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继勋/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8-0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们是民族的冷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人民共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头颅可断腹可剖"的铁血将军杨靖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他们是民族的冷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人民共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头颅可断腹可剖”的铁血将军杨靖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化斗士鲁迅……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于元编著的《旷继勋》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旷继勋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内容提要

旷继勋(1895—1933),男,汉族,贵州省思南县人,中共党员。旷继勋早年随友人入川参加反对清政府的保路同志军,投身民主革命。后在川军中当兵,任连长、营长等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旷继勋代理川军邓锡侯部第七混成旅旅长职务,于1 929年6月领导全旅在四川蓬溪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随后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府。

后去上海,在中央特科工作,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作出了贡献。

1930年1月,到洪湖根据地,任红六军军长。7月红六军与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合编为红二军团,仍任红六军军长。1931年,他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四军军长。4月,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后调任红十三师师长。

10月,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率部开展武装斗争,指挥了磨角楼、新集、双桥镇、苏家埠等重要战斗和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作出重要贡献,保卫和扩大了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向川北转移途中,旷继勋与曾中生等同志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2月24日,旷继勋率部队攻克通江县城,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被选为主席。1933年6月牺牲。

于元编著的《旷继勋》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传记”丛书之一,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旷继勋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让我们阅读《旷继勋》,用英雄的故事唤醒我们心中的激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敢于革命敢于斗争的猛将(代序)茁壮成长(1895—1926)

穷孩子从军

秘密入党

革命生涯(1927—1933)

牛角沟起义

中央特科

红六军军长

红四军军长

磨角楼之战

新集攻坚战

西出平汉路

活捉岳维峻

东下皖西

南征北战

免职

商潢之战

苏家埠大捷

雹丘之战

西征

入川

遇害

后记旷继勋永垂不朽

敢于革命敢于斗争的猛将(代序)旷继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红军高级将领。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自强振兴、人民的翻身解放,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无私无畏、英勇不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旷继勋追求真理、忠诚于党的崇高精神。旷继勋所处的时代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自觉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选择并坚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在党的教育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他从旧军队军官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把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尽管他多次受到错误路线的排斥和打击,但他始终无怨无悔,赤胆忠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将鲜血和生命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旷继勋把听党指挥作为最高的政治要求,把忠于党作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把党指挥枪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道路为道路,以党的目标为目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大踏步地跟党走。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旷继勋不怕牺牲、勇于变革的崇高精神。旷继勋烈士所处的时代是新旧思想交错的时代,他始终不屈服于旧思想、旧势力、旧传统,无所畏惧。他致力于改造旧军队的各种恶习,吸收进步青年和军人组成四川青年军人联合会,把追求进步的新鲜空气和革命力量带到部队,孜孜不倦地寻找治军的纲领:他不能容忍旧军阀的颓败无能和恣意妄为,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毅然放弃旧军队的优厚待遇,通过无产阶级武装革命,为国家、民族的强盛、振兴、自由而奋斗。

他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在建立根据地、建设部队、军事指挥上,都为我党我军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旷继勋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旷继勋烈士所处的时代是时局动乱、民生凋敝的时代。他出生贫苦,深知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从军之前就立志为贫苦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把“谋求工农解放,为大众解除痛苦”作为参加革命的宣言。

无论是在军事指挥岗位,还是在地方工作期间,无论是在顺境之中,还是在受到不公待遇时,他都矢志不渝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艰苦奋斗,勇于进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在党的力量相对弱小、革命事业几经波折、白色恐怖阴云密布的艰难岁月里,为人民求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旷继勋离开我们很久了,但革命先烈的英名和崇高精神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旷继勋永垂不朽旷继勋作为红军的高级统帅,率领千军万马与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旷继勋的一生虽然短促,但他的贡献却是巨大的。新中国的成立,就是靠旷继勋这样的人流血牺牲换来的。

旷继勋虽然牺牲了,但人们永远怀念他。

旷继勋故居位于贵州省思南县城安化街。1997年10月,共青团贵州省委经报请中共贵州省委批准,将旷继勋烈士故居列为贵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安化街旷继勋烈士故居巷口,有一座朱漆门楼,上面悬有匾额,匾额上有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所题“旷继勋烈士故居”七个大字,金光闪闪,十分耀眼。

通过甬道进入三合院,是一套砖木混凝土仿古建筑,由故居、陈列室、接待室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纪念馆显得庄严肃穆,古色古香。

故居部分十分洁净,堂屋位于三幢房舍中间,门口左右悬有中共铜仁地委书记肖永安所撰的楹联:

大风起兮,救世匡时举义旗,红军虎将建旷代奇勋;

睡狮醒矣,富民强国求发展,乌江儿女继先烈宏愿。

跨入故居室内,正中为旷继勋烈士汉白玉半身雕像。左右墙壁上悬挂着几幅题词: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廖锡龙所题“发扬红军精神,艰苦创业,振兴思南”;贵州省省长吴亦侠所题“继承先烈精神,保持红军特色”;铜仁地区行署原专员袁周所题“旷世奇勋,一代英才”;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宣传部长李逸山所题“旷继勋烈士永垂不朽”。

故居右间陈列着烈士生前用过的木床,墙壁上挂着他的一幅半身戎装像;故居左间为来宾题词处。

三间正房的左右分别为马房、厨房和卫生间。

陈列室内,各种图、表、照片挂满四壁,分“青少年时期”、“率军起义”、“转战洪湖”、“奋战鄂豫皖”、“川陕悲歌”五部分,展示了烈士成长过程和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

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发动蓬溪起义,威震全川,影响全国。这是大革命失败后四川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这次起义铸就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革命老区精神;这次起义有力支持了全国革命斗争,为四川革命活动播下了火种,为川北乃至整个四川的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旷继勋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一心一意干革命,能上能下,出生入死,把毕生的精力完全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蓬溪人民为他建立纪念馆,让子孙后代永远缅怀这位先烈的卓越贡献。

旷继勋的戎马一生,是自动自觉、不屈不挠、无怨无悔、浴血奋战的一生。旷继勋献出了灿烂的青春、宝贵的生命,是我军早期军人平凡坚忍、刻苦顽强、英勇悲壮形象的缩影。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浴血奋战,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楷模!旷继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用青春和热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其浩然正气可歌可泣,其丰功伟绩与天地共存。旷继勋永垂不朽!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决裂。

在北伐革命军节节胜利的同时,四川革命运动也在中共重庆地委和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的领导下迅猛发展起来,各地农民武装革命严重地威胁着封建军阀的政权。于是,一切仇视革命的反动势力秘密地勾结在一起,开始共同对付革命群众。

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旷继勋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移。他利用旅长的身份,保护了许多同志,使党组织度过了困难时期。四川省委缺乏活动经费时,他设法提供;党的机关有难时,他设法保护;危害党的敌特横行时,他设法除掉;暴露身份无处藏身的共产党员走投无路时,他在自己的部队里给予安排工作。

1928年冬,旷继勋率领部队从广安移驻李家钰的防区——遂县射洪咀和蓬安镇一带。旷继勋治军极严,从不扰民。

这时,川军反动将领邓锡侯、黄隐磨刀霍霍,企图整编旷继勋部,消灭这支革命力量;李家钰也频繁调动军队,虎视眈眈,时刻防备这支红色队伍在他的防地里发动起义。

在这危急存亡之际,旷继勋和旅里的中共党组织决定领导该旅官兵起义,并向中共四川省委作了汇报。中共四川省委经研究后同意起义,特地派罗世文和邹进贤到旷旅与旷继勋一起负责领导起义的工作。

1929年6月初,罗世文、邹进贤赶赴旷旅旅部驻地后,同旷继勋召开会议,制订了起义计划。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时当夏汛,涪江发了大水,再加上遂宁驻军固守防区,不易攻取,因此起义部队应取道蓬溪,经西充、南部、营山、渠县、大竹向川东进军,以便在梁山农民运动配合下渡过长江,进入鄂西与贺龙所部会合;如不能打过长江,则应北上经开江去万源,与王维舟、李家俊的川东游击队会合,再向西去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开届辛川陕根据地。

起义前成立了前敌委员会,邹进贤担任前委书记,罗世文担任党代表,旷继勋担任总指挥,李伯平担任政治委员,王金辂担任参谋长,进行了起义的准备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制作了军旗、臂章、帽徽、大印、标语、口号等。

1929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旷继勋根据省委的决定和起义计划,以“打野外”为名,指挥全旅四千余名官兵开往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召开大会。在会上,旷继勋庄严宣布全旅官兵举行武装起义,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大旗,将部队改编为红一师、红二师和先遣师,即刻向蓬溪县城进军。

午夜时分,红军到达距蓬溪县城五华里的双星桥,兵分两路攻打县城:一路由川鄂公路直取南门;一路沿遂蓬古道,经欢喜垭、白塔寺攻取西门。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激战,驻防蓬溪县城的李家钰所部边防军尹克诚骑兵团死伤二十余人,余部经北门外跪象山向文井方向狼狈逃窜。

6月30日凌晨,红军解放了蓬溪县城,摘下了国民党蓬溪县指导委员会的牌子,捣毁了衙署机关,没收了县衙大印,烧毁了粮册档案,释放了监狱中的在押政治犯,宣布建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以四川省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委任原旅部副官刘汉秋为蓬溪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长。

旷继勋带领红军指战员分别到街头、茶馆、学校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沿街张贴了“工农朋友组织起来暴动”、“打倒地主财东”、“打倒土豪劣绅”、“杀尽贪官污吏”、“建立苏维埃政府”等标语。

红军纪律严明,无一士兵滋事扰民。百姓奔走相告,蓬溪县里一片欢腾。

为了进军的需要,红军和县苏维埃政府召集富商士绅,筹集了军饷和布匹。

7月1日,旷继勋按原计划指挥红军告别蓬溪,向南充、西充、南部等县进军。他们每到一处就打土豪,分浮财,深受劳苦大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