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特纳 威廉·特纳:艺术家?科学家?

2018-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51年,病痛缠身的威廉·特纳在伦敦一所僻静的寓所安然逝去.泰特英国美术馆策展人伊恩·沃瑞尔评价说,在大多数公众的心目中,特纳依然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画家--"

1851年,病痛缠身的威廉·特纳在伦敦一所僻静的寓所安然逝去。泰特英国美术馆策展人伊恩·沃瑞尔评价说,在大多数公众的心目中,特纳依然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画家——“没有一个英国艺术家在有生之年得到如此褒贬不一的评价,死后又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

时隔150余年,2009年4月-6月,特纳80余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馆不仅将其作为年度最值得推荐的展览,而且标注为“一生难得一见的真迹”。不仅在艺术领域,以其名字命名的“特纳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奖项,科学界也纷纷开始关注这位个性锋芒的人物,向人们不断呈现一个更为复杂的特纳和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一般认为,威廉·特纳的传记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最早考察了这位以水彩画著称的画家与科学之间的微妙联系。在《特纳的一生》中,他描绘出当时英国社会科学界和艺术界之间的密切交往,看上去后来由伍尔夫主持的布鲁姆斯伯里社交圈多少从中承接了遗风。

“他们聚会的固定场所就是那个著名的科学俱乐部”。在这里,特纳结识了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他们一起谈论水彩颜料的特性和天空中形形色色的光学反应——这是让特纳最著迷的地方。在这种高谈阔论之中,特纳深受这些科学家朋友的影响,尤为热衷那些精微的建筑技巧。他在家中设计了一间画廊,几年之后,甚至按计划将整幢房子重新建造。

工业革命成为特纳在世时英国社会无可回避的历史背景。这位对技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艺术家,见证并描绘了英国整个工业革命的出现——光焰、黑烟、阴霾、鬼魂般绰绰的人影,营造出其作品中光与影的幻象。特纳用十余幅作品描绘了当时被称为“雾都”的伦敦。50年后,《泰晤士报》重新登载了这些作品,人们发现,昔日的景象依然没能得到改变。特纳的作品成为了可以查证的历史档案。

特纳所生活的时代,虽不是战争频仍,却是灾难多发。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灾难真相的写照。EastAnglia大学的研究者DeclanConway博士介绍说,特纳一生之中,恰好经历了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火山喷发:1816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一万人丧生其间。

这次喷发导致温度急剧下降,甚至使得当年成为了“没有夏天的一年”。另外两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一次发生在1831年的菲律宾,一次发生在1835年的尼加拉瓜。

几年前,希腊国家气象台的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曾经考察了554幅日落作品,包括鲁本斯、莫奈等人的作品。当然,特纳的作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作品中关于日落的实在是太多了”。比起纷繁复杂的研究数据,这些图像无疑来得更加直观。

科学家特意从中择选出54幅 “火山日落”的作品。科学家一般认为,火山喷发后的几年,当地日落受污染影响,会呈现更为浓重的红色。科学家正是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去理解灾难发生的瞬间——利用绘画作品中红、绿颜色的配比,能够计算出爆发过程中有多少污染物进入大气。

当然,科学和艺术的联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当研究者将目光青睐于这些轰动一时的作品时,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气候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凯文·特伦伯思就曾警告说,“画家不会像科学家那样精确反映自然,他们是艺术家,会让事物看上去更美好更生动”。

包括这位传记作家汉密尔顿,也认为科学过于倚重艺术作品可能会带来风险,“很难判断这些画家什么时候是精确的,什么时候又是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舞台”。但无论如何,特纳的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告诉人们,灾难究竟是什么,也许可以到科学之外去寻找答案。

展览名称:泰特美术馆藏特纳绘画珍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