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家训 汤一介:“一句家训”成就“一代宗师”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仙逝,我在第一时间写了一首诗悼念,细细回想,欲罢不能,又写下此文.汤先生长我20余岁,是长辈.长者.老师,更是值得效法的楷模.我与汤先生非亲非故,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如果从一字之师这个成语,或者韩文公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讲,我与汤先生也是正儿八经的师生关系.我知道汤先生是在40年前读过他的<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是在<哲学研究>还是<光明日报-哲学遗产>,抑或是什么刊物上看到的,实在是记不得了.<谈谈哲学遗产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仙逝,我在第一时间写了一首诗悼念,细细回想,欲罢不能,又写下此文。

汤先生长我20余岁,是长辈、长者、老师,更是值得效法的楷模。

我与汤先生非亲非故,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如果从一字之师这个成语,或者韩文公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讲,我与汤先生也是正儿八经的师生关系。

我知道汤先生是在40年前读过他的《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是在《哲学研究》还是《光明日报-哲学遗产》,抑或是什么刊物上看到的,实在是记不得了。《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讲了什么问题也依稀模糊了。前几年,我的儿子因为在北京工作,有住在北京大学毓秀园,不知道他是怎么认识了家乡前辈乐黛云教授,进而也认识了汤一介先生,我又有才关注起汤一介先生来了,记得在CCTV看到过汤先生在岳麓书院办的一个什么青年讲坛上的一次演讲,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没有讲稿,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佩服的五体投地。

汤先生总是说他不是一个哲学家,但是,他的一书一文一言一行都是很哲学的。哲学的精髓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而不是像有些人只是挂在嘴上,把哲学挂在嘴上的"哲学家"成不了哲学家。

汤一介的学问太大了,涉猎内容太多了,只能挂一漏万,就有关汤先生的一句家训说起。 汤先生1927年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很大。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算是家训,意思是勇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对合乎道义的事情要有担当。汤一介先生躬行一生,终成大家。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封建时代这样的知识分子不胜枚举,后来少了,民国时期鲁迅是领袖,现在几乎没有了。更有人自己在避难,在逃责,却拿鲁迅先生做盾牌,自己躲在后面说鲁迅活到现在将会如何如何,其实,这种人骨子里就是一个没有脊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