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东画兰 游子报恩绘七彩——记国画家孙建东教授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接光明中学校友会.校长室通知:1967届校友孙建东中国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鱼知水恩报深情.离校.离沪43年后孙建东从云南昆明回来了,向养育他的家乡.培养他的母

接光明中学校友会、校长室通知:1967届校友孙建东中国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鱼知水恩报深情。离校、离沪43年后孙建东从云南昆明回来了,向养育他的家乡、培养他的母校深情汇报自己的成长。

我的思维迅速回到将近半个世纪前,脑海中出现一个名词——“红大刀”。这是当年比我小一届的学弟,在学校里组织的一个绘画团体,年龄虽小却画技超群,非常出色。孙建东应该是其中流砥柱。

画展开幕式非常热闹,遥望正忙碌迎接师长、同学、来宾的孙建东,沉稳之中依稀可见当年少年激扬的学生风采。

孙建东是上海市基督教原主教孙彦理的长子,1966年以前全家住在西藏中路沐恩堂内。自幼受教会家庭文化熏陶、父母刻意培养,孙建东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尤喜绘事和唱歌,曾在上海市黄浦区少年宫红领巾合唱团学习音乐,以至年过60依然能登台放歌。

据他父母讲,孙建东3岁就喜欢抓起笔,见到什么随手就画,画了几次竟然就有模有样了。当年,孙主教曾带他去拜见过名画家贺天健。那时的小朋友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想不到的是生活在教会文化中的孙建东,喜欢的却是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

不知天高地厚的孙建东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画的关羽、张飞、赵子龙等展现给大画家。笔法虽显稚嫩,天赋却展露无遗。贺天健高兴地摸着小建东的头,面对可造之材说了一番勉励的话。贺老如能得知孙建东今日的成就,定会开怀大笑。

1952年出生的孙建东比同年人早一年上学,入读西藏中路民办小学,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从戴上红领巾的第二天起,他就被选为大队墙报委员,负责学校三大块黑板报的书写和装帧,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1964年他考进黄浦区重点中学光明中学,很不容易。也就是说,他的童年比同龄人少玩了一年,多付出了一年,早成熟了一年,而且在学习上是佼佼者。

文革中孙氏阖家饱受煎熬的情景,可想而知,无用细说。沐恩堂被京、沪红卫兵数度抄家,最后被占为红卫兵总部,主教一家被扫地出门。

田头地角勤“点泵”

1969年3月8日,17岁的孙建东随千余名知识青年登上火车,赴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公社曼洪大队曼洪生产队插队。

从全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一下子来到一个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当农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饭来张口的学生,一下子要靠繁重的强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实在是苦不堪言。面对这种是巨大的反差,孙建东没有像其他知青那样怨声载道;受过良好教育的孙建东明智地选择了“随遇而安”。

一个心态健康、没有思想压力的人,就会觉得世界到处阳光灿烂,在生活中就显得朝气蓬勃。年幼的孙建东,置身于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新鲜的感觉激发出想画画的冲动。

七彩云南,名不虚传:天高云淡青山绿水、青翠欲滴的凤尾竹林、繁茂的菩提树、身穿筒裙头裹毛巾的傣族少女,这一切是那么的色彩艳丽、明快动人。凡是见到的,都成了他速写入画的题材。善于捕捉人物特点的孙建东,劳动之余在田头地角,为知青、为贫下中农画起了速写。

惟妙惟肖的传神画作让当地人惊叹。很快,全勐海县都知道有一个会“点泵(傣语:画画)”的上海知青。不知不觉之中,孙建东为自己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的画充满浓浓的西双版纳的生活气息。

杜甫有句:“家书抵万金”。那时孙建东写给父母的信中,都附有画图,诸如生活环境、傣族风貌等,使牵挂的亲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西双版纳州的情况。他画色彩斑斓的蝴蝶、蜻蜓,各种奇形怪状的甲虫、蚂蚱、天牛、蜘蛛;画中,远处插秧的傣族妇女与碧绿的秧田相映成趣,仿佛还会飘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画中,知青劳作时的音容笑貌,生活、工作的场皆景栩栩如生。当然,报喜不报忧是孙建东给父母作画的原则。

在照相机还是奢侈品的年代,这些画图经知青们、家长们口口相传,很快成为上海赴西双版纳知青家属的宝贝,他们争相传阅,不少家长捧着图画,潸然泪下。孙建东母亲身上就带着新寄来的图画上班,以备在路上有其他知青的父母索要看图画。儿行千里母担忧,真是舐犊情深啊!其中有两张画,一直被他母亲珍藏在身边,直到她逝世。

在曼洪,体质较弱的孙建东经历了完整的农田劳动过程。他曾因劳累过度而晕倒过;也曾遭到过大拇指般粗的大蚂蝗的袭击,脚趾丫受伤化脓,而无法下水田。生产队照顾他,让他跟着一位叫岩将的老贫农去放牛。闲暇之时,孙建东把他们牧放的一百五、六十条黄牛画了个遍,不仅找到每头牛的特点,还画得牛气十足,非常传神。看得岩将老人赞不绝口,回到村里到处传颂,孙建东的名气越来越大。

认真的劳动态度、精湛的绘画技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孙建东获得当地贫下中农的认可。插队不到两年,他先是被公社借调去搞宣传,后来又被调到县文化馆当美工。孙建东不仅开始拿政治工分,而且能使用文化馆提供画画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能到被封存的书库里看书、查资料。

在文化馆的那几年,孙建东走遍了勐海县的各个公社,速写、画稿不计其数,创作激情不断被激发,创作大量画作。1973年孙建东作品入选云南省美展,1975年他绘制的首张年画《我画叔叔栽秧忙》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孙建东的名字开始在云南画坛崭露头角,作品不断地参展发表。

衔环结草报师恩

1977年,孙建东参加了文革后首届高考。在题为《十月的胜利》的试卷中,他绘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粉碎四人帮的动人场景,获得高分。孙建东不仅被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录取,考卷还刊登在《云南日报》上,轰动一时。孙建东毕业留校以后,很幸运地成为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2008年6月9日去世)惟一的入室弟子。

我看过一段袁晓岑先生生前拍摄的录像,袁先生称孙建东品学兼优,并从人品、艺术、教学工作、生活各方面对孙建东作了极高的评价。作为当代写意孔雀画创始人、当代中国花鸟画铺路者、蜚声艺坛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能对学生说出如此褒扬的话语,让人听了十分感动。

名师出高徒。在袁先生是传言身教下,孙建东确立了以西双版纳吉祥鸟孔雀和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为主要表现题材,兼攻花卉、翎毛、走兽、人物等。孙建东的绘画作品既清新飘逸、又古朴厚重,尤以画路宽广、雅俗共赏见长,画面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味和生活气息,引人关注、惹人喜爱。

孙建东从艺40年、从教30年,在书画艺术取得突飞猛进时,他感激恩师,觉得报答恩师就要像恩师一样,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让袁晓岑教授含笑九泉的是,孙建东不负恩师教诲,成为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

孙建东的学生虎勇、翟艳娜、邢露予、周荣立,名师工作室的访问学者刘利副教授等,对其教学态度、方法、质量赞不绝口。

难能可贵的是孙建东坚持20余年为云南省老干部书画协会翠湖片上绘画课。他不记报酬,认真备课、授课,毫不马虎。他每教画一种花卉,一定交待这种花的生态环境、植物花叶的特点;每教画一种禽鸟,一定要交待这种鸟的解剖结构、形象特征;他耐心讲解、反复示范中国画笔墨的技法要领,便于老同志掌握绘画技巧。

孙建东下午3点开课,不少老人中午12点就来等候,生怕错过听课。孙建东的绘画课,成为了云南省政府老干部活动室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孙建东牢记袁晓岑老师的教诲,以恩师为榜样,教学相长,取得长足进步。孙建东觉得,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仗袁晓岑老师培养造就。酝酿多时,孙建东提笔绘制了一幅恩师肖像,表达“衔环结草颂恩师”的情感。

游子回乡表深情

43年来,孙建东已经把自己融入进云南这片热土,他的画风、运用的色彩、表达出的情感,体现的都是培养他、造就他的云南情结。难怪云南人称他是云南的绘画大家。然而,他还是上海人,在他60周岁时,他把个人画展放在上海,向上海的父老乡亲汇报游子在外取得的成就,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在上海的画展上,孙建东的画作中除了最擅长的美丽孔雀外,既有云南热带雨林的绮丽风光,又有各少数民族劳动生活的场景再现;有从小喜欢画的三国五虎上将,也有传说的李白醉酒、女娲补天;画了山鬼情思,更有钟馗捉鬼图。内容丰富的展品引得观众一片赞叹。让上海观众感动的是,他为自己父母、为妻儿、为启蒙老师所创作的的中国画肖像,惟妙惟肖,孝情爱心呈现于笔墨之中。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母校的同学、老师纷纷赶来参观孙建东的画展,似乎是一场盛大的校友活动。孙建东初中时的班主任焦天蔚先生、朱秀芳先生以及陈泽芳老师的脸上荡漾的是由衷的笑意。

                           画家简介

    孙建东,上海市基督教孙彦理主教之长子,1952年生于上海。上海市光明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插队落户,文革后首批大学生,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成为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入室弟子。擅长写意花鸟、人物,尤其在写意孔雀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孙建东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联委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政协第九、十届常委,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孙建东于2000年元月在台湾桃园举办个人画展,2004年3月在法国雷恩举办个人画展,2011年11月在昆明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8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孙建东创作作品曾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展,出版个人画集和技法专著十多种,2011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孙建东》大型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