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迪厄对丹东和罗伯斯庇尔的评价是怎样的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资料和文献(一)为前苏联历史学家叶·维·塔尔列<拿破仑传>引文对于拿破仑最具有戏剧色彩的称帝的评价.(1)作者描述拿破仑"不是继承过去法国国王的遗产,而是继承查

资料和文献(一)为前苏联历史学家叶·维·塔尔列《拿破仑传》引文对于拿破仑最具有戏剧色彩的称帝的评价。(1)作者描述拿破仑“不是继承过去法国国王的遗产,而是继承查理大帝的遗产。……拿破仑想要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西方文明列国的统一者”,表明了作者反对拿破仑称帝的思想;(2)作者将拿破仑描述成超越教皇和利用教皇的帝王;(3)作者描述了拿破仑突出的个性与明确的意图结合的杰作: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

资料和文献(二)是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对艺术家贝多芬的评价标准、方式的记载:崇拜、抗议、理智评价。资料和文献(三)为恩格斯的评价标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传播。“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评论(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表达出对于拿破仑手段和目标统一,社会目标个人目标统一的赞赏: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也要求资产阶级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作出牺牲。

评价(二)选自恩格斯《德国状况》,将人物评价的标准确定在社会作用上。

评价(三)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梯也尔早期对拿破仑的评价:拿破仑是政治家,他的出现是国家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拿破仑的影响在于民法、秩序,结果却是光荣和毁灭。

评价(四)选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勒费弗尔评价拿破仑保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影响了欧洲大陆,顺应了时代潮流。

评价(五)为中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中典型的一分为二的评价方法:拿破仑体现了平等,但是称帝、侵略,不能推翻拿破仑资产阶级政权、法典和战争的反封建意义。

  3.拿破仑传记著作和历史学家介绍

[苏]叶·维·塔尔列《拿破仑传》

本书初版于1957年,1959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中译本内容摘要:本书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点编写一部传记,作者所注意的不仅是拿破仑这个复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人物的活动的动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的历史意义。作者在本书中不仅对拿破仑其人机器特性、天赋和要求作了极为清楚的叙述并加以评论,而且还向读者概括地介绍了革命后的法国和封建制度的欧洲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历史动力以及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比。

作者序言(摘要):读过有关拿破仑的著作的读者一定会感到,我在本书中所做的评论,不管是好是坏,都不会跟资产阶级历史编撰家对这位皇帝所做的任何评论(不论是抱否定态度还是肯定态度的)相同。这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因为我试图以完全客观的态度来探讨这个复杂的重要的人物,我所注重的不仅是(与其说是)他的活动的动机,而且(不如说是)是这些活动的历史意义。

一个激烈反对拿破仑的奥地利政论家赫得茨说,拿破仑是自然现象,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妨碍他极力攻击这个“自然现象”。拿破仑是“历史的某种不明的引起祸难的命令的执行者”——这是普希金关于法国皇帝说的话;我所要探讨的正是拿破仑究竟是怎样完成自己的历史作用的。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本书中译本197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说明:本书作者约翰·霍兰·罗斯(1855-1942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曾任剑桥大学近代史讲师、海军史教授。他曾致力于研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历史。

他的主要著作有:《拿破仑一世传》、《革命和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研究》、《大战的起因》等。本书是英国资产阶级史学界研究拿破仑的名著之一;1902年初版之后,曾多次修订再版。原书分上下两卷,综述拿破仑整个一生,对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都有比较系统的评述,尤其是对历次重大战役叙述得更为详细,书中对当时欧洲国际斗争的复杂形势,如沙皇俄国的扩张侵略和霸权野心。

反法同盟中各国相互之间利害冲突等也有所反映。

作者在写作中利用了英国收藏的有关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大量档案,整个来说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对于研究拿破仑和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以及当时的国际关系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对拿破仑作了一些肯定的评价,指出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继承者。

书中谈到拿破仑在镇压工党、反对波旁王朝方面所作的贡献,肯定了拿破仑在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建立新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同时,作者对拿破仑的侵略扩张活动也有所揭露。

由于作者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他对拿破仑及历史事件的分析,往往是从个人天才、性格、感情、命运或某些偶然因素出发,来进行解释,未能阐明拿破仑历史活动的阶级实质,也无法认识拿破仑只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国内外政策都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完成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

对于拿破仑与波旁王室的斗争、与反法同盟的斗争,作者虽然用了不少笔墨加以叙述,但却未能触及这场斗争的复辟与反复辟的实质。作者无视法国人民群众的作用,书中多处攻击革命群众为“暴民”、“土包子”。所有这些,望读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严肃批判。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商务印书馆于1977年出版了这本书。出版说明摘要:乔治·勒费弗尔(1874——1959年)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他从1914年发表第一部关于法国革命的著作到逝世前的45年里,一直从事法国革命史的教学与研究。

1932年他继阿尔贝·马迪厄当选“罗伯斯庇尔学会”会长和《法国革命年鉴》杂志主编,1935年起在巴黎大学主讲法国革命史。勒费弗尔保持了马迪厄学派注重社会和经济问题与推崇雅各宾民主专政的史学传统。

他对革命前和革命期间的农民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法国革命期间诺尔郡的农民》、《恐怖时期的农民问题》等著作。关于法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也都有专著论述。本书是勒费弗尔于30年代初执教斯特拉斯堡大学时,边讲课边撰写的,1935年完稿出版,到1953年已出了第四版。

40多年来,一直被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界公认为关于这一时期历史的一部优秀著作,并译成多种文字。本书不是一部拿破仑个人的传记,而是一部拿破仑·波拿巴取得政权到他失败这段历史时期(1799——1815年)的法国和欧洲的历史。

作者不仅把拿破仑时期同法国大革命时期从纵的方面衔接起来,使读者看清这两个阶段的连续性,而且把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放到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从横的方面同欧洲各国历史联系起来。勒费弗尔一方面肯定了拿破仑顺应历史潮流,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和对雅各宾派的压制。

在论述拿破仑通过征战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所起的积极影响时,作者也揭露了拿破仑建立欧洲甚至世界帝国的野心和他所进行的战争的扩张侵略和掠夺的性质。

此外,本书对当时欧洲列强的争霸以及英国和俄国的扩张侵略政策也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揭露。总的说来,作者对这段法国和欧洲历史的叙述比较全面细致,条理清晰,对当时法国国内外各种矛盾也有所剖析,对拿破仑本人性格的刻画,有些地方也是比较深刻的,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和欧洲的这段历史。

应该指出,勒费弗尔对于拿破仑的对外政策的分析是缺乏说服力的。

尽管他也谈论法国同欧洲之间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冲突,法英、法俄争夺霸权的矛盾,以及欧洲民族主义反对法国统治的斗争,但是他没有紧紧抓住这些对立和冲突,进行阶级分析,揭示它们的转化规律,却认为拿破仑所追求的各种目的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断言:“没有任何合乎理性的解释可以把拿破仑的对外政策统一起来,……归根结蒂,还是要回到他的‘野心’上来。

”但是这种“野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无可奈何地又归之于拿破仑的“性格”:“勇于冒险,迷于幻梦,任性冲动而不能自制”,并概括地说:“拿破仑其人主要的就是他的气质。”我们并不否认一个英雄人物的性格对于历史发展所起的某种作用。

马克思曾经指出:“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但是任何性格都脱离不了一个人的思想倾向,特别是政治思想,而政治思想也不可能是抽象的,超阶级的。

拿破仑的称霸野心正是法国大资产阶级本性的集中表现。勒费弗尔无法解释为什么拿破仑既满足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进行“没完没了的战争”,以致损害了法国的民族利益。

于是他又用“此人的性格较之他的天赋更不能安于和平与节制”来说明。实际上,在当时欧洲的政治制度下,一国之所得就是他国之所失。而且每次战争总是以拿破仑作为胜利者强迫战败者接受自己的条件而告终,从而播下了新战争的种子。

归根结蒂拿破仑“野心”的根源不应从他的“浪漫主义”性格中去寻找,而应该从他作为大资产阶级代表的特殊政治观点和政治利益中去寻找。正如马克思指出:“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

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这就是说,拿破仑建立帝国这个政治上层建筑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但是,拿破仑的称霸野心又是无止境的,他把建立霸权看作最高的政治利益。“只要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即商业和工业)一和他拿破仑的政治利益发生冲突,他也同样毫不珍惜它们。”正是拿破仑的不断战争论导致了法国的失败和帝国的崩溃。

作者还多次嘲弄“历史决定论”,宁愿强调偶然因素,例如他认为“拯救英国的不是自由主义经济的‘自然规律’,而是俄国的冬天。”他也未能摆脱欧洲中心论的偏见,在涉及亚洲和中国的部分,他只把远东地区看成殖民和传教的对象,而抹煞了这个地区的独立发展。

他还主观地推断,如果不是由于欧洲的战争,远东早已被西方列强侵占了,“欧洲的内哄拯救了远东达四分之一世纪有余!”这些错误论点希望读者加以注意和批判。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芝联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沈炼之翻译、张芝联核校的法国历史学家编写的《法国史》。

自1978年后至今约20年时间,我国学者研究领域不断拓宽,题材不断更新,内容不断丰富,逐渐打破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只重视政治史、事件史的狭隘框架,转而从多角度、多层次,如社会、经济、文化、心态、风俗、民情等方面研究法国史,重视引进和介绍国外各种文学流派的观点、内容和方法,以扩大视野,消化吸收国外的优秀成果,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

这方面,张芝联做了大量工作,主编《法国通史》,撰写著作《从高卢到戴高乐》。

关于罗伯斯比尔和丹东的评价,张芝联《略论丹东》一文反映了我国多数法国史学家的看法,纠正了过去某些评价的片面观点。

关于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张芝联有《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等论文,并在巴黎国际研讨会上作《拿破仑历史作用的不同解释与方法论问题》报告。

张芝联的《近百年来中国的法国革命史学》、《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回顾》也成为法国史研究的工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