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作品有哪些
俞平伯作品有哪些
俞平伯是中国杰出的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也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之一。俞平伯作品有很多,也涉及很多领域,如散文、诗歌等。因为俞平伯一生都在从事红学研究,所以俞平伯作品中的《红楼梦辨》好《红楼梦研究》很是出名。
俞平伯照片
《红楼梦辨》这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讨论的是《红楼梦》前四十回合的问题,中卷主要分析《红楼梦》钱八十回合的故事,下卷侧重的是佚稿和脂评的研究。后世将这本书评为新红学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因为这本书虽然篇幅不是很大,但是涉及红学了很多的领域,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后世的红学研究者有很大的帮助。
《红楼梦研究》这本书也是俞平伯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这本书重点研究的是《红楼梦》后三十回合中的故事,其实这本书的前身就是《红楼梦辨》,1953年9月,俞平伯把《红楼梦辨》稍作修改后改名为《红楼梦研究》并在书中插入了200多幅精美的图片,以便读者更好的领略大师的风采,不幸的是俞平伯因为这本书还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不过这本书在后世是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不论是红学研究者还是古典文学的研究者,这本书都相当于一个方向灯。
当然俞平伯还有一些精美的散文作品,如《燕知草》、《冬夜》、《西还》等,一些散文名篇如《西湖六月十八夜》、《陶然亭的雪》等都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和欣赏。
朱自清俞平伯之间有什么关系
朱自清俞平伯都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作家,而且二人都是非常有爱国情怀的爱国诗人。朱自清原名是朱自华,朱自清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在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的时候改的,他希望自己时刻保持清白廉洁公正,也时刻警告自己绝不在困境中迷失自己,绝不同流合污。
朱自清照片
朱自清的爱国还得到过毛泽东的称赞,朱自清的好友闻一多先生遇害后,朱自清在成都各大界为闻一多举行追悼大会,向人们述说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毛泽东称赞朱自清和闻一多的行为充分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俞平伯也是非常著名的爱国人士,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并写了很多鼓励当代青年的文章,大大提升了青年抗日救国的信心。
朱自清和俞平伯还都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学生,而二人的关系也是十分亲密,经常在一起交流学术研究。1921年,俞平伯到美国留学,朱自清、叶圣陶等好友曾一起为俞平伯送行。1922年初的时候,俞平伯和朱自清、叶圣陶等人还一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1924年,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在杭州的第一师范当老师,好友相聚分外欣喜,二人的友情也越来越深厚,那时候俞平伯已经出版了一些自己的作品,朱自清还为俞平伯的书做过序。
1948年朱自清去世,俞平伯非常伤心,他连续为好友创作了《诤友》和《忆白马湖宁波旧游》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
关于俞平伯点评红楼梦的介绍
俞平伯是中国著名的而红学研究者,和胡适并称为新红学派的创始人,对于《红楼梦》,俞平伯有着无比的热忱,一生都在从事红学研究。俞平伯出过不少关于自己研究红学的书籍,如《俞平伯点评红楼梦》、《红楼梦辨》等。
俞平伯画像
《俞平伯点评红楼梦》一书中,作者采用长篇、短篇兼收的方式,发表了他对《红楼梦》的个人见解和研究成果。
当然作为一个红学研究者,俞平伯也点评过《红楼梦》。他对于后四十回合尤其关注,因为众所周知,《红楼梦》前八十回合是出自曹雪芹之手,而后四十回合相传是出自高鹗之手,但是毕竟年代久远,而且续写后四十回合的作者又很多,所以对于这后四十回合多年来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俞平伯针对这后四十回合做过很多的研究和分析。
俞平伯在点评红楼梦后四十水喝的时候主要采用用前面八十回合来攻后四十回合的方法,他文学家即使受到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写作手法和风格会有所改变,但是出现前后矛盾的话急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在确认后四十回合是高鹗续写知乎,俞平伯又开始研究高鹗写的内容,他认为高鹗写的和前八十回合虽然有切合的地方,但是出入也是挺多的,比如宝玉之前是非常看不上科举和禄蠹的,但是高鹗续写的里面,宝玉最后却去做了禄蠹,这是很让人费解的。
俞平伯纪念馆在哪里
俞平伯纪念馆的新馆建成于2015年的6月10日,这个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的余英坊的第36幢,馆内的展厅面积有300多平方米,还是很宽敞的。
俞平伯画像
俞伯平纪念馆新馆馆内以俞伯平的“家学”、“红学”和“文学”为三条主线,还向世人陈列了俞伯平生前的一些手稿、文集和个人照片,加上馆内的一些现代声光影像等媒体介绍俞伯平在诗词、红学、古典文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很多参观者到馆内参观后都会对俞伯平有一个非常细致的了解。
俞伯平纪念馆其实早在1993年的时候就已经创办过了,所以现在的俞伯平纪念馆被叫做是新馆,原址的纪念馆是位于德清县乾元镇的谈家弄的33号,在那里的纪念馆附近的大家山的山顶还有俞伯平的铜像,铜像的底座里面是俞伯平先生的骨灰,整座铜像非常肃穆,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学者的高尚风范。
俞伯平作为一个学者,他的文学身份是多重的。他是著名的红学研究者,和胡适并称为新红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还是一个昆曲爱好者、传承者,一生为昆曲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俞伯平是白话诗创作的先驱,曾和朱自清创立过月刊。
生于战乱时期的俞伯平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国情怀的文人,在抗战时期,俞伯平写过很多文章和诗歌来激励青年人,他自己也参加了不少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运动的发展。
诗人俞平伯简介
俞平伯简介上提到俞平伯生于公元1900年,原名是俞铭衡,字平伯,祖籍是在湖州德清东郊的南埭村,是著名的作家、红学家,也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诗人,因为他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之一。
俞平伯照片
俞平伯十五岁的时候在苏州的平江中学读书,后来考进国立的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两年后,俞平伯和杭州的一个叫许宝驯的姑娘结婚,许宝驯的家里是昆曲的爱好者,许宝驯的父亲是业余昆曲爱好者,母亲不仅能唱昆曲还会填词谱曲。
1918年俞平伯初次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白话诗《春水》获得不少人的喜爱,第二年还和朱自清一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名叫《诗》。1919年,俞平伯从北京大学毕业。1921年起,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逐渐走上研究古典文学的道路,后来还在清华大学讲学,主讲的就是清词、戏曲、小说和中国诗歌,成就卓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俞平伯开始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写下很多振奋中国青年的诗歌和文章。1935年俞平伯被推举为谷音社的社长,肩负起拯救昆曲的责任。1952后,俞平伯的一些红学文章和书籍被出版。1958年,俞平伯在北京试演了《牡丹亭》,目的是为了纪念汤显祖,当时周恩来总理还到现场观看了。万年的俞平伯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关心昆曲的发展,1981年他和俞振飞为《振飞曲谱》作序,1986年,俞平伯受邀到香港参加红学学术研讨,1990年10月15日,俞平伯去世,享年91岁。
揭秘周作人俞平伯之间的关系
周作人俞平伯之间有很深的渊源,首先俞平伯是周作人早期的学生,俞平伯与周作人之间的师生情谊很是深远,周作人对俞平伯来说既是老师又是益友,二人关系非常好,经常书信来往,交流感情,交流学术知识。周作人照片
周作人和俞平伯都是浙江人,周作人祖籍在浙江绍兴的都昌坊口,俞平伯祖籍是在浙江湖州的德清东郊。二人在文学上也都有很大的建树,而且有很多共同的研究领域。首先二人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诗人,在革命时期都参加过抗日救国运功,还积极为报社写稿呼吁中国的青年。其次二人在散文上的建树都很高,都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都在北京大学任教过。最后俞平伯和周作人还都创办过报刊,周作人曾和鲁迅、林语堂等人创办《语丝》周刊,而俞平伯曾和朱自清一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
当然二人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俞平伯是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周作人的研究重心主要是在民俗方面,是中国民俗学的开创人。俞平伯还研究红学,他和胡适并成为新红学派的创始人,所以俞平伯是一位热忱的红学研究者,一生都在从事红学研究和昆区的研究与发扬。周作人不仅是以为文学大家还是一位翻译家,有着丰富的翻译经验,因为周作人精通好几种语言,如英语、日语、希腊语等,为我国翻译了很多外国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