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绝句欣赏

2017-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 画像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五言绝句

杜甫是诗歌造诣很高,虽在其身前未的到重视,但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却影响了他后世的众多诗人、包括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等。杜甫很擅长驾驭多种形式和题材的诗歌,他在五言、七言律诗上的功底很深,而且此类文体的诗歌达他全部诗歌的一半以上,可见其成就之高。

杜甫画像

杜甫的五言绝句因为他在律诗上的成就过高往往被忽视,其中绝句多在漂泊西南之时所创,反映的更多是蜀中人们混乱不安的生活状态,借景抒情,抒发情怀,他在绝句方面的贡献也不少,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下杜甫其中几首五言绝句。

其一《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赏析:此为诗人杜甫迁入蜀中时,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甚是仰慕,遂用笔墨抒发咏古抒怀的情绪,也因此以诸葛亮的遗恨来渗透自己的抑郁之情。

其二《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杜甫躲避战乱,一度迁往梓州,得以重回草堂时,心情舒畅,见景色依旧便写下此诗,描绘的景色迷人生机勃勃之象。

其三《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这首诗通过所观察的景物得到的感受来衬托出诗人的情绪,在异乡思念故乡,盼归期的殷切之情。

绝句杜甫

杜甫一生留下诗作无数,他在经过了长期的漂流后重返成都草堂时,知道安史之乱已平,心境十分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忍不住提笔做此佳作《绝句四首》组诗,其中最有名的自然要数第三首: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之三《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我们早早地在小学课本就目睹过这首唐诗佳作的风采了。诗歌的前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风景的美丽,而后两句则表达诗人在看到吴船时产生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的译文是:两只黄鹂鸟在青翠的柳条之间轻快悠扬地歌唱,白鹭排成长队直直地冲向蔚蓝的天际。我呆立在窗边,能看到远处西岭上面常年不化的厚厚积雪,门前停靠着由万里之外的东吴赴此而来的渡船。

诗歌以极富生机的美丽景象起头,一开始就给人营造了一种清新畅快的情绪氛围,在诗歌的前两联中,杜甫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眼前的这幅春景,翠璧的绿色、黄鹂的歌声、飞天的白鹭,动静融合,交相辉映,十分传神。且在前两联中,杜甫以“两”对“一”,以“横”对“纵”将风景写得生动活泼,写出了自在的舒适感,也写出了自然的开阔。

后面两句中,诗人在窗前瞭望,因为早春的空气清新因而能看到远山的积雪,推远了意境,最后一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的复杂心境,睹物思情,念起故乡却未点破,在希冀与感怀之间显得意蕴深长。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所作的七首绝句组诗,讲的是在一个春色无限、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杜甫独自一人在锦江江边散步,欣赏这春天里花枝招展、彩蝶翩翩、莺鸟歌唱的美丽景色。

江畔独步寻花

这七首诗中,杜甫在描述了自己独游江畔时所欣赏到的美景之余,也表达了诗人本身对于美好安宁生活的热爱。此外,在这首诗中,也包含了诗人在久经战乱后重得安定的愉悦心情。全诗的描述中动静结合,尽管没有声色,字里行间却栩栩如生,甚有风味。

第一首诗是从杜甫独步寻花的起因写起,主要讲的是他恼花;第二首诗写的是当诗人独自一人漫步到江边时,看到了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第三首讲的是某些别人家的花,红白错落,目不暇接;第四首表达的是诗人遥望少城中的花,在脑海中浮现出花开之盛以及大众之乐的景象;而第五首诗写的是黄师塔前面的桃花;第六首主要讲述的是杜甫成都草堂附近的邻里黄四娘家开满花的春光景色;最后一首则是诗人对赏花、爱花以及惜花的总结。

杜甫这组组诗的上四首分别描述了诗人自己因为恼花、怕春、报春以及怜花因而表露出来的忧愁感伤的情绪;而后面三首诗歌则展现出了诗人在赏花时表露出的愉悦之情,饱含了一种对于春色留不住的惋惜与感叹。诗歌全文脉络清晰,层次有序,有如一幅江畔寻花图一般,展现了杜甫对于花的珍惜以及身处美好生活中时对于美好事物能够常留的希冀。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

《绝句·江碧鸟逾白》是唐代诗人杜甫在进入蜀地之后所作的诗歌,诗文的前面的一、二两句用以描写景象,而第三、四两句则用来抒情,全文托景抒情,意味深长。杜甫在这首诗中借美好的乐景来诉说哀情,用客观景象与自身感受的反差对比来强调诗人自己思乡之情的深厚,令人感受到别具一格的韵味。

江碧鸟逾白

诗歌的主要意思表达的是,翠绿的江水将小鸟的羽毛衬托得更为洁白了,青山苍翠欲滴,鲜艳的红花有如即将燃烧的熊熊烈火一般。眼看今年的春天就要这样过去了,到底何时才是我回归故乡的时日呢?

杜甫的这首诗创作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在蜀中躲避战乱。幸得朋友们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的一处地方建起一座草堂,颠沛流离的一户人家得到了暂且的安定。然而在杜甫的一生中,在浣花草堂的这些时日算是他为数不多的一段美好时光。然而由于杜甫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因此即便在这罕有的安定中,他也无时不刻不在担忧着这场未能平息的战火,时刻都深切期盼着能够早日回到故里。因此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描写春天里的美好景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在写法上是典型的触景生情的表达,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情景交融的描述,前两句将景色写得清新秀丽、沁人心扉,深有朝气;而后两句笔锋一转,表现了春光虽好却匆匆过境,最后一句则是从内心深处表达了浓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