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京城四少 "京城四少"之樊纲:以出世的精神 做入世的事业

2017-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8年,樊纲进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樊纲说,对于像他这样30多岁才出国的留学人员来说,实在太想研究中国问题了.这是一种"情结",是出于对自己长期关切的

1988年,樊纲进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樊纲说,对于像他这样30多岁才出国的留学人员来说,实在太想研究中国问题了。这是一种“情结”,是出于对自己长期关切的问题的“执著”。

在中国改革风起云涌的20世纪90年代,樊纲以传播现代经济学思想而著称,并与清华大学魏杰、北京大学刘伟及现在已经从商的钟朋荣3位活跃的年轻经济学人一起被称为“京城四少”。1992年,樊纲被破格晋升为社科院研究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成为中国社科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在《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中,樊纲的名字赫然在列,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了他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是2003年最早对中国经济过热发出预警的经济学家。在当年非典刚刚结束不久、整个经济增长还很低的情况下,他根据当时投资增长率持续加速的趋势,提出“当前特别应该重视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仍然是如何防止投资过热的苗头”,为政府后来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依据。

当时,他除受政府委托进行研究并就各种经济政策问题向各部门、各地方政府提供咨询、建议外,还在国内担任多种社会职务,并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聘为经济顾问,应邀到许多国家讲学、访问、参加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他在国际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多篇。他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论点经常被国内重要媒体引用。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樊纲在《经济人生》一书中谈起自己在农村的那段时光时说:“回过头来想,我们这一代人从那个经历当中最大的收获是性格得到磨练。另外,还有一大收获,就是从最底层开始了解中国社会,这些是从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当今天你在思考关于国计民生的一些很重要的课题的时侯,会想到仍然生活在山村里的老百姓。”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樊纲最推崇的一句话是中国古代先哲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樊纲一直有一种自觉意识,要建立经济学人的独立人格。因此,他在理论研究上与官方一直有一定的距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