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灾害学》教学中的一点感想
必修三上完以后,就后面的教学时间如何安排,我们几个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上选修。一部分观点认为,选修三本只考十分,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讲几个考点就行了。我却不想那么做。这几门选修,本身都是独立的地理学科,它们都有自己的价值,特别是《自然灾害学》,与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而实际上,我们在很多方面对于灾害的预防及管理都还很不到位。比如汶川地震的发生,就暴露出许多地方的建筑物的防灾等级就很不够。而今年7月21日,连我们的首都北京市都能因城市洪水而造成几十人得死亡事件,更不用说其它城市了。再比如舟曲的泥石流灾害,也是因为人们侵占了河道而使灾情大大扩大等等。
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们平梁镇棉丰村高涧组还有一个地震观测站。1975年的海城地震,竟然在事先被准确的预测从而做出了预防。而就在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也有一个县提前做了撤离。而现在,我们的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若发生灾害,损失将更大,但我们的预防措施跟上了吗?
与此同时,我们的防灾抗灾教育如今也是非常薄弱的。比如汶川地震后,许多学校曾进行过疏散演练,但如今还在坚持的又有几所呢?
因此,我想强调一下防灾教育,因此,我不想太简略的放过对学生进行一次灾害教育的机会,因此,我还是将这本灾害的选修教材讲的较为系统。当然,我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备考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这一现实,我在教学中注重了读图的训练,而读图分析能力,就是高考的考点。后一步,还可以多让学生来说,来总结,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多让学生在图上找到一些灾害发生的具体位置,这样,让学生对地图特别是中国地图更熟悉了。这其实也是备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