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思想主张 《严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家》阅读及答案
老子曾经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为“不敢为天下先”,这当然包含了老子观察世界的独特智慧。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严复,却恰恰愿意“敢为天下先”,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大智大勇。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严复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
在痛彻的民族危机面前,他用中西对比的视野分析了中西方的差异,并认为西方的路径体现了人类进化的潮流,也代表了未来中国的趋向。 1895年2月,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的文章,对中国失败的原因他谈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一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这一分析,实则指出了中西历史哲学的重大区别,即在历史发展观上是“好古忽今”还是“力今胜古”;在天道观上是听其自然、委之天数,还是恃之人力、“日进无疆”;他认为中国的历史循环论,就是忽视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质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历史的前进。
我们要正视西方的强大和先进,积极采取措施力争迎头赶上,否则就是“无目者”和“狂易失心之人”。此文发表之后,引起了知识界的轰动。 1895年3月,严复在《直报》发表《原强》《原强续篇》,可谓振聋发聩。
严复认为,中国当时的危机非常严重,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内涵并能够引领中国于潮流之上的人才。中国的民德、民智、民力均有问题,中国如果要得到振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问题。
西方近代之所以强大,“推求其故,盖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将近代西方的时代精神理解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是严复的巨大贡献。他提出了改造中国的三个措施: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严复认为,西方注重人的独立思考,激发人的内在的思考能力,培养人的主体意识;而中国则相反,注重训诂注疏、记诵词章和考据因袭,这种拘谨而保守的思想,实际上是在扼杀人才。
我们要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用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来改造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为了重申这种主张和理解,他发表《辟韩》,对韩愈所宣扬的圣人观、君主观、臣民观等进行了严厉批判。 严复曾在《国闻报》上分九次发表社论《拟上皇帝书》。
在分析当前中国的困难原因时,他认为,主要不在于外患,而在于内治。从表面上看,中国的问题好像自晚清时候开始,其实早在明朝就已经初见端倪了。如果从那个时候开始,君臣能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果断措施,中国就不会出现晚清那样颓败的局面。
1895年5月严复在《直报》发表《救亡决论》,对八股文和中国传统的陆王心学等作了深刻的评析,宣传维新运动,因其在维新思想界的独特表现,与梁启超共享“南粱北严”的美誉。
而让严复真正成为维新运动的宣传主将的,还是1897年夏天他和王修植等朋友在天津租界创办《国闻报》,强烈批评帝国主义的霸道和侵略行径,《国闻报》也成为晚清思想界的重要阵地。
维新变法失败后,严复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建立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的,不具备社会条件的政治运动只能带来社会的动乱,因此,严复一直主张渐进式的改革。 论及严复在晚清思想界的历史地位,不能不提到严复在翻译领域的卓越贡献。
他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译手,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作品,他提出的“信、达、雅”迄今为翻译界奉为圭臬。他翻译的《天演论》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响亮口号,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声音。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都受到过深刻的影响。胡适在他的回忆录里说,他取名为“胡适之”,就是受《天演论》的影响,有“适者生存”的含义。 晚年的严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颇为用心,对“尊孔读经”的主张,也表示了赞成。
对康梁的认识与评价,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摘编自《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相关链接: 严复是清代一位在介绍西学上不遗余力的早期学者,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许多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经典著作翻译成中文,把一些影响至今的观念带给中国人。
他认为,中国人以知足为乐,是以国家在政治上以愚民为主;西方人重竞争,以求各展所长。西方的富强并不是兵器之物或船炮,而在于学术思想上的求进步与平等自由的竞争心。
摘选自韩晓华《论严复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见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分析当时中国困难原因时,严复认为内治大于外患,如早加重视,采取措施,就不会出现晚清那样颓败的局面。
B.严复对韩愈所宣扬的圣人观、君主观、臣民观等进行严厉批判,其目的是要揭露中国学术思想拘谨而保守,只注重训诂注疏、记诵词章、考据因袭,从而扼杀人才的现象。
C.1895年严复发表《救亡决论》,对八股文和中国传统的陆王心学等作了深刻的批评,积极宣传维新变革运动,这让严复真正成为了维新运动的宣传主将,并与梁启超共享“南粱北严”的美誉。
D.受《天演论》的影响,胡适取名“胡适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在那个时代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同时也衬托了严复在翻译领域的卓越贡献。 E.严复晚年就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含蓄表达了他已萌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思想。
(2)严复“敢为天下先”的行为表现在那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3)严复善于采用“中西对比”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现状,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6分) (4)结合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观点,谈谈你对严复“敢为天下先”的行为的看法。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D A(选D计3分,选A计2分,选B计1分,选CE不计分) B.严复批判韩愈所宣扬的圣人观、君主观、臣民观,关键是为了重申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用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来改造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的主张。
C.真正让严复成为维新运动宣传主将的是创办《国闻报》,强烈批评帝国主义的霸道和侵略行径。 E.“含蓄表达了他已萌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思想”无中生有。 (2)(1)在思想探索方面: ①分析失败原因时,指出了中西历史哲学的重大区别,认为中国的历史循环论,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历史的前进,我们要正视西方的强大和先进,积极采取措施力争迎头赶上,这一观点引起了知识界的轰动。
②分析民族危机严重时,指出振兴中国的重要因素是人才问题,并将近代西方的时代精神理解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用西方的自由平等价值观念来改造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
(2)在政治改革方面:发表《救亡决论》,宣传维新运动,创办《国闻报》,成为维新运动的宣传主将。
(3)在宣传西学方面:在翻译领域贡献卓越,他提出的“信、达、雅”迄今为翻译界奉为圭臬,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作品,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译手,并影响了康梁等大批名家。
(每个2分,四个要点答对三个即可得6分) (3)①中西在历史哲学上的重大区别:中国历史好古忽今,听其自然、委之天数;西方历史力今胜古,恃之人力、日进无疆。我们正视西方的强大和先进,采取措施力争迎头赶上。
(2分) ②中西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不同:西方注重人的独立思考,激发人的内在的思考能力,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中国注重训诂注疏、记诵词章和考据因袭,造成人才拘谨保守的思想,实际上是扼杀人才。我们要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
(2分) ③中西在国家强盛的原因上的不同:中国人以知足为乐,国家在政治上以愚民为主;西方人重竞争,以求各展所长。西方的富强并不是兵器之物或船炮,而在于学术思想上的求进步与平等自由的竞争心。
(2分) (每个要点2分,共6分) (4)①“敢为天下先”指的敢于做先行者,开天下万物之先河,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它体现的是一种打破陈规陋习,锐意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2分) ②在顽固守旧思想浓厚的晚清,严复勇敢地担负起唤醒民众,救国救民的重任,体现了敢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优秀品质。
面对晚深重的民族灾难,他分析战争失败原因,认真思考中国出路,积极宣传西学,积极探寻改造中国的措施,宣传新思想,创办《国文报》,批评帝国主义的霸道和侵略行径(2分) ③而今我国正处于追求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开放的困难,这更需要我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像严复一样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中国人的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2分) ④如果我们都跟老子一样“不敢为天下先”,处处不争不抢,与世无争,遇到一点困难险阻就退让躲避,安于现状,得过且过,那样虽回避了矛盾,保全了自身,但我们的社会必将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停滞不前。(2分) (解释观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联系实际2分;反驳老子观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