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故事 十个海子的出处是什么
关于海子的故事
海子,也叫查海生,1964年3月在安徽省查湾村出生,从小生活在乡村,是一位诗人,著有很多代表作。那么海子的故事有哪些呢?
海子诗集
海子还很小的时侯,就很聪明,记忆力更是不一般,他几乎能像毛爷爷那样过目不忘。1968年,年仅4岁的海子,被父亲领着参加了当地的一个背诵比赛,海子一字不差的背完了,在场的人都颇为惊叹,他也因此获得了第一名,并拿到了奖品和奖状,同时,他也在村里出了名。
1969年—1974年,是海子的小学和中学时期,从小天资过人的海子不负众望,在1979年,以当时文科“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这件事在当时成为了一件家喻户晓的事情。
1979年,15岁的海子来到了北大,那时候的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子小小的,年龄也小,就像个小孩子,或许就是他的孩子气,让他跟一些年龄大的人相处得还不错。1982年,海子开始写诗,1983年,他从北大毕业,并被分到了中国政法大学,1984年又被调到中国政法大学。
从1986年开始,海子几乎每年都要去旅行,他远游了很多地区;1987年,他又远游了成都等地方后回了家;1988年,海子又去了一次西藏,当时,他与一位友人曾去看过一位很厉害的女诗人,而且三人聊了很久,尔后海子一个人又来拜访了这位大姐,并大胆提出想留宿,却被拒绝。
1989年,年仅25岁的海子带着一封遗书在铁轨上自杀。这也是海子的最后一个故事,他自杀的原因到现在都有不同的说法,但这个结局始终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这就是海子的故事,这就是海子的一生。
十个海子的出处是什么
十个海子出自于海子的诗歌《春天,十个海子》,这是一首抒情的诗歌,海子用一与十的对比、碰撞,描绘出特有的情绪。
十个海子
十有完美的意思,就像十全十美一样。完美是众人追求的,连海子也不例外,他也想向完美靠近,追求完美的事情。但是生活总是会把你从想象中拖出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像一条鸿沟,永远也无法跨越。生活里处处充满了残缺,好像完整只存在于理想生活里。
海子说春天里,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写出了他内心压抑的痛苦,在世俗里生活,怎么能够远离别人的批评、嘲笑。而海子因为不被人理解,他的内心是孤寂、痛苦的,他渴望得到释放。所以他写十个海子的复活,仿佛自己也能从中找到突破口,不再受到折磨。
但是最终十个海子只剩了一个,一个更倾心于死亡的海子。在生活的压抑下,心中有太多的无力感,自己不能有所改变,连心都不能再做挣扎,他只想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这令他痛苦的源头。
从一到十,再从十到一,仿佛一切还是回到了起点。就算想做点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也是毫无用处。十个海子更是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就连悲哀也由此产生。诗句流露出伤痛、凄凉的心情,传达着海子的纠结。
有时候因为爱得太深沉,所以更想拥有完美。因为太亲近,所以要求更多。在亲近的人与事面前,变得更加苛刻,更加不能接受半点的残缺。
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是写在哪里的
海子是现代诗人,有人说他是抒情诗人,他自己说他是哲理诗人,他的诗文字简洁,感情丰富,看似狂放却又入情入理。海子是一个农村子弟,1964年出生于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原名查海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是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所写的诗句,可惜,海子始终未曾邂逅梦想中幸福。下面来看看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
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诗画图
海子的一生非常短暂,他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8岁开始创作诗歌,20岁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从事美学教育,同年发表代表作《亚洲铜》,22岁开始远游内蒙古、西藏和青海等地区,25岁时在山海关附近的铁路卧轨自杀。海子的一生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海子一生都想做一个幸福的人,简单、纯粹而热烈,但是他的追求是理想主义的,是有些偏执的,他不被理解和支持,他与世人的幸福渐行渐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饱含着海子做一个幸福的人的愿望,但在现实中这却是海子自杀前不久的作品。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海子在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首诗共三节,第一节是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饱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第二节是想象,诗人幻想着找到幸福后的喜悦之情。而最后一节中,收获幸福的诗人将祝福送给所有的人,诗人的正直、热情与大爱,尽显于此。同时,作为实际上并未获得理想幸福的诗人,我们又看到了他向往幸福却又求之不得的压抑与苦闷。
海子的九月的简介
海子的九月是海子众多诗歌中的一篇。这首诗是以具有神的色彩意境来表达了海子对于世界、生存、灭亡的认识。有人说,表现出来的还是一种悲伤色彩,而我却认为流露出的不仅仅是悲伤。
海子照片
海子的九月是海子在1986年的时候创作的。他当时已经22岁了,在思想上也比较成熟了,而且又工作了三年,所以他对生命、死亡是有了比较好的认识的。诗的第一句说“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这句诗虽然将不老不死的神,说成是众神死亡,但是这也不是绝望的流露,因为他又说那个草原上是开满了野花。这就说明,他当时还是蛮想得开的,虽然神死了,花依然要开,就像生活,虽然各种东西失去,但是依然要继续。
海子的九月中又说“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句看似在说风,实际却是意有所指,在我看来,这里比远方还远的风,其实指的是他喜欢之人,她们虽然美好,但是却都不在身边,而且都和风一样很难触摸到。之所以说风是指他的爱情,是因为其在后面说,“我的琴声呜咽”,这里的琴其实是代指情,是对他的感情的一种感叹和伤悲。他用呜咽的琴声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其实还是蛮美妙的,感觉会将人带入其中,让人不自觉的跟着悲伤。
将海子的九月总括起来理解,就是说,他自己虽然触摸不到自己在意的、比远方还要遥远的那份情,但是生活依然是要过活的,不会因为重要的东西不在就无法继续。所以,我读出的不仅仅是悲伤,也有心痛,也有正能量。
海子秋天的特点是什么
查海生是著名的现代青年诗人,笔名海子。海子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8岁开始诗歌创作,20岁以海子的笔名发表了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1982年至1989年间,海子凭借自身过人的才华和想象力写下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成为了当代文坛的一颗璀璨之星。
海子诗集
海子不但文采飞扬,创作力惊人,他还有着一颗纯粹干净的心灵,也正是这种赤子般的热诚造就了海子那些经典的诗句。但是海子本身是痛苦的,他的理想和热情不被理解,不但家人、同事不理解,甚至于亲密的恋人也不理解。初恋的失败给了海子很大的打击,他为此消沉消瘦,甚至独自到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游历和感怀,虽然西部的原始风情让海子的心绪得到释放和平静,但是执念已深的海子最终还是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海子秋天是一个常出现在他作品中的元素,海子喜欢用秋天入诗,喜欢以秋天寄情,这首《秋天》写于1984年11月,是海子参加工作后不久的作品。
海子在最抒情的时期创作了海子秋天这部作品,这些源于灵魂的抒情,是海子内心纯美、真挚的感情流露,饱含着悲伤之美。但是海子的抒情诗又是充满矛盾的,这种意象上的矛盾与冲突让海子的感情真实而动人,海子的诗歌之美大多源自这种凄美。海子的诗具有中国文学的传统理念,又有梵高、尼采等外国艺术理念的晕染,他的作品像是哲理的表述,又像是感情的倾吐,朴实的字句总能冲击到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海子的这首《秋天》应该是海子的抒情诗中运用意象以及刻画意象的代表作品。
海子和顾城有什么联系
海子和顾城都是有名的诗歌创作者,他们写了许多受人欢迎的诗歌作品。而他们也是有区别的,海子的作品更偏向于浪漫抒情,顾城的诗歌更偏向于创造力。
顾城照片
他们都作为诗歌的创作者和爱好者,所以两人可以说是文学上,尤其是诗歌作品上的知己。但由于两人的侧重点不同,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新的、不同于自己的地方,可以说是能相知、相补。
海子写的诗歌是唯美的,他喜欢完美的事物,但是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残缺。他的诗歌里充满矛盾,他渴望爱情却又畏惧爱情,他尊重生命却执着地认同死亡。也许正是他的与众不同,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他的作品总是呈现出不同凡响的光芒,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顾城也是著名的诗人,写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在早期,顾城的作品呈现出纯净、明朗的特点。他专注于写那些美好的事物,通过丰富的形象,打造了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空间。顾城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对万物的感受,这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才华。
他们有着不同于旁人的地方,两人虽无过多的交集,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说是相知的。毕竟,不是什么人都体会他们诗歌中的意义所在的。若要说两人的关系,就只能从两人的诗歌特点上来说了,人们总是拿两人作比较。他们都热爱生命、热爱人类,但海子更倾心于现实生活,顾城更倾向于幻想。两人的作品不能说谁高谁低,因为他们的特色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