫无藏。
北京故宫还有许多孤本特藏,举世无双。比如明清内府镌刻书版和经版,实为明清刻本之母,有《满文大藏经》、蒙文《甘珠尔》,汉文《二十四史》等等,总数达24万余块。
所以说,关于北京故宫“有宫无宝”的说法是片面的,北京故宫不仅有“宫”而且有“宝”,两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故宫博物院特殊的文化资源。(本报记者 李 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