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新东方 东方今报每天最早的读者在新闻频道(图)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既知四方事,又晓河南情,欢迎您和我们一起在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读报>,我们来关注今天出版的东方今报的报道--"每天,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

“既知四方事,又晓河南情,欢迎您和我们一起在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读报》,我们来关注今天出版的东方今报的报道……”每天,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读报》主持人都要和观众分享两三条来自东方今报的报道。

东方今报记者赵媛/文

沈翔/图

【读者好奇】

报纸如何“飞”上电视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两篇东方今报的报道,一篇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一篇是郑州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第一人。”郑州市民罗先生每天午饭后,必看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天天读报》。

“上午工作忙,在办公室没时间看报纸,中午看电视读报,就知道一天的大事要闻了。”罗先生说,作为东方今报的老“粉丝”,不知道东方今报是怎么“飞”到电视上的?

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走进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打探读报节目“背后的故事”。

【幕后揭秘】

《天天读报》编辑是每天今报最“早”的读者

“我们可能是每天《东方今报》最"早"的读者了。”《天天读报》制片人鲁涛说,每天凌晨五点半,他都要上网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和20多家国内以及省内重要报纸的网站,东方今报是他看的第一份报纸。

“每天凌晨5点,我都会收到今报传来的电子版。”鲁涛说,刚开始他是从东方今报网站摘取当天的报道。因为给节目选材和制作时间较早,为了保证及时、快速地向观众传递东方今报报道,现在每天他都享受先看电子版的“特权”。

“我们每一个编辑都是东方今报的忠实读者。”编辑屈丰说,因为节目需要,大家每天都会把《东方今报》看好几遍,从中选取河南广电全媒体的声音,和对观众最有用的信息。

东方今报“上电视”一天多达10条

“今报的中原经济区等一些重要的时政要闻报道、策划报道,有河南广电全媒体特色的报道,例如最近的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以及省内重要的社会新闻,我们会重点和今报展开互动。”鲁涛说,“依托河南广电的优势资源,打开电视看今报,打开今报看电视。我们的这种互动正是体现了河南广电全媒体的"优势互补"。”

“电视的优势在现场展现,报纸的优势在深度观点碰撞。”在鲁涛看来,将电视的“活”和报纸的“深”结合起来,能实现媒体的全方位联动,更能“立体”地为读者和观众传递有用信息,“等于给报纸和电视都插上了翅膀。”

另外,有独特今报特色的《看电视》、《公益周刊》、《东方文娱周刊》等内容,《天天读报》也最爱和观众分享。

“26分钟的《天天读报》,一天会读70条左右报道,平均下来,每天要读今报的报道2~3条。多的时候,能达10条以上。”鲁涛说,比如中原经济区论坛、全国以及省两会、一些大型活动或策划时,他们都会“浓墨重彩”突出东方今报的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每天读今报的量都在10条左右,让更多人听到了广电全媒体的声音。”鲁涛说,东方今报推出的《七省媒体热议中原经济区》、《民生十问》等报道,在省会各媒体中特色鲜明,不仅把视角扩充到了周边省份,还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每天都会选取分享。

【读报特色】

今报时政新闻创新展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鲁涛说,他10多年前就是一名时政记者,也曾为时政新闻创新苦恼过。东方今报的时政报道创新让他印象深刻,实现了“用都市报的眼光报道主流新闻”。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时政新闻枯燥死板,读者和观众都希望能看到更鲜活的时政新闻,能有打动人内心的东西。”鲁涛说,东方今报的《细节卢展工》、《卢展工效应》、《重商效应》、《人往哪里去》等一批报道,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时政新闻。

“比如卢展工合影站后排,"俯身"为代表摆话筒,这些细节很打动人,是以前的时政新闻看不到的。”鲁涛说,这样的报道定格了新闻现场,为读者展现了“新闻背后的新闻”,开创了时政报道的新局面。

电视编辑给今报穿“金边衣裳”

电视编辑怎样“包装”东方今报的版面,是读者都好奇的。

昨天上午,《天天读报》的编辑们正在紧张地为节目制作背景。编辑屈丰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为东方今报专门制作的“金边衣裳”当屏幕上出现报纸的版面内容时,别的报纸版面底版都是淡蓝色,而东方今报的橙色和金色底版显得异常醒目。

“《东方今报》的CI主打色是红色,我们专门为今报设计了橙红色再加上金色的"独特外衣"。”编辑屈丰说,这样不仅和今报的色彩相吻合,也让电视屏幕上的今报更“靓丽”,能让观众“一目了然”。

说起心目中的东方今报,屈丰用了一个特殊的比喻“像老百姓的皮肤”,能敏感感知外界的新闻刺激。

而在制片人鲁涛看来,河南广电全媒体要更加“抱团”形成合力,希望能和东方今报展开更深层次的互动,丰富节目的表达形式,真正实现“全方位联动,资源共享,互为平台,互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