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秋的丈夫 红军惟一的女师长——张琴秋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红军惟一的女师长--张琴秋 ■第一代女部长张琴秋 女中英豪 琴秋名扬 巾帼标芳,疆场生光. 红星添艳,赤帜飙扬. 琴秋昔日,秀色一方. 戎衣几载,尤胜红妆. 千

红军惟一的女师长——张琴秋 ■第一代女部长张琴秋 女中英豪 琴秋名扬 巾帼标芳,疆场生光。 红星添艳,赤帜飙扬。 琴秋昔日,秀色一方。 戎衣几载,尤胜红妆。 千闺奋命,挞伐用张。 祁连戈壁,气贯穹苍。 壮怀烈烈,英气堂堂。

刚折棠悴,呜呼哀伤。 吁嗟女将,勋著旗常。 巴山有幸,长念元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巾帼英雄,在当年工农红军的战斗行列中也有不少女战士。有过留学经历的张琴秋,却是红军历史上惟一的女性将领。

她在革命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都有出色的业绩,是我党第一代革命新女性中的突出代表。 生平 ■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五年回国,先后成为红军中惟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惟一的女师长,解放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 张琴秋,学名张悟,1904年生于浙江桐乡县一个商贩之家。

经父母亲节衣缩食,供她上了本县女子小学,又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校内,她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参加学生游行并带头剪发。

1923年,她进入上海爱国女校文科班,因容貌秀美而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在爱国女校,张琴秋通过与自己同班的沈雁冰(即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认识了沈的弟弟沈泽民,翌年由他介绍考入上海大学。

两人相爱后,张琴秋在沈泽民引导下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与杨之华(瞿秋白之妻)、王一知(张太雷之妻)、王会悟(李达之妻)一起,在向警予领导下办起平民女校。1925年冬,张琴秋同丈夫沈泽民等秘密搭上一条苏联运煤船,赴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

1930年,她把刚生下的女儿玛娅安顿在国际儿童院,潜回上海。翌年,夫妻二人进入鄂豫皖苏区。张琴秋先任军校政治部主任,1932年夏国民党军重兵“围剿”时,又担任了根据地第一位女县委书记。

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张琴秋改任师政治部主任随军出发。丈夫沈泽民作为鄂豫皖省委书记留下坚持游击斗争,于翌年牺牲。 到达川陕边区后,红四方面军重建根据地,张琴秋先任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

她反对过张国焘的错误,遭受打击报复,被调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在那里,她除了指挥过战斗,还主持了一些建设项目,如今仍留存在四川通江县的烈士陵园,其图案便是由她当年设计的。1935年初,红军在川东北建立了历史上建制最大的妇女部队——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由她任师长。

长征途中,张琴秋改任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其后,她在西路军任组织部长。部队失败时,她因产后身体虚弱被俘。 抗战爆发后,经周恩来向国民党点名交涉,张琴秋被释放回延安。

她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女子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期间,张琴秋在中央妇委长期担任秘书长,1948年曾与蔡畅一同率解放区妇女代表团赴东欧和苏联,在国际上宣传中国的妇女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分管女工工作。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张琴秋早已到地方工作,这位惟一的红军女将便没有被授予军衔。在“文革”风暴中,性格刚烈的张琴秋受到诬陷和迫害,于1968年4月愤然以死抗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4个月后,1979年4月,党中央正式为张琴秋平反,对这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表示了深切的悼念。 背景 ■中央军委在抗战初决定不再建立妇女部队,于是女子独立师成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篇章 在长夜难明的中国千年封建社会,妇女一直受到君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四大压迫,直至五四运动才发出女性解放的最早呼声。

张琴秋作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不仅在求学和投身革命运动方面不让须眉,还跻身于过去一直是男人世界的战争领域,在铁与火的考验中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近代火器战争使妇女可以作为辅助人员投身战场,组建独立的女子作战部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强调妇女解放时的创举。

30年代前期,海南岛曾建立过“红色娘子军连”。川东北地区的男性多受烟毒之害,女性承担起艰难家庭劳动的主角,使她们具备了参军所需的体力和精神上的有利条件。

张琴秋领导的妇女独立师(长征途中缩编为独立团),便是在此基础上解放妇女的一次尝试。尽管该团多数同志后来浴血祁连山下,其业绩却永留中国妇运史册。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央军委根据红军时期的经验教训,要求不再建立单独的妇女部队(应该说这是适合女性特点及残酷战争环境的规定),红军时期的女兵作战建制单位在人民军队历史上就此成了空前绝后的篇章。

以往的组织形式虽然不再,然而当年张琴秋和她所率领的女战士们英勇战斗的无畏精神,却作为光荣的接力棒,传给那些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的一代代有觉悟的女性。

故事 ■刚到根据地时,同志们还只说沈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但她在红军学校一出场,便使大家由衷佩服 张琴秋化装刚刚潜入鄂豫皖根据地时,同志们都说沈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对这个洋学生出身的女人能否当好军校政治部主任还有怀疑。

不过张琴秋第一次出场,就给普遍出身于农民的干部学员留下了突出印象。早操集合时,她身着灰军装扎着绑腿,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彭杨军校的操场上,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惊叹。

进行政治动员时,她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更令人信服。原来,张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便预见到回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人一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

这位27岁的女政治部主任,还显示出了文武全才。张琴秋组织宣传队时,亲自教姑娘们跳苏联海军舞、乌克兰舞。

到了川陕后,她又组建了四方面军剧团,给大都是童养媳出身的演员们上文化课,并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 ■率领500农妇灭了川军一个团 ■随西路军出征,临近分娩时还指挥作战,把孩子生在戈壁滩上 ■女部长到哪个工厂,就同职工一起在食堂就餐;率团去苏联参观时亲自当翻译,“部长兼译员”传为美谈 1933年,川陕苏区反“围攻”时,一次,川军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到四方面军总医院附近。

当时,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人和医院保卫科的几十个男同志。她沉着地根据高山狭谷的地形安排了一个包围阵,待敌军进入山谷中突然卡住两头,然后她带领身边的人进行喊话宣传,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敌军进退不得,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又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停止开枪倾听喊话。恼怒的敌团长以手提机枪扫射不肯开枪和前进的士兵,激起了反戈相向。张琴秋乘敌内乱,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下去,将全团敌军缴械。

此事很快在全川传扬,《蜀笑通讯》和《中国论坛》都登载了“五百农妇缴一团”的奇闻。国民党的一些报纸,还把张琴秋说成“精通五国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马可以写文章”的能人。 红军的西路军向新疆远征途中,张琴秋已临近分娩,但仍在担架上指挥总部机关作战。

在马匪骑兵的包围中,孩子出生在戈壁滩上,她也因产后失血过多而昏迷。一个成长于上海、又留过学的妇女,能在西北大漠经历如此的磨难,需要有何等坚强的意志!

从新中国成立起,张琴秋担任纺织部副部长近20年,是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她根据20年代在上海动员纱厂女工的经验,又研究了解放后的新情况,多方设法解决女工的困难,以调动她们的积极性。

张琴秋到哪个工厂,都同职工一起在食堂就餐。她率团去苏联参观时亲自当翻译,“部长兼译员”传为美谈。她去世多年后,党内老一代人谈起张琴秋,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她的光辉形象和传奇般的经历长留于大家心中。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的,困难是我的。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