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璀朱子奇 张家口记忆‖金 姝:诗人朱子奇写就《人民的张家口》
1920年,朱子奇(原名朱智麒)出生在理学家周敦颐曾著就名篇《爱莲说》的湖南汝城县。朱子奇一生对诗歌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在十四岁时,因受姑妈(共产党员)革命思想的影响,曾欲投奔井冈山参加红军未果;十六岁时,热血青年朱子奇加入了南京左联、剧联下的磨风艺社,开始从事进步活动,创作进步诗歌。1937年,为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事业所感召,由徐特立介绍,怀揣报国理想,他奔向了“延河,太阳升起的地方”……
1938年,随着日寇侵华的步步深入,他积极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期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次,毛泽东为抗大学生讲课,观看他与魏巍办的《抗大生活》诗墙报,赞扬说:“抗大出抗日军人,也出抗日诗人,好!”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在他的笔记本上题写:“打日本,救中国,青年在先”予以勉励。此后,他的诗歌创作愈加丰厚,革命诗作陆续收入《友谊集》《春鸟集》《春草集》《爱的世界》《和平交响诗》等著作中。
其中《春鸟集》在读者中反响最为强烈,成为朱子奇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他的夫人陆璀,是清华大学“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被捕现场,曾用英文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斯诺在报道中称她是“中国的贝德”。朱子奇还曾与张沛合作,将张沛、郭小川、高敏夫等人于1941年延安新诗歌会创作的诗歌,编入《延安晨歌》一书。
与李焕之合编了《苏联歌曲选》(第一集)。他还以毛泽东、任弼时等革命家为主题创作并出版了600行长诗《星球的希望》。
诗人朱子奇,同时也是翻译家、散文家。他一生著书不断。凭借着娴熟的俄文翻译水平,1986年,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优秀诗歌、民歌作品翻译出版了《战歌与情歌》(朱子奇译诗集)。还出版有《飞向世界》、《北京——莫斯科》、《心灵的回声——诗文集》、散文集《十二月的莫斯科》等著作。
1945年8月23日,塞外山城张家口终于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出来。从这一刻起直到1946年10月11日八路军主动撤离,期间一年多的和平时期,张家口不仅成为我党我军与国民党在军事上相抗衡的重要据点,而且也是当时各解放区中文艺事业最为繁荣的“文化名城”。
有不少原在晋察冀边区及陕甘宁边区的诗人作家不断来到张家口,结成了相当可观的创作阵容,写下了一大批反映张家口及周边地区人民生活的诗歌作品。比如著名诗人艾青、田间、王炜、萧三、严辰,还有为张家口创作了很多诗歌作品的蔡其矫……
资料显示:就在这一年的严冬季节,诗人朱子奇也来到了塞外山城。12月3日,他带着远行的征尘,以连日来对张家口极其准确的观察,细致的笔触,挥笔写下了一百二十行的抒情诗《人民的张家口》。
在诗中,诗人表达出对张家口这座新生城市的一切新鲜感受:他在开篇写到“在这塞外底风沙的黄昏里,/看,你仿佛一位多难的老人呀,/坐在山盘中沉思,/无论孩子和老人都不会忘记,/在那屠场的西沙河的西岸上,/还能瞧见同胞们未干的血迹。/排立于宣化大道上的电线杆呦,/还记得:/多少好兄弟的影子/被狱牢的黑门所吞噬……”
诗人在诗中还真实描述了“悲痛的恐怖时代过去”之后,张家口市景上所呈现出的崭新面貌:从长长的山路上人们扬起长鞭,赶着成群的羊、马、骆驼“争先恐后地”走来,汉、蒙、藏、回各族人民见面时互相喊着“同志”,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放射着从来没有的/明快而安详的光。
/每一个人都挺起主人的胸膛,/欣然漫步在/桥上、巷子里、马路上……”工厂里隆隆的机器声、车的喇叭声、火车的汽笛声和“四处腾起的歌声”,如同大家合唱着“一首和平建设的战歌”“……整个城市,沐浴在烁灿的晨曦里”。
诗人朱子奇以真挚的情感,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和平而“献身”的激情不断融入到诗中,鼓舞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幸福的生活而奋斗。他赞美到:“美丽的张家口,我们勇敢的城市。/正是你为祖国献身的时刻,/开动你底轰鸣的马达吧。/头上是和平的照耀的天空,/脚下是平稳安宁的土地,/看哪,在远远的天边,繁荣的旗帜在召唤着你呀,/召唤你快去收获更多的胜利。”诗人展开的和美画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翌年,春寒料峭之时,大型综合性革命文化刊物《北方文化》在张家口创刊。朱子奇担任了该杂志社秘书、编辑。工作之余,发表了寓言诗《螳臂挡车的故事》,以揭露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倒行逆施。
同年,他以记者身份,深入塞北草原、内蒙古化德等地采访,写下了“草原的保卫者”、“草原欢迎八路军”、“朝霞烧红满天边”、和“同志,唱给毛主席吧”、“兄弟”五首诗组成的组诗《在草原上》。在组诗中,诗人以真情表达,为读者集中展示了塞北草原人民战斗生活的场景和淳朴健康的精神面貌,歌颂了草原人民的纯朴心灵……
在抗战胜利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朱子奇与生活在张家口的诗人们一起,创作出大量激情洋溢的革命诗歌,将火热的情感倾注给了这座新生的城市。诗人们的创作,集中反映了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张家口人民和军队生活、斗争的精神风貌,为读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成为张家口文化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朱子奇曾担任团中央名誉主席任弼时的秘书、苏联东欧处处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书记处(布拉格)中国书记等职。长期从事对外友好交流工作,随团出访过40多个国家,致力于亚非拉各国的团结事业。
2008年,被誉为“世界和平诗人的”朱子奇先生离世。2012年,在他的家乡建立了朱子奇故居,成为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