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cba靠打架吸引球迷是在自毁招牌
新闻背景:北京时间12月21日,四川主场112-89大胜天津的比赛中,双方爆发激烈冲突,演变成了一场全武行,四川外援奥顿单挑天津全队,最终4人被罚下。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20周年的CBA,一个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品牌,正在按照这样的情节走向毁灭。20支球队,每一轮联赛,都有极不和谐的声音传出,裁判、球员、球队以及篮协,都在用各种方式证明CBA的业余。四川与天津男篮的群殴事件,不过是给丑闻缠身的CBA又加了一把火。
一个联赛只能靠负面新闻吸引球迷,决不是有钱任性,而是过把瘾就死。
四川男女篮相继发生斗殴事件,或许并不偶然据新华网12月2日新闻:经四川省委同意,四川省纪委对成都市温江区委***谢超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而这些,似乎和CBA的球队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年前,CBA刚成立,球队之间的国企VS私营就一直是媒体、球迷关注的焦点,但20年了,国企也好私营也罢,骨子里都是官办球队。所谓市场的代表,私营球队生存的本质,也不过是基于***、区长。广东宏远2013年夺冠的4000万奖金中,有超过3000万来自各级政府。各支球队向政府要地,要政策,更是屡见不鲜。
依附权力,短期内会比依附资本更光鲜,这也是四川男女篮赛季初抢眼的缘由。
四川男篮大手笔签下慈世平,无视本土球员的实力,寄望一飞冲天;四川女篮2013年开始冲击WCBA,作为新军投入高达2000万。这是完全背离体育规律的行径,尤其是WCBA,因为篮协限制外援的怪异政策,不可能盈利,甚至很难得到理想的广告效应。赔钱赚吆喝,甚至连吆喝都听不到的男女篮,不过是为了权力叫好罢了。
依附权力的球队,又很容易迷失,抵御风险的能力更低。尤为糟糕的是,依附资本的球队可以随意更换东家,但与权力挂钩的球队,很难不背上三姓家奴的称号。
于是,场上的斗殴,更像是发泄场下的无可奈何和迷茫,是末日来临之前的疯狂。
当然,球员在球场上肆意妄为,他们或许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代表的是CBA品牌。不过,CBA球队的生存法则,从来不是依靠CBA这个品牌。李宁赞助CBA的5年20亿,分摊到每个赛季不过4亿,按照官方宣布,CBA联赛的每支球队在2013-14赛季的分红为1226.76万。已经与四川男篮说再见的慈世平,签约年薪143万美金,折合人民币为890万,更换外援,以及其他球员的薪金,早就超过篮协的分红。
20支CBA球队,只有极少数的几支依赖分红,比如吉林,只能精打细算勉强过日,这支球队沉沦数个赛季,完全是因为CBA没有升降级才能继续维系。大部分球队只能依靠母公司不断输血才能立足,与NBA不同,不是CBA品牌让球队受益,而是CBA球队的疯狂才有了一个畸形的品牌。
所以CBA与NBA有着根子上的不同,斗殴事件在NBA偶有发生,换来的必然是来自全方位的批判,因为NBA球员、老板以及管理者都清楚,任何一名球员、任何一支球队,都不可能取代品牌的作用。CBA球队与球员,从未将这一品牌视为骄傲或者经济来源,都没有建立维护、尊重CBA品牌的意识。
20年的CBA,仍然处于审丑时代,更像娱乐圈而不是体育圈,他们还从未感受到真正的职业精神。
别与NBA比,与有相同国情的中超对比,CBA就显得格外滞后,当中超球员有意识地减少负面新闻,不再以斗殴来彰显血性,CBA还处于低级的哥们义气时代,他们并不是为球迷提供视觉享受,而更多像是在街头打球,任性而又疯狂。
CBA品牌球员不在乎,球队不在乎,中国篮协也不在乎,惟一在乎的赞助商还没有发言权。
据说斗殴事件之后,中国篮协派人取走了当场比赛8个机位的所有录像,但在12月22日下午,处罚结果仍未出现。
12月14日,四川女篮发生斗殴事件,直到16日,中国篮协才颁布处罚通知,又到18日,才正式宣布受处罚球员的停赛日期,官样文章中,既没有提及对WCBA品牌受损害的痛心,也没有向赞助商道歉,反倒以一个简单的有关方面的权益来代替。
中国篮协,似乎永远在另一个世界,不接地气。让诸多媒体资深人士、球迷视为破冰的官办分离,第一步就是建立裁判委员会,更像是中国篮协的以退为进。这是国企的特点,一刀切地甩掉包袱,将有争议的部分推开。没有应对麻烦的手段倒在其次,他们压根儿就不想沾惹麻烦才让人心寒。
问题的根源是,处理这些麻烦是CBA管理者的本职,是中国篮协天然的使命。
篮协官员的一问三不知,就是官场典型的多做多错,不做不错。2013年中国男篮兵败马尼拉,有记者采访某篮协官员,他如释重负般回答,我要去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任职,这事儿不归我管。这位官员曾是前男篮领队,竞赛部部长,但如此关键时刻,他以脱身为荣。
可以想像,中国篮协又会对斗殴双方给出一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罚方案,他们只想捂住盖子的鸵鸟心态,20年来从未改变。他们将CBA发生的一切视为烫手山芋,以旁观者而不是管理者的心态来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