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宁医师 走近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赵建宁:用大爱成就大医
“要让病人知道我们很在乎他们” “专家厉不厉害,看他学生的成就”
26日,我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在京颁奖,南京地区3名医生走上领奖台,南京总医院骨科主任赵建宁是其中之一。“没有大爱难成大医。”昨天,记者采访时,同事对他如是评价。
南京总医院骨科共有5个病区、230张床位,赵建宁作为领头人,每天忙得连去食堂吃饭的功夫都没有,送来的盒饭随便吃一点就又埋头到工作中。如此忙碌的专家对病人却是“超级有时间”。
采访中,他不时停顿下来回微信和短信,“一个患者正在问转院单符不符合要求,还有一个病患问我下周一能不能手术,他们信任我,才会来问我,我不能没有耐心。”赵建宁的手机通讯录里存了一批患者的名字,微信通讯录亦是如此。
除了每天应接不暇的手术,赵建宁每周还要上著名专家门诊。医院给他限号,半天10个号,但他每次都是两倍乃至3倍超标,看完门诊基本是下午1点后,“来找我就是信任我,能帮的一定要帮”。记者了解到,赵建宁上门诊有个习惯,就是会抽空到候诊区转转,碰到有困难的病人即刻就帮着解决问题。
6月14日上午,门诊走廊上突然传来患者的哭声。原来,患帕金森的潘老先生前不久摔断了股骨,虽在其他医院进行了治疗,但因移位太大已无法走路,家人推着轮椅来到南京总医院时,赵建宁的号早就挂完了。
“好不容易挪到这里,看不了病怎么办?”老人的妹妹哭着与诊区护士长协商,闻声而来的赵建宁立即将老人请进了诊室,耐心检查,还与老人约好手术时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约定的手术当天老人反悔不想手术,提出要推后两天,赵建宁依旧二话没说在更改手术单上签字。
如今老人已经能下床走动,虽吐字不清,但头脑清醒,要求家人一定要写一封感谢信来,好好夸夸这样的好医生。
“要让病人知道我们很在乎他们”
赵建宁的医术高、脾气好不仅在医院出名,在患者中也是“口口相传”。
临床、科研等诸多事务缠身的赵建宁每年要完成400—500台手术,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
即便如此,他还是想着法子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和患者一起过。去年除夕,家家围坐在桌前吃着团圆饭时,赵建宁还在病区忙碌,亲自上阵为留在医院不能回家的患者包饺子,亲手将煮好的饺子送到病床前,“不为其他,就是让患者明白我们在乎他们每一个人。”赵建宁说。
能保守治疗的绝不手术,能小手术的绝不大手术,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健康,这是赵建宁对科室每个同仁的“硬规”,而遇到贫困患者,他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省,有时甚至自掏腰包。
“专家厉不厉害,看他学生的成就”
赵建宁如今还在南京大学、上海二军大带教一批学生,最牛的一位学生仅去年一年就在国外杂志发表5篇论文。赵建宁告诉记者,推动医学前进,每个专家都应该毫无保留地带教学生。
去年他带领学生进行的一项课题被评价为我国骨科2015年八大成就之一,这项成就应用于临床后,将让相当一部分关节置换患者无需再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关节置换。
原来,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10%左右会因关节不断磨损而产生松动,“关节置换的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年龄75岁以上患者,让他们进行二次手术难以承受。”赵建宁说,他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所有的科研要从临床发现的问题着手,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顾小萍 高铭华 杨晨)