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华姐姐 杨门女将——常营有个杨三姐(之一)朝阳区三农普人物风采

2017-09-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10月20日,朝阳区"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动员会"发言台上,一位中年女士脸色苍白,双手撑住台面,语调缓慢而清晰地介绍着常营乡三农普工作的经验和遇到

2016年10月20日,朝阳区“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动员会”发言台上,一位中年女士脸色苍白,双手撑住台面,语调缓慢而清晰地介绍着常营乡三农普工作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声音中不时夹杂些许颤抖,台下参会的人,都心里纳闷:这是怎么了?这不是杨玉华呀?杨玉华平时说话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温柔起来了?

杨玉华是朝阳区常营乡统计所所长,做事严谨认真,说话干脆利落,由于家里行三,人们一致称她为“三姐”。

那天发言,是杨玉华尾骨骨裂后的第六天,杨玉华强忍着疼痛,去医院打了止疼针,才站在台上的。来之前,乡领导关切地劝她:“你还是别开会去了,在家好好养养吧?”杨玉华执意不允:三农普自9月23日启动以来,一直都是自己牵头干过来的,常营乡地情复杂,区域内回汉混居、建筑形态多种多样,一个常营乡几乎囊括全区所有地情杂项,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摸索的经验,只有自己说得清楚,“只要不死,我就得去”!

杨玉华从事统计工作20多年了,期间,多次参加经济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多年的实践锻炼,使她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普查经验,面对此次时间紧、任务重的三农普,杨玉华从容布局、有效排兵,不慌不忙,沉着相对。

   未雨绸缪杨三姐。一切事都干在前头,是杨玉华区别于

其他人的工作特点。早在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之初,杨玉华就“先下手为强”,启动了常营乡的农普脚步。首先,是让居民知道。普查未动,宣传先行。任何一个活动,只有让人知道了,才能顺利进行。

杨玉华争取乡里支持,耗资9100元制作了13块宣传条板,地区13个社区,每个社区一块,悬挂在大门口,社区居民一出家门即能感受农业普查的气氛,非常抢人眼球。其次,选聘“两员”早下手。今年的三农普恰与1%人口抽样调查赶在了一起,两项调查互有交差。

杨玉华提前一个月,即召集地区一批素质高、有文化、身体好的党员、楼门长及志愿者开会,事先打好招呼:“来活儿了,今年这活儿可不轻省,两个普查一块儿干,老姐姐、老妹妹、伯伯、大妈、兄弟、侄子侄女们,大家家里有什么事,都先行处理一下,到时入户调查没黑没白的,至少一个月”。

凭着“杨三姐”的威望,凭着多年普查活动结下的感情,大家对“杨三姐”的召唤一呼百应,“三姐,只要是您的事,我们保证随叫随到”。

三是户籍底册早着手。户籍底册是大型普查活动的必备资料,是清查摸底时所采集人口数据的参照物。杨玉华借助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机会,提前把搜集人口信息的活儿派给了各社区,并指定了社区书记、主任为双责任人。书记、主任真不含糊, 登记选民时,一并把农业普查需要的资料信息摸了上来,形成了地区13个社区的人口信息基本底册,这本底册,在清查摸底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

善于协调杨三姐。大型普查活动,社会单位的协调非常重要。地区分布着北京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北京紫竹药业集团、恒春老年公寓、玖玖老年公寓、常楹世贸天阶、北京市水源十厂在建工地、地铁车辆段草房三期在建工地、东方华润大厦在建工地等众多社会单位,这些单位中居住的学生、老人、保安、民工等群体是农业普查的摸底对象。

这些单位,都需要杨玉华一一协调。对于单位协调,杨玉华坚持见到一把手。杨玉华深知,社会单位普查,关键是领导支持,只有领导支持,普查员才能进得去。

但是,见到一把手并取得其配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单位领导推脱“忙”,不愿见;有的见过之后,重视力度不够,待普查员上门时,照样进不去门。杨玉华不厌其烦打电话、上门拜访,吃闭门羹也不气馁,遭慢待冷眼也不放弃,约好了又扑空从不埋怨,赤诚感动了与她接触的人,社会单位的领导也逐渐知道了“杨三姐”的大名,领教了杨三姐的执著。

只要她上门,地区的社会单位普遍非常配合。“铃……”, 北京市水源十厂负责人的电话响了,“喂,杨三姐吗?怎么着?又要普查了?您说吧,是出钱还是出力?”“李总,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下月开始,您单位出两个人当普查员行吗?”“那有什么不行的,你的工作我全支持,就这么定了!

”有的社会单位人手紧,不愿出人配合普查,个别工地即将撤离,觉得参与普查“没什么用”,但是一听说是“杨三姐”的事,反而积极主动地物色有经验的人选担任普查员,为杨三姐“帮忙”。

真抓实干杨三姐。清查摸底阶段,选聘“两员”、“两员”业务培训、数据录入是核心工作,关系到整个三农普的成败。杨玉华面面俱到,每项工作都亲自抓。常营乡是民族乡,居住着近一万名回族群众。为尊重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习惯,选聘“两员”时,杨玉华尽量动员地区回族居民担任普查员,登记时,都是回、汉普查员搭配入户。

对于负责回族社区清查摸底的普查员,杨玉华特别提出“硬规定”:入户当天,不能喝酒,不要吃蒜、韭菜等辛辣食物,回族群众每天要礼拜念经,入户要事先电话联系,错开时间;见到年长男性,要称呼“伯伯”(bai一声),等等。

“两员”业务培训时,杨玉华针对地区每个普查区特点,分别制作培训教材和PPT课件,用接地气的语言,给大家讲懂、讲透技术概念。

地区13个社区13场培训,杨玉华自己独揽了8场。每场培训,讲解知识要点2个小时,答疑1个小时,个别辅导至少1小时。一上午4个小时,嘴根本停不下来。而下午,杨玉华又要重复一遍。

不仅如此,杨玉华还主持编印了《普查员答疑手册》、《入户登记访问技巧》、《数据录入简易程序》等小册子,普查员一册在手,全程无忧。数据录入阶段,杨玉华紧盯人、户环节,摸清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基础信息,并做到全部吻合,“一个也不能少”。

常营民族家园是当地农民回迁社区,8个村的农民在此聚居,但户口还在原拆迁地。杨玉华和同伴们分成三组,输机时一人盯着《入户摸底表》,一人盯着派出所户籍底册,一个盯着大队原始档案,敲入一户,划掉一户,三者完全吻合方才进入下一户。

不论是派出所户籍底册,还是大队原始档案,只要有一处不吻合,就立即查资料、去现场。经此环节,不仅使清查摸底数据全面准确,还给派出所提供了最新的人口数据,为公安部门及时更新户籍信息提供了佐证。

杨玉华善于总结规律,找窍门,在她的带领下,常营地区三农普部署早、基础扎实,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杨玉华身先士卒,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即使骨裂,疼痛难忍,仍然坚持在农普一线,骨伤最重的那几天,也是清查摸底业务最多的几天,杨玉华卧着、躺着、拄着双拐扒在桌子上,也不回家休息。杨玉华开朗乐观,在她眼里,工作就是挑战,难题就是考验,她说,解难题就像冲浪,我从来就没觉得有解不开的难题,任何工作都有难度,迎难而上,享受冲浪的惊险,那才有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