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剧演员王冠丽:茶通六艺亦通情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王冠丽,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偶然一次听到她的京韵大鼓的唱片,不懂曲艺的我被她一曲<丑末寅初>深深吸引,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听,竟也陶醉其中,听出了一些韵味和

对于王冠丽,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偶然一次听到她的京韵大鼓的唱片,不懂曲艺的我被她一曲《丑末寅初》深深吸引,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听,竟也陶醉其中,听出了一些韵味和感觉。“丑末寅初,日转扶桑”……王冠丽将这段京韵大鼓的经典唱段演绎得灵动清雅,引人入胜。

这次在北京绿化春茶楼见到了王冠丽,她端庄、温婉、娴静、淑雅, 脸上始终有着善良亲和的微笑。喝着茶也谈着茶,王冠丽说:“我不属于喝茶的专家,什么茶都喝,对我的身体有好处的茶都喝一点,夏天喝点清茶,平常喝点菊花茶,尤其上火的时候,我觉得茶叶和药的作用差不多,喝完了就败火。” 

王冠丽现在是中国评剧院白派团团长,她自己却将身份定位在“白派的传人”,二者虽不矛盾,但她说:“总有一天我不是这个团长了,但白派的传人却是永远不会变的。”王冠丽说,自己学白派的评剧是个纯粹的偶然,起初是因为剧团需要改学了白派,后来在一次汇报演出时被小白玉霜的弟子、白派表演艺术家刘萍看中,收为弟子,正式成为白派的第四代传人;学京韵大鼓也是个偶然,因为喜爱也为了提高自己评剧的演唱水平,王冠丽开始自己学唱京韵大鼓,白派评剧大气、自然,唱腔深沉委婉、韵味淳厚,与京韵大鼓在唱腔上有些相似,王冠丽的大鼓也学得有模有样,在李瑞环的亲自帮助下成为“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建者、骆玉笙的入室弟子。

我问她,大鼓里有没有关于茶的段子?她仔细想了想说:“大鼓里有涉及到酒的,文人与酒。还真应该写个茶的段子。京韵大鼓和茶可是分不开的。”  在老北京的茶楼,捧一杯盖碗茶,气定神闲,闭上眼睛,听着一段原汁原味的京韵大鼓,真的是很惬意的时候,就像王冠丽说的:“大鼓和茶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通的地方就是都要静静地听、慢慢地品,这淡淡的感觉特别舒服。

茶得坐那儿细细品味,大鼓得耐心地听。茶有着挺深的内容,慢慢你才能了解,大鼓也一样。都是越品越有味儿啊!”

随和的王冠丽给我们讲起了她和骆玉笙老师关于茶的一段轶事:“一次我回天津去看洛老师,她看见我特别高兴,我一进门就告诉我,给你沏好了毛尖,是新茶好茶,我一看就想乐,杯里就五六根茶叶,一根一根立在那儿。洛老眼睛不太好,而且吃什么东西喝什么东西都喜欢清淡一点儿的,那个画面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这杯‘清茶’虽然味淡,但我知道老师的关怀却饱含其中。”

王冠丽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画工笔画,而且画工笔画的时候喜欢喝一点茶,她说:“其实我有的时候就是爱找一种感觉,就是为了要那种感觉。就像开始画画纯属是什么想法都没有,所以有人要我把画和戏曲结合着谈谈,我没谈,说实话当时画画什么都不为,就是很纯粹地想去画。”

王冠丽是个性情中人,散步时都会即兴唱上一段,虽然没有听众,但自我陶醉的感觉也很美。聊得投机,王冠丽当即为我们演唱了一曲,唱完王冠丽感叹道:“喝着茶,听着大鼓,感觉太舒服了,它是配套的。唱大鼓,喝咖啡肯定不是一回事。就像听着白玉霜的评剧喝茶,就像画着工笔画喝着茶,都是一种东西,都是中国传统这一个“根”生出来的。茶在我心目当中的位置很高,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文化。” 

茶通六艺,从这个角度来说茶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评剧、大鼓、工笔画、茶,都有着相同的源头,“喝点茶,找一种感觉吧!”王冠丽感叹道,在这感觉里体味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精髓。

王冠丽,著名评剧演员,中国评剧院白派团团长。生于 1962年。1972年考入天津评剧班,1977年入天津评剧院工作,1992年1月拜白派传人刘萍为师,1996年拜曲艺名家骆玉笙为师,1997年开始参加多部小白玉霜的评剧剧目音配像工作,2001年5月调入中国评剧院。参演剧目:《秦香莲》、《杜十娘》、《闹严府》、《朱痕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