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全集》《吕留良诗笺释》新书出版座谈会在桐乡召开
11月7日,由中华书局、桐乡市文化局、望洲书院联合主办的《吕留良全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项目,以下简称《全集》)、《吕留良诗笺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下简称《诗笺释》)新书出版座谈会在浙江省桐乡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华书局等单位的学者和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吕留良,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浙江省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诗人。吕留良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早年从事抗清活动,事败归里。清顺治十年(1648),被迫应试,为邑诸生。
后深悔此举,遂于康熙五年(1666)弃去。自是隐居,覃心学术。康熙十九年(1680),避征落发,改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两年后去世。至雍正十年(1732),以曾静案故,吕留良被雍正帝钦定为“大逆”,开棺戮尸;此事株连极广,吕氏子孙、戚友、门生,或死或流,罹难者甚众。
至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时所订《查办违碍书籍条款》九则,吕留良的手稿、著作以及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遭到全面禁毁。为后来的研究,造成很大的困难。
虽然如此,人们仰慕吕留良的学问人品,家藏壁秘,犯险存书,所以吕氏著述仍有不少流传。至清末,文网渐疏,这些著述纷纷散出,整理工作遂提上日程。但受种种限制,百年以来的各种整理本,都欠“全”欠“精”,不尽人意,难以满足学术研究以及大众阅读的需要。中华书局古籍出版中心主任俞国林先生志于整理乡贤文献,历时二十年,纂成《全集》《诗笺释》,改变了这一情况。
《全集》分诗集、文集、《四书讲义》、《吕子评语》四部分,馀如《家书》《惭书》《吕晚村先生论文汇抄》《天盖楼砚铭》《禦兒吕氏昏礼通俗仪节》《东庄医案》以及散篇信札、序跋、评语等著作,辑入文集之《补遗》,吕氏存世之作,至此搜罗几尽;编纂者又将所辑吕氏生平资料、著作序跋、友人书信、题诗,所撰吕氏年谱简编、著述目录,并附文集之末,用便参考,可谓周备。
编纂者遍访各地藏书,掌握了大量版本资料,可以说,《全集》既“全”且“精”,超越前此诸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
《诗笺释》博取覃思,诗史互证,抉隐发微,尤见功力,而其体例独具特色:以“校记”存录文字异同,以“笺释”索隐诗作本事,以“资料”汇编相关文献,以“注释”剖析吕氏用典。这样的处理,让《诗笺释》的内容更为丰富,行文更有条理,特别利于研究者材料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考的深入,也更便于阅读。
与会专家对《全集》和《诗笺释》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了全方位论证,并对下一步如何利用现有成果,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编纂者的工作,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诗笺释》的体例创新,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肯定,认为可以成为古籍整理的新范式。
会议指出,《全集》和《诗笺释》的出版,是一次对吕留良及其著作的全面总结,必将对明清史、明清文学、明清学术等研究领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堪称吕留良著作文献整理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