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后人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儿子去世后 徐志摩竟然不想去

2017-09-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年幼的彼得,与这个世界只发生了短暂的交集.他死去时,距离他的三岁生日还不到一个月.极大的悲痛往往让人忘记流泪,张幼仪和朵拉将悲痛和泪水强压在

年幼的彼得,与这个世界只发生了短暂的交集。他死去时,距离他的三岁生日还不到一个月。极大的悲痛往往让人忘记流泪,张幼仪和朵拉将悲痛和泪水强压在了心中,任何事情都无法让她们提起兴致,甚至连吃饭都变成了多余的事情。

张幼仪时常抱着彼得的小衣服发呆,耳畔仿佛还能传来彼得叫“妈咪”的声音。可清醒之后,发现一切都是幻觉。她又看到了彼得最喜欢的玩具,那是时一个小马形的玩偶,那个小马有着红棕色的绒毛,大大的黑色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好像是彼得的眼睛正在看着自己。

悲伤的情绪在心中逐渐膨胀,几乎将张幼仪的一颗心炸得粉碎。不过,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朵拉的悲痛远远地超过了自己。张幼仪白天在学校中学习,朵拉与彼得相处的时间,比她多上许多。突然失去了这个小生命,仿佛将朵拉的一颗心硬生生地挖走了一块,她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夜深人静的时候,张幼仪甚至听到朵拉把脸埋在枕头里的哭声。

那哭声中的悲痛让人动容,原来朵拉为彼得付出的爱,丝毫不少于张幼仪。近三年的生活,已经让他们真正变成了一家人。

彼得的离去,掏空了朵拉的灵魂。她再也没有理由和张幼仪生活在一起,在彼得死后不久,她就回到了维也纳的娘家。

终日的悲痛终于引来了病魔,回家不久之后,朵拉因为伤心过度,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很久都没有治好,很快就随着彼得一起,去了那个没有痛苦的世界。

知道朵拉离世的消息时,张幼仪已经回到国内多年。张幼仪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直都没有主动联络过朵拉,甚至连电话也没有通过一个。张幼仪的德文写作并不好,用德文写信,对她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还是朵拉曾经主动为她寄来一封信,信中还寄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没有朵拉的笑脸,只是一张她日常使用的书桌。一张大大的彼得照片就放在书桌上面,原来,彼得从来没有从朵拉的心中离去,她已经把他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灵魂是那么重要,有了它们,似乎生活中就无所畏惧。一场死别让张幼仪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却也激发出了她生命的坚韧。

强忍着丧子之痛,张幼仪为在德国为彼得办了一场小小的葬礼。葬礼并不隆重,只有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参加。除了二哥和几位要好的女同学之外,曾经向张幼仪表示过好感的卢家仁也出现在了葬礼的现场,彼得是他喜欢的小孩,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生命突然离去,谁都无法不心痛。

直到举办葬礼的那一刻,张幼仪依然无法接受彼得已经死去的事实。更让她吃惊的是,来参加葬礼的,有一些并不熟悉的人。他们只是在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时见过彼得,也喜欢上了这个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男孩。

张幼仪为彼得选择了火葬。因为她没有办法忍心将他独自一人留在异国他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要把儿子的骨灰带在身旁。

在柏林居住的日子,张幼仪把彼得的骨灰暂时存放在了殡仪馆,彼得死后的一个星期,徐志摩忽然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对于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儿子,也许徐志摩谈不上有太深的感情。可是血浓于水,天生的亲情无法割舍。他没有见到彼得的最后一面,只见到了一坛冰冷的骨灰。张幼仪并不知道徐志摩会出现,否则一定会等到他来之后再将彼得火化。她完全遵循了中国人死后三天之内出殡的做法,她不知道徐志摩是否会因为这件事而感到遗憾。

看着徐志摩抱着骨灰坛伤心地哭泣,张幼仪却回想起他要求打掉孩子时那无情的面孔。也许他自己已经忘记了这件事,可张幼仪无法忘记,即便是看到他为彼得痛苦,也无法心生好感。

这是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以后的第一次会面,徐志摩还是她记忆中的那个样子,是别人眼中的翩翩才子。可是张幼仪却被丧子之痛折磨得憔悴不堪。也许,在徐志摩眼中,现在的两个人依然是不般配的,不知道他是不是会为自己离婚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直到事后,张幼仪才得知,原来徐志摩来看望彼得的骨灰,并不是出自他的本愿。而是婆婆担心张幼仪,才让他专程来探望。

回到国内的徐志摩,生活过得顺风顺水。凭借着出众的文采,他已经成为了《晨报》的主编,并且还出版了一本诗集。唯一值得遗憾的,就是错过了一份他认为最满意的爱情。

他的生活与张幼仪再没有任何关系,她只为死去的彼得感到悲哀。他有限的生命中,从未与父亲真正地见过面,不过,有了自己和朵拉为他付出的爱,徐志摩是否存在并不重要。悲伤与痛恨,都无法挽回彼得的生命,经历了生死之后,张幼仪发现,自己对徐志摩的恨意似乎在逐渐减轻,因为在生死的面前,一切情感都显得那么卑微无力。

更多精彩关注公众平台“三朵时光”(可复制),汇聚经典,聆听美文,打造作家。了解我们的图书推荐、精选文章,还有投稿事宜,还可以听听电台,发掘更多值得分享的好东西。还有作家签名书可以作为珍藏和礼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