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叶培贵 叶培贵:南安籍首个“德艺双馨”的书法博士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叶培贵教授出生于福建顺昌,出生不久便回到故乡南安生活.对于此次获奖,叶培贵表示:"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得到这个表彰,我很意外,感谢这个时代对普通劳动者

    叶培贵教授出生于福建顺昌,出生不久便回到故乡南安生活。对于此次获奖,叶培贵表示:“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得到这个表彰,我很意外,感谢这个时代对普通劳动者的关爱和重视!我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负厚望。” 齐玲玲林超连

    对叶培贵教授来说,在南安生活的10年,是其最童真的孩提时代,这段经历对他弥足珍贵。暌违家乡数十年,如今再谈到对家乡的印象,叶教授的记忆仍十分深刻。那时,由于家中无厝,叶教授一家一直借住在村里祠堂的侧房。祠堂保留有一些传统乡村的氛围,这种古色古香的传统乡间生活让他至今不忘。

    1976年,叶教授就读于南安五都小学,学校中一个本村的老师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至今仍记得乡亲们喊‘大本先生’这四个字时的声调。我对‘先生’两字的敬畏,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上课主要是用家乡话,至今我仍怀念用闽南语朗诵古诗词的感觉。”叶教授回忆道。

    古代孟母三迁的典故,将家风对人成长的影响描述得淋漓尽致。对叶培贵教授来说,尽管自己的父母没念过书,但是从小他们对于自己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他谦虚好学人格的养成,却是他这辈子接受到的最重要的家教。

    “在我们那个年代念书是个奢侈品,很多孩子念完小学,基本上都辍学务工,我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但是他们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也跟乡亲们一样很敬重村里的‘先生’,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上学,这是我受过的最重要的家教。”叶教授回忆道。正因如此,他从小就十分热爱学习。

    拜师书法大家欧阳中石

    叶教授真正进入到书法艺术世界里,还是少年时到顺昌的求学时期。

    还在顺昌上小学的时候,叶培贵就对班上一位老师写的一手好字感到痴迷。到初二时,数学老师刘为民的板书写得潇洒流畅,少年叶培贵开始在记笔记时试着模仿,沉浸在自己的书法世界里。

    而真正学习书法是在高三,当时顺昌县青少年宫办了一个书法提高班。叶培贵教授的启蒙恩师黄建勋,见其字笔画虽少些劲健,但间架结构还算平稳,于是破格让他成为培训班招收的最后一名学员。1987年,福建省举办第七届全省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展览,叶培贵在恩师的悉心教导下,凭着“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高”一幅字,一举夺得这届大赛的一等奖。

    1987年,叶培贵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正值启功先生将《书法概论》课程交给秦永龙教授。“秦教授本人既是古文字学家,又是书法家,得启老真传,他平和而严谨,我在他的课上较为系统地了解了书法的基本知识。”当时受到启功先生的影响,北师大书法社团一直十分活跃,听过不少知名书法家的讲座,叶培贵获益匪浅。

    “我那时大约是一半时间学中文、一半时间学书法。在校四年间,我对启老一直只敢远远地仰望,而不敢趋前求教,到2000年北师大建立书法专业后,我有幸受邀兼职任教几门功课,才有向老人家当面叩问的机会。”叶培贵回忆,当年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百首》在香港出版,借来复印后,读得如痴如醉,是影响他最大的书学著作之一。

    1990年底,叶培贵在北京景山学校实习时,获悉欧阳中石次年招收一名书法方向的研究生,非常激动,冒冒失失闯到他的书房咨询:“您明年有招生对象了吗?”欧阳中石老先生哈哈大笑:“我是开门办学,只要分数够了,我就要你。”

    这次在叶教授自己看来颇有些冒失的求学举动,却成就了他与书法名家欧阳中石的师徒情缘。

    甘当南安书协“特邀会员”

    年少有为的叶培贵十分谦逊,他一直说自己是个笨人,就是老实写字,因为笨人不敢出格,一直秉承“不能讨巧”、“敬事”的原则。“我和我的字一样,仍在路上,所以不敢说有什么代表作。”他一直谨记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话:“社会每时每刻都在给每个人打分,它是公平的,历史也是公平的。”

    谈到目前的生活,叶教授称自己为“宅男”,他说自己最大的兴趣就是在书房里读书、写字,和同道交流,跟学生切磋。因为本科学习中文,而后学校又安排他教诗词格律,所以写写诗词、做做对联也成了叶教授的爱好之一。

    其他时间,就是做一些社会服务工作。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海淀区人大常委,有时要参加一些议政会议或者调研。同时受聘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也常常为慈善事业和对外交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尽管已经很久没回南安,但叶教授一直心系故乡,尤其是故乡的书法艺术传承。南安市书法家协会会长、本报副总编辑潘高鹏说:“叶教授博学、严谨、热情、谦虚,也不乏幽默、风趣,他对书法有虔诚的热爱,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在南安书法家协会的微信群里,叶教授一直活跃在我们中间,经常给我们以最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使我们的微信群很有学术的氛围。

”此前,南安市书法家协会曾一直力邀叶教授担任协会高级顾问,但叶教授却坚持只当一个“特邀会员”。他说,他喜欢跟大家平等交流,这让他有种“游子归家”的幸福感。

    谈到目前南安书法界的氛围,叶教授十分肯定:“南安的书法界可谓人才辈出,长辈如王公忠书,老骥伏枥而虚怀若谷,领导如潘公高鹏,胸怀大局而平易近人,乡贤如傅公宏志,造诣精湛而直言畅议,都有很好的引领作用。群里的几位中坚,如长于小楷的林公培养,长于行草的王公志安,长于诗词的黄公福强等,放到全国范围看也是十分优秀的。”

    此外,南安人王志安组织的临帖会和仙茶园组织的英仑会,也得到了叶教授的深度赞誉,“为大家相互砥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我觉得只要把这些力量组织协调好,南安书法一定能够稳步提高,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