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发回首张月球图片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后经过8次变轨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经过对卫星上设备的调试,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经过处理制作完成了第一幅月面图像并同时完成了三维影像的制作。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奔月
●10月24日18时05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
●18时30分:星箭分离,卫星在太平洋上空以接近每秒8千米的速度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19时09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
●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嫦娥一号”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千米抬高到约600千米,第一次变轨圆满成功。
●11月20日:卫星有效载荷的公用设备,如一次电源、数据存储器、通信总线等全部打开。地面应用系统获得第一批原始图像数据,经过对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对19轨图像进行拼接,完成了“第一幅月面图像”制作。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首幅月图的完成和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一号”首张月球图像公布
从11月20日开始,“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ccd立体相机开机工作。拍摄时,在同一台相机中采集了前视、下视和后视三幅图像。11月26日上午9时40分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正式公布。
首张月面图片,展现了月球的真实世界。它位于月表东经83°到东经57°,南纬70°到南纬54°,图幅宽约280千米,长约460千米。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首幅月面图片的传回,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1月26日,在“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发布仪式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中日首张月面照片比较
精细度对比:“嫦娥一号”卫星和日本“月亮女神”卫星的拍摄的首张月面图像相比,可以做个比喻:“月亮女神”拍的是“快照”,而“嫦娥一号”拍的是“精照”。“嫦娥一号”的月球照片是卫星进入200千米环月轨道后,挑选局部进行拍摄,然后将20多幅图片拼接而成,经过精加工的“精照”。
位置对比: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照片判断,所拍摄的是月球面向地球一面的东南部比较古老的高原的局部照片。月球地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原和“海”,一种就是高原。
颜色对比:“嫦娥一号”卫星和日本“月亮女神”卫星拍摄的月面地形均是黑白图像。因为,月表颜色比较单一,没有大气,目前也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水的存在,实际上月球表面就是一种纯灰色。由于反照率不一样可能有些灰色暗一点,有些灰色深一点,表面并没有彩色。从地形研究上来说,彩色图像并没有任何意义。
随着“嫦娥一号”卫星首张月球图片对外公布,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人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