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与李四光的恩怨 李四光与丁文江的恩恩怨怨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回望前史,在丁.李联络的履历表中,假如李四光在1950-1951年间讲的是诚心话,1944年之前那些命名"丁文江".劝驾出山.书序志悼.长沙谒墓.敦促拾掇遗稿.参与丁奖授受活动等等,就显得虚伪;假如当年的那些做法是真情表达,则李四光在1950年后表现就极为隐晦.从尹赞勋的诗说起章丁翁李四咱们,往后地质遗响大.万人敬仰章夫子,戡乱战犯脚下踏.一分为二是规则,评人不要简略化.四人评估不定案,梦想地质向前跨.名列第四李四光,建国前后不相同.前尊后敬我有变,不知同行怎样讲?地质创业榜首人,遍查

回望前史,在丁、李联络的履历表中,假如李四光在1950-1951年间讲的是诚心话,1944年之前那些命名“丁文江”、劝驾出山、书序志悼、长沙谒墓、敦促拾掇遗稿、参与丁奖授受活动等等,就显得虚伪;假如当年的那些做法是真情表达,则李四光在1950年后表现就极为隐晦。

从尹赞勋的诗说起

章丁翁李四咱们,往后地质遗响大。

万人敬仰章夫子,戡乱战犯脚下踏。

一分为二是规则,评人不要简略化。

四人评估不定案,梦想地质向前跨。

名列第四李四光,建国前后不相同。

前尊后敬我有变,不知同行怎样讲?

地质创业榜首人,遍查前史无与伦。

丁翁地阀两喽罗,莫惜翰墨赶著文。

这首“无题”诗作,是地质学家尹赞勋(1902-1984)先生1983年在患病住院时期写下的。

尹赞勋曾任基地地质查询所第四任所长(1940-1942),1957年往下一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能够说是中国现代地质学史上的一位要角。

尹氏晚年为总结终身得失,依据自个的日记编撰了一本回想录,成书于病榻之上,名为《往事漫忆》(海洋出书社,1988)。这首诗很或许是在回想往事的进程中重复修改后才附录于书末的。未久,1984年1月27日,尹先生与世长辞。

这本小册子不到10万字,内容很丰厚,极具史料价值,但用纸、插图的质量都很差。1983年就写完了,不知为啥到1988年8月才出书,不免令人觉得有些奇怪。

这首诗写了中国科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但表述得略显隐晦。要读懂这首诗,需求更多了解一些与诗中所涉地质学范畴章鸿钊(1877-1951)、丁文江(1887-1936)、翁文灏(1889-1971)、李四光(1889-1971)“四咱们”有关的前史内容。

章鸿钊、丁文江和翁文灏,是中国现代地质学和地质作业的开创人,他们携手创造的地质查询所,硕果累累,人才济济,闻名中外,是中国地质学范畴的重镇。稍后回国的李四光,先后掌管过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和基地研讨院地质研讨所,亦为中国现代地质学的首要奠基人,在研讨、教学和组织办理方面都有超卓贡献。

丁文江早于1936年初逝世。翁文灏于1948年底被列为战犯。

新中国树立后,1950年8月25日,政务院决议树立“地质作业方案辅导委员会”,录用李四光为主任委员,尹赞勋、谢家荣为副主任委员,章鸿钊为顾问。11月初,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地质作业方案辅导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开端时,掌管会议的李四光,在恭请章鸿钊白叟致词往后,即说话高度赞扬这位白叟,还分外阐明“这次会议确是章老先生开创中国地质作业以来榜首个首要的会议”。

翌年9月6日,章鸿钊在南京逝世,李四光在北京中国地质学会为章举行的吊唁会上的致词中进一步明晰地着重:

(章鸿钊)关于中国地质作业的开创贡献尤大。因而中国地质作业开创人不是他人,而是章先生。

“不是他人”这四个字,是在决然明晰地论定“开创人”的方位,是要“免除丁、翁,独尊章氏”。

在政权更迭的前史关头,李四光乘势改写了中国地质学的前史。在政治强势之下,原居干流的地质学人失去了言语权。尔后直至变革翻开之前的30年中,李四光的前史定调变成陈说中国早年地质学史的不贰绳尺,一同也长时刻构成了中国20世纪科学史上的一大公案。

1980时代,在变革翻开的新形势下,长时刻噤声而心胸隐痛的老辈地质学家们,寻觅前史本相的科学史研讨者们,不断打破原有的无形禁区,逐渐将地质查询所、丁文江、翁文灏这些被沉没的实在形象从头展如今世人面前。但是,因为吃够苦头而心有余悸的咱们,在“昭雪”的路上一步三回头,走得小心谨慎。

1983年下半年卧于病榻、预见到来日无多的尹赞勋先生,即是在这么的状况下,在回想平生的回想录中,为了寻求前史的公平,为了地质学在中国往后的健康翻开,留下了他挨近生命结尾时的心中呼吁。

尹赞勋诗释读

再来说尹赞勋的诗。

全诗可分四节,每节四句。榜首节,说对中国现代地质学翻开史发生严峻影响的有章、丁、翁、李四咱们。但这四自个的命运却很不相同。其间章鸿钊遭到敬仰,翁文灏却因“战犯”获罪而被人踩在脚下,不得翻身。

第二节,说对前史人物的评估不能这么简略化,应当一分为二。假如对这四位没有公平的评估,会影响中国地质学将来的翻开。

第三节,李四光应当名列第四,我尹赞勋对他的观念,在新中国树立前后是不相同的。树立前是从心里“尊”他为师长的,往后则只能说是心存“敬”畏而远之了。不知同行们是怎样想的(正本为明知故问)。

第四节,名列榜首位的章鸿钊老先生,首要效果是在地质学史研讨方面,但没有多少现代地质学研讨效果。被李四光称为“地阀”的丁文江和翁文灏,才真恰是中国地质学界的两位首领。终究的“莫惜翰墨赶著文”,一个“莫”字,清楚是要咱们赶忙著文为丁、翁洗冤。

对同期的诗作,作者都注明晰写作的时刻在某月某日,乃至是某时,仅有这首诗只署“1983年患病住院时期写作”。持续时久而不能定稿,标明他难以用文字说清心中的纠结。

言而总之,他表达了对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四咱们”方位的评估:实在居于最前列的是丁文江和翁文灏。

依据笔者阅览的前史文献判别,理清现代科学史上的悬案,还有许多作业要做。这篇文章只查询“四咱们”中丁文江与李四光的联络史,别的疑问,且待后述。

丁文江与地质查询所

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前史舞台上,丁文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丁文江,字在君,188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自幼受读经求仕的传统教学,曾参与过秀才考试。16岁时被人带到日本,但政治热心使得他不能安下心来读书,更因受不了日自个对中国人的轻视,18岁时(1904年)转赴英国。经过两年预备学习,以优异效果取得了进入英国最高学府剑桥大学的资历,但又因为经济困顿而很快脱离,转入格拉斯哥大学,3年后取得了地质学和动物学的双学位,把握了英、法、德三种外语。

1911年4月,丁文江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结业后回国。按其时清廷的规则,留洋学生归国后要到北京参与考试。丁文江参与了以皇帝名义在紫禁城举行的殿试,1911年10月4日发榜,丁文江名列最优等,被授赏“格致科进士”。这是中国前史上终究一榜的“海归”进士,6天往后,就迸发了掩埋封建帝制的辛亥革新。

民国往后,丁文江很快就成了中国前期地质学界的榜首号首领。

1912年,中华民国暂时政府在实业部之下建立地质科,以章鸿钊为科长。后政府北迁。1913年2月,丁文江应召做了北洋政府工商部矿政司的地质科科长。不久,上级采用他的提议,决议树立地质查询所。当年9月4日,丁文江被正式录用为该所所长。屈指算来,距今整整100年。

在中国现代地质学全体翻开的进程中,有关于本地的大都地质查询机关而言,地质查询所处于宗主方位;相对悉数中国的地质学界(含研讨、教学、查询和学术团体)而言,地质查询所处于基当位置。

中国科学界的首领人物蔡元培、任鸿隽等都对地质查询地址中国科学作业大局中起到的股动和演示效果,对其领导人丁文江的超凡学识和出色效果,给予过高度评估。

在地质查询所草创之时,为了灵敏处理人才短少疑问,丁文江掌管开办了以培养地质查询员为方针的“地质研讨所”,6月招生,10月开学。然后交给了比他年长的章鸿钊担任。1916年,学员结业后大多被留用,地质查询所的作业欣欣向荣。

着眼学科的久远翻开,丁文江持续注重地质学人才的培养。他发现北京大学在1917年康复地质学门(后改为地质系)往后,限于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很差。丁文江为此曾向新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当面提出批判定见。蔡氏虚心承受,并请他代为物色人才。

1919年5月,丁文江随梁启超到欧洲查询,他在途中了解到,有一位已于1918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地质系取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就设法与其联络,发动他回国到北大任教。

生前死后的敬重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黄冈人。祖父厍里是蒙古族员,通汉文,以在乡下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人成婚,子孙取李姓。清末推行新政,张之洞在湖北兴书院。小仲揆在爸爸妈妈的支撑下,于1902年冬挑起行李到武昌肄业。读了一年半,就被派赴日本留学。

留日时期,16岁参与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7年考入大阪高档工业校园,选学“舶用机关”,那时他是计划将来为国家造船的。1910年夏结业回国。也于1911年9月到京师参与“海归”考试,以最优等效果获赏“工科进士”。

1913年再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先是学采矿,后来感到采矿离不开地质,就转到理科的地质系。1918年5月,他以《中国之地质》的优异论文取得了天然科学硕士学位,接着到欧洲内地做地质查询。

1919年一同在欧洲查询的丁文江在得知李氏状况后,及时向蔡元培校长引荐。李四光很快就接到了蔡元培的聘书。1920年5月,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四光进入北大校园,做了地质系的教授。

1920年,丁文江又从美国请来了德裔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请他在地质查询所担任古生物学研讨,一同在北大地质学系教授古生物学课程。

丁文江为北大请来这两位高手,北大地质系的教学有了显着改观,与地质查询所之间构成了密切协作的互补联络。丁文江对李四光在日子和作业上都很关怀,两人之间树立了超卓的私人联络。李四光对校系建造贡献超卓,丁文江多有助力。李四光在校中掌管修建地质学馆楼,即是采用了丁文江出的主见。(《李四光年谱》,p104;以下简称“《李谱》”)

地质查询所和北大地质系在几年傍边集合了一批人才,使学术研讨和专业教学走上了轨迹。1922年1月,丁文江掌管筹建中国地质学会,他提议树立五人预备委员会,将李四光名列其间。2月正式树立时,推选李为首任副会长之一。李在抗战成功之前一贯活跃参与学会活动,担任过多届会长、副会长。(夏湘蓉、王根元编《中国地质学会史》,地质出书社,1982年,第7页。)

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学的开创、奠基和持续翻开所作的无穷贡献,构成了他在地质学界中的“共主”方位。李四光对丁文江是敬重和敬仰的。1923年在他研讨科化石分类时,曾将一新属命名为“丁文江属”(《李谱》,p63)。

“九一八”事端后,北京的常识界在国难临头时热议为国家极力干事的集会中,李四光曾热心参与以胡适和丁文江为基地的议政活动。胡适曾在《丁文江传》说“有几个朋友,如李四光先生,如陶孟和先生,如唐钺先生,正本也常来参与谈论的聚餐”。这么看,丁、李之间就不只仅局限于地质学方面的有关了。

基地研讨院总干事杨杏佛于1933年6月遇刺身亡,专家们“百感丛生,悲愤无状”。对研讨院作业,他们有危机感的一同。对后继人选,他们也有唯丁文江是举的一同。李四光等老朋友活跃劝说丁文江能允就总干事一职,初遭丁氏回绝。

6月23日,丁氏赴美国参与第16届世界地质学会大会,会后在美拜访。在此刻期,丁燮林(署理总干事)与李四光、傅斯年等多人联名致函丁文江,竭力劝丁出任总干事一职。他们在劝驾长函中,咬文嚼字,如泣如诉,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乃至用激将法迫“丁大哥”就位:

目下研讨院之局势,自有其艰难处,非振奋一下不易保得住。不保得住,则从前所费之国帑,吾等所用之汗水,皆付流水矣。环顾学术界人士,更无他人有此气魄。见义不赴,非所谓“丁大哥”也。

在信中还有几句话,显着出自李四光(地质所所长)和傅斯年(前史言语所所长)以内心。他们了解丁氏是以学术为重的人,因而说:

地质、史语所皆在北极尊下建屋,地质所年底可成,史语所初春可成。……兄可在其间开若干作业之室,参阅材料、辅佐人员,皆易挨近。总干事一职,初任时天然甚忙;数月往后,必能腾出甚多时刻,自个作工。此吾等就实习考量之言,绝非虚语也。(转引自宋广波《丁文江年谱》,pp392-394页)

1934年5月18日,丁文江就任基地研讨院总干事。丁、李由此同院搭档。李于1934年12月赴英讲学,由丁文江代为辅导地质研讨所作业(《李谱》,p117)。

1935年底,华北危机,丁文江为国家将来预作大西南备战预备,赴湘粤铁路沿线查询煤矿资本,途中因煤气中毒医治不力,于1936年初逝世。

恰是依据学术有关而构成的超卓联络,当1936年初李四光在英国听到丁俄然逝世的音讯时,他在刚刚完稿的英文《中国地质学》的“自序”中表达了对丁的敬意。回国后,曾到岳麓山左家陇拜谒丁文江墓(《李谱》,p126);也曾特意叮咛黄汲清及早拾掇丁文江的地质学遗稿(《李谱》,156)。

1936年11月,中国地质学会树立丁文江留念基金保管委员会,选出7名成员,排序是翁文灏、李四光、章鸿钊、谢家荣、黄汲清、尹赞勋、杨钟健。这个名单传达出两层含义,一是标明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界的方位之重,二是它模糊表达了丁文江死后中国地质学界尖端人物威望方位的排序,翁文灏占有首位,李四光为第二位(《李谱》,p123)。

1940年3月,榜首届丁文江奖金颁奖大会由李四光掌管(《李谱》,p135),第二届丁文江先生留念奖金则颁布李四光自个(《李谱》,p146),他在先后的说话和书面说话中都表达了对亡友丁文江的敬重。

至此,看李四光与丁文江之间的联络,曰情,深也;曰谊,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